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与子     
<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小时候曾因贪玩被父亲痛打,他因此十几年不和父亲说话。不过,在和儿子有过几次冲突后,麦家忽然醒悟:其实父亲像他爱儿子一样深爱着他。一天,麦家见儿子的头  相似文献   

2.
姚小平 《师道》2010,(1):5-6
麟杰是他的名字,这名字,该饱含了他父亲的期待。 我是前天晚上收到这孩子父亲的电话的。从声音里,我读懂了这个父亲的焦虑:孩子回到家,几乎不跟他沟通了,而且从他父亲的讲述中,我能看得出,他在有意躲避着父亲与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麦家认错     
<正>2016年初,麦家在央视《开讲啦》向观众道歉:"我错了!"这事还得从头说起。麦家自从《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后,他的小说开始火了。一天,一家出版社的一位领导打来电话:"我们根据大数据分析,你的书最近能赚大钱,怎么样,再出一本吧?"他手头没有现成的,于是谢绝了。可是那位领导又打来电话:"我们  相似文献   

4.
陆薇 《家庭教育》2011,(1):28-29
望子成龙严父棍棒教子 麦家出生在浙江富阳一个叫蒋家村的农村里。他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父母只是简单地唤他为“老二”。父亲对他们兄弟姐妹的管教很严,父亲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具体来说,就是学好文化知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语言就是文化像太阳光,火烧不掉,水淹不掉,政府也没收不了。  相似文献   

5.
作家声音     
正麦家称谍战题材塑造了我,却也伤害了我谍战小说是麦家的醒目勋章,也是这些年他极力摆脱的标签。根据麦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长篇改编的影视剧,开启了中国谍战书写新格局,一度掀起当代谍战荧屏浪潮;2011年的《刀尖》仍是延续过往的路子,麦家却直言"破绽百出"。"谍战题材塑造了我,带来巨大名声;却也伤害了我的文学追求和抱负,是时候卸去惰性了。"麦家的25万字最  相似文献   

6.
麦家是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谍战书,他的书被翻拍成电视、电影,在民间有巨大的影响力。2008年,麦家还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在文学界有很高的声望。如今是浙江省作协主席的麦家,他小时候啥样?他又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作家的?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精神     
父亲小时候家贫,没有上过一天学,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会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有一年,生产队里年终结算的工分没有给父亲核算准确,父亲只好求队里惟一在镇上读书的学生娃重新核算,最终得出结果是队里少给父亲记了1000分。为此,父亲非常敬重读书人,特别对那些教书识字的老师更是称赞不绝。逢年过节,父亲都要请学校的老师来家吃上一顿粗茶淡饭。挂在父亲嘴边最有文化的两句话是:“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书生不话贫。”我猜想,这两句话准是父亲与老师们在交流中学到的,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把这两句对他来说如此深奥的话…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4月15日,麦家新作《人生海海》已经迈过了100万册大关,成为了纯文学里少有的超级畅销书。莫言读完《人生海海》后,兴奋地给麦家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在这本书里,麦家和过去作别,回到童年,去了故乡,那个生他养他的村庄。小说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写得仿佛是我们的朋友。在茫茫人海中,也许永远找不到上校这样的人,但我们总是希望遇到这样的人,这也是小说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正>我家是单亲家庭。听隔壁的敏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此只字不提。在我童年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非常冷漠的人。他总是摆着一张严肃的脸,不怎么跟我交流,却在对待我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成绩上异常严格。父亲开了家公司,我们家在镇里算是富裕的,然而,我的零花钱从来都是班级里最少的。如果说这还不算过分,那这件事更绝:父亲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的学校,可是无论我提出几次,  相似文献   

10.
我想谈谈如何当父亲。虽然有时这份差事对我异常艰难,但它总是意义非凡。我是在没有父亲陪伴的环境下长大的。两岁时,他离开了家。幸运的是,我和妹妹有一位出色的母亲,一对慈爱的外祖父母养育我们。但我依旧能感受到父亲的"缺席"。我现在会想,如果他花更多时间陪伴我,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这便是我竭尽全力当一个好父亲的原因。当然,我也并非总是尽善尽美。以前,工作常让我无暇顾及家  相似文献   

11.
我父亲是邮电局里一个普通职员,干了近半辈子分拣工。父亲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地铁!时间久了,我们知道他说话的水分很大,我们家背地里都称父亲为"大忽悠"。  相似文献   

12.
断箭     
《家教世界》2009,(6):9-9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枝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13.
子晓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7):54-55
麦家,一年以前,在文坛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但随着长篇小说<解密>的问世,这个名字在媒体上的曝光率渐渐高了起来.其长篇小说<解密>已先后获得了金芙蓉奖、四川省文学奖、新加坡华语文学奖、2002年度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品、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第二本小说<暗算>刚一出版,便被包裹在一片赞扬声中,小说刚一脱稿,北京亚迪星等影视公司就分别买走了其中两个人物的影视改编权,为麦家进账数十万元.因为短时间内的突出成就,在有全国108家媒体参与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中,麦家被评为"进步最大的作家".评委会送给他的评语非常奇特--"从2002年的长篇小说<解密>,再到2003年的<在刀尖上行走>、<暗算>,麦家在不断强化自己智性而灵异的写作,创造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奇幻的小说世界.在他的小说中,人物奇特坚执,择善而生;故事诡秘好看,峰回路转;叙事智慧而真切,细节生动而富有诗性."麦家,1964年生于浙江.1981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系.1997年转业,现居成都.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等100多万字.其小说被称为"新智力小说"和"特情小说",不仅故事情节吸引人,可读性强,而且,以其高超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人性和世界的广阔、丰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剧<暗算>在2008年的热播,尤其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揭晓,麦家一时成为文坛不可忽视的人物.在麦家的小说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阴暗封闭空间中的特工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他长篇小说"真人"人物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麦家: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谍战题材小说,多部作品被拍成电视、电影,在民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2008年麦家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在文学界享有很高声誉。他说,辛酸的童年在后来的岁月里变成一种馈赠,让他的成功,看起来像是一场完美的"复仇"。  相似文献   

16.
这就是父爱     
苏琦 《现代语文》2005,(3):10-10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 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一直 很僵,父子俩面对面地坐着, 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 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 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他与父亲 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朋友受公司派遣, 要到南方的一个小城镇去工 作。他回到家,吃完饭,父子 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 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儿子 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 事!"  相似文献   

17.
家父烧了     
胡图小时候,闹过一次笑话。有一天,他的父亲要出远门,临行前嘱咐他说:"这几天如果有人来找我,问起‘令尊是否在家’,你可回答‘家父有小事出外,请进拜茶’。要记牢!"他父亲知道胡图愚笨,怕他忘了,就把那句该回答的话写在纸上,教他读了两遍,就走了。  相似文献   

18.
我毫无方向感,经常成为全家人取笑的对象。有一次我们讨论人死后会怎样,儿子开玩笑说:"妈妈,希望天堂里也有导游,否则你永远找不到通往天堂的路。"我笑着告诉他,我一点都不担心,"只要向着有树篱的山坡走,我就能找到天堂"。他惊讶地扬起眉毛,我便给他讲了我父亲的故事。祖父早逝,父亲由祖母一手带大。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政府救济这回事,一家五口历尽艰难终于活了下来。贫苦的出身,让父亲养成了极度节俭的  相似文献   

19.
<正>做事先做人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贫困家庭,很小就被家人送到戏班。按照旧时梨园行的规矩,父亲同戏班签了生死状,在约定期限内,他的生杀大权都在师傅手中。戏班的管教异常严厉,他在师傅的鞭子与辱骂下练功,吃尽了苦头。时间不长,他就偷偷跑回了家,父亲勃然大怒,坚决叫他回去:"做人应当信守承诺,已经签了合同,绝不能半途而废。咱人虽穷,志不能短!"他只好重新回到戏班,刻苦练功,这一练就是十几年。终于学有所成,但戏曲行业一落千丈,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毫无用武之地。后经人介绍,他进了香港邵氏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人生有几次要跌倒的话,我希望跌倒得越早越好。因为我知道,我还有时间爬起来!"22岁前,何晟铭一直叫何敏,这是父亲给他起的名字。父亲是湖北仙桃一位乡下老师,在何敏读小学时,父亲就教他学电子琴,识曲谱;还教他做人要懂礼节,为人谦虚;甚至还教他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可在年少的何敏看来,父爱太过严厉。进入中学,叛逆心理让他开始抵触父亲。他不仅烫了头发,还偷偷打了耳洞,学别人戴起了耳钉。被父亲发现后,将他一顿胖揍。之后,何敏内心急切想要逃离父亲的严酷"制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