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简要介绍"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缘起的基础上,提出要深入研究和述评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系统考察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与研究的现状与最新进展,以增进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的相互了解、交流与沟通。通过问卷调查,作者确定了美国十位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并提出了研究学者学术思想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技术学对世界教育技术理论影响重大.在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学习派"和"媒体派"的双重变奏."学习派"的学术领袖是加涅,瑞泽是加涅开创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继承者之一.本文将瑞泽主编的<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第二版)置于美国教育技术学主流学派发展轨迹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有助于读者了解当前教育技术的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对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项目的回顾与总结。作者简要回顾了领军人物的职业历程及其学术思想的轨迹,评析了领军人物对中国教育技术学学术界的寄语与期望,反思了学者思想研究的理路及该项目的缺憾,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研究,深入到范畴、理论体系的构建、建模研究,并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这显然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深化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94定义"范畴模型的贡献和局限,提出用"学习"范畴取代"理论与实践"这一非专业范畴的核心与桥梁地位,并以中国文化和当代非线性科学为方法论指导,开发出包括两级范畴的教育技术学范畴复杂网络动态结构模型。这是本专业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重要尝试,希望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研究,深入到范畴、理论体系的构建、建模研究,并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这显然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深化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94定义"范畴模型的贡献和局限,提出用"学习"范畴取代"理论与实践"这一非专业范畴的核心与桥梁地位,并以中国文化和当代非线性科学为方法论指导,开发出包括两级范畴的教育技术学范畴复杂网络动态结构模型。这是本专业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重要尝试,希望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的研究是了解教育技术历史、把握发展现状和透视教育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十位中美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并从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发展和教育技术应用实践两条主线上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贡献、影响和启示,最后尝试从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的角度阐述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多元视角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技术视角的缺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对话难的局面.从人文主义的技术视角来看,教育与技术具有内在一致的品性,且二者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实现"一体两面"的辩证统一.这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分工与对话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与技术的关系看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多元视角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技术视角的缺席,教育与技术的内在联系隐匿于理论视野的某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对话难的局面.从人文主义的技术视角来看,教育与技术具有内在一致的品性,且二者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实现"一体两面"的辩证统一.这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分工与对话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是教育技术领域专业人员不可或缺的大型工具书,该书2007年出版的第三版凝聚了全球教育技术专家的集体智慧,成为领域发展、学科建设的导航仪.本文从教育技术专业的立场对该书进行了评价,并与2005年出版的<剑桥多媒体学习手册>和2006年出版的<剑桥学习科学手册>进行了比较.论文对领域与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清晰地阐述;在三大<手册>的比较中揭示了当代学习科学给教育技术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三个版本的比较中揭示了教育技术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呼吁中国教育技术学者在借鉴国外成果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在与国际同行高层次、高水平的对话交流中把握领域与学科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这是中国教育技术学走向成熟,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美国AECT新一届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和工作思路,反思了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研究的历史,探讨了在与美国和世界同行的交流合作中,推动中国教育技术学定义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的思路和趋势。作者认为,中国的教育技术学能否抓住机遇,更快地走向世界,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学术水平、实力和对未来教育发展的贡献。这仅靠少数个人和个别学校的实力和努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必须创造一个让中国优秀学者能够深度参与、持续探索的学术舞台,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提升中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这需要逐步创造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健康学术和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1.
课程作为一种烙有文化印记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折射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另一方面承载着学科和领域的逻辑知识体系。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普遍认可,那么其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乃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到底有何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选取了被公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较好的美国九所院校,采用案例研究法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分析了九所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并结合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等发现:1)在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上,教育技术与学习结合得更加紧密,但偏向于"媒体"的教育技术认识对美国依然有重要的影响。2)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学校教育技术"与"企业绩效技术"是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两个非常明晰的方向,绩效技术几乎成了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各类学校图书馆员;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起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特别重视对博士生的全方位训练;以面授和在线两种方式提供硕、博士课程甚至学位;同一博士学位下按照研究取向不同提供两种博士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更名为"教育信息技术"专业的征求意见引起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内广大专家、学者、学生和从业人员的强烈关注,大家为此展开了激烈辩论与深度交流。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度剖析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九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日本教育工学会划分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十大领域为研究领域分类参照,以质化、量化以及是否实证为研究方法分类依据,以是否关注学习系统中的"人"为研究对象划分依据,对比分析了近年日本教育工学和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提出了三点思考,即要突出教育技术学的方法属性,淡化领域属性;教育技术学研究要进入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差异;教育技术研究要以"人"为中心,以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为根本。  相似文献   

14.
戴维·H.乔纳森(David H.Jonassen),美国密苏里大学荣誉教授,教育技术学领域的领导者和开拓者。在乔纳森逝世两周年之际,本文对这位教育技术领域大家的思想进行了综述。文章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对乔纳森的著作、研究领域等进行归纳与总结,将乔纳森的主要研究领域归纳为四大关键词:学习、问题解决、认知工具、学习环境,并进行深入阐述。文章分析了乔纳森在国际教育技术学界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影响,同时重点研究了乔纳森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并对未来教育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即以问题解决为背景,以知识建模为基础,以学习技术为支撑,以期给国内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2,(8):126-126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是教育技术领域专业人员不可或缺的大型工具书,该书2007年出版的第三版凝聚了全球教育技术专家的集体智慧,成为领域发展、学科建设的导航仪。该书在美国教育技术学名著排行第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籍之第一本,而该书的中译本也在路上。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技术学与中国电化教育之比较张军征为了促进我国教育及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许多学界同仁不断将国外尤其是美国教育技术理论介绍进来。山西雁北师院的张军征先生从研究对象和领域、学科的形成背景、教育理论基础三个方面,对美国教育技术学和中国电化教育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入手,对美国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现存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代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基本上仍能较好地遵循三种研究范式所期望的内在规定。然而,在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内部与研究范式之间也有一些变异的存在,研究者有时会对所运用的研究范式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而这种背离可能预示着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一种新的转向。另外,本文也针对当前领域内的流行性研究范式与支配性研究范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的平等对话为人关注。平等是语文教学对话的前提。对话是思想、情感的交流。“对话是展示意义和把握意义的过程,学生就在这种对话的参与中获得了教育。因此,对话并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对话过程本身‘提示’了真理,它使真理‘显现’出来,从而通过学生的理解而接受”。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教育技术学正处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十字路口。通过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次大发展和三代领军人物的考察分析不难发现,学科危机总是与学科大发展的机遇相伴相生,三代领军人物由于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敢于直面危机、迎难而上和顺势而为,最终促成了学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发展。在当前中国教育技术学科面临各种危机的情势下,第四代学科带头人必然应运而生,对其应有特征和历史使命的解析是学科今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理论思辨的失真及实证研究的乏力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要症结.对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深刻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探寻合理、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已迫在眉睫.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困境、理论基础的多元性及发展性、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和整合化的趋势呼唤多元化的研究范式.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兴起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弥补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实践基础的缺失,彰显主体间性、加强对话与交流,促进教育技术学领域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推进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与互补.我们在开展现象学研究的同时,要注意多种范式的融合和优势互补,迈向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