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近年来,文化遗产众包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始凸显。探索文化遗产众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于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传承、有效利用和重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化遗产众包项目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受多重因素的协同影响。基于组态视角,以27个文化遗产众包项目为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项目各阶段多个条件对项目可持续性的联动效应。[结果/结论]项目定位与愿景、任务设计、志愿者管理、外部支持、技术保障、成果开放性和成果创新性7个条件多重并发,形成了促进文化遗产众包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组态,表现为“强技术保障加持高质量志愿者管理型”“高成果开放性主导型”和“优质任务设计加持高成果创新型”三大类,共5条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文化遗产众包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复杂性的理解,同时能为各类文化遗产众包项目的可持续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兴业 《科教文汇》2010,(16):193-194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西蓝印花布作为湖南特色民艺产品,而今其生存和发展境况存在诸多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难得的机遇。本文从“危”与“机”两个方面展开,以湘西蓝印花布这一个案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3.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区域社会经济各要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讨论了“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GDP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瓯越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与田鱼文化综合形成的特定地域背景和文化形态,对于青田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9日—2008年9月21日,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高志勇所长及科研人员共9人就中比合作项目“西藏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信息系统”和“珠峰自然保护区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在珠峰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按照中比合作项目实施计划,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全境进行了详细的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完成了建筑遗迹景观初步测绘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5.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3,(3):90-90
徐汇区龙华街道的强生花苑小区多年来注重科普工作贴近居民生活,通过“强生循环水的再利用”项目,开展创建“节水型小区”工作,先后获得上海市“节水型示范小区”、“上海市和谐示范居委会”等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7.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06,28(4):206-208
农业文化遗产从概念上等同于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动的一项旨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项目。本文分析了世界遗产中对农业文化的关注,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项目的目的,最后阐述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为样本,运用条件价值法调查遗产地居民的支付意愿来评估该农业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同时将遗产地样本区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探讨不同区域居民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为当地政府分区管理、完善补偿机制和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2015年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约为2914.20万元;核心区居民和非核心区居民的最大平均支付意愿分别是123.44元/a和140.07元/a,非核心区是核心区的1.14倍;核心区居民的支付意愿率为75.90%,非核心区居民为72.39%,核心区略高于非核心区;经Logit模型分析可知,情感因素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核心区居民家庭负担情况、人居环境意识影响等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显著,非核心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对其影响显著且均呈正相关,区域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与自然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无形文化遗产较晚进入人们的保护视线。在刚刚过去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后,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热潮中,我们需要再次深入理解这类特殊文化遗产的特征,明确对其保护的重要原则,这是保护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福祉持续改善是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宗旨。【方法】本文以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所在的云南省元阳县大鱼塘村、箐口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纳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对居民福祉水平进行测度及对比分析,并探析旅游发展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间福祉水平差异较大,福祉水平最高值为0.85,最低值仅为0.23,均值为0.56。(2)居民是否参与旅游业、家庭年收入、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均对居民福祉水平产生显著影响。(3)经济条件变化感知、生活环境变化感知和保护与发展变化感知对遗产地居民福祉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社会关系变化感知、教育资源变化感知和健康安全变化感知对遗产地居民福祉影响不显著。【结论】地方政府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引导旅游相关生计方式融入当地居民的传统生计,提高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水平,努力实现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居民福祉改善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面塑,在不同地区也被称作“面花”“花供”“礼馍”“捏面人”“花饽饽”等,是中华传统民俗事象,其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山东面塑是“郎庄面塑”“曹州面人”“菏泽花供”“济南面塑”“济宁面塑”等民间传统艺术的俗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通过考据山东面塑在时光长河中有代表性的重要变迁事件,以漫画的形式将山东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史向民众进行科普性呈现。  相似文献   

12.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闵庆文  孙业红 《资源科学》2009,31(6):914-918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对其英文名称进行翻译以及内涵边界。大部分学术论文中使用“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说法。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的农业遗产,它更强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系统、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也就是说,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以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另外,农业文化遗产也不同于世界遗产的其他类型。从概念上来看接近于文化景观遗产,不过文化景观强调遗产的地域性,而农业文化遗产则更强调对某种传统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的保护,对这些知识和技术的地域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活态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在保护上应当遵循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运用研究”正式立项(以下简称“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李兰娟院士为项目负责人。项目通过构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交互式信息平台、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健康咨询等系统,进行数字化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数字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等区域示范,有效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个体感知的视角开发了中国情境下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量表,并通过实证检验具有较高的测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证实了西方的社区旅游增权四维架构具有跨研究情景、跨旅游目的地类型的适用性,不仅在理论上克服了以往关于社区旅游增权状况定量测度的不足,使得对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的有效评价、历时追踪和共时比较研究成为了可能,而且通过实际测试表明,本研究开发的测量工具对评估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状况具有实际应用效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10):F0002-F0002,I0001
“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之一,由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组织,云冈石窟研究院黄继忠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力教授主持,云冈石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完成。该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对福建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思想,福建省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保护思想的基础上,对保护传承福建八闽文化的“根”与“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在历史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对福建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措施和成效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提升福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以旅游网站上的评论、游记等数据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情感、整体等方面分析游客对“三孔”景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形象感知。[方法/过程]利用Python对数据进行分词,并提取高频词;利用ROST CM语义网络分析发现导致游客不同情感反应的因素;利用微词云对游客的整体情感倾向进行分析。[结果/结论](1)游客对“三孔”景区文化遗产的感知具有整体性。游客对景区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有着概括性认识,但对景区的具体文化遗产感知并不明显;(2)游客对“三孔”文化遗产的感知呈表面性。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停留在“文化”“儒家文化”“文化底蕴”等符号上,而对更深层次的形象感知却相对缺失;(3)游客对“三孔”旅游形象的感知呈正面性,推荐意愿明显,但重游意愿偏低。旅游体验中的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景区讲解和交通方面,并据此为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业红  闵庆文  刘某承 《资源科学》2013,35(7):1526-1534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对比研究.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资源特征、辅助旅游资源特征、外部因素特征以及客源与市场特征为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评价体系,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的“优势—劣势-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市场带动资源模式”,景观型采用“资源带动市场模式”,遗址型采用“节事活动带动模式”,可为案例区及其它相似区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在激烈的角逐中胜出,成为中国第52个世界遗产项目和第3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鼓浪屿,这个"衣冠自古有贤声"的蕞尔小岛如何成为举世瞩目的所在?她因何声名远播,又有何独特魅力呢?让我们登临这处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鹭江对岸、胜似蓬莱而又步履可  相似文献   

20.
卜琳 《未来与发展》2012,35(7):25-30
文化遗产诠释与展示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保护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根本原则。中国遗产旅游升温,文化遗产被点亮,"夜游龙门"旅游项目的开发在文化遗产的诠释与展示上存在诸多问题。建立正确的文化遗产价值观和文化遗产诠释与展示理念,并具备夜间展示的客观条件,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合理的夜间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