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也必然留下时代的印记.“新课程”也应该给语文课带来新的生机。然而,令人遗憾的现实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语文并没有多少起色。世纪末的批判还是语文的隐痛。少、慢、差、费的状况改变了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了吗?事实上,由于对新课程的误读,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语文教学质量非但不能提高。还很有滑坡的可能。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关注文本、能力训练三个问题略陈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上出一堂优质而高效的语文课,不仅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本文结合听课案例就此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教师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语文课堂已经走出了传统的程式化教学套路。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推动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各地经常举行优质课评比,以此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但是在优质课评比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容易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那么,我们应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一、语文优质课评比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解建华 《河南教育》2007,(12):37-37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所,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最终使学生体味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真谛与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功与过,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需一分为二地看待,既不能过分吹捧,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优质课评比也是如此,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是正确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了语文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  相似文献   

8.
语文活动课是沟通生活与语文的桥梁,它具有趣味性、群体性、自主性、活动性、延伸性等一般性质。而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最重要、最显著和最本质的特征。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比作一个播种过程,那么语文活动课就是种子萌发的沃土,它给学生以充足的空闻和时间,在生活的实践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又指导学生把生活的经验、启迪与感受带到语文学习中来,使二者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9.
一位非语文专业教师谈听语文课的感受说:“听一堂语文优质课是一种享受!”并评其优点日:语文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导人精巧细致,引人入胜;师语文雅风趣,耐人寻味;故事主题深远,旁征博引,易受启发;师生自然互动,气氛和谐;课堂信息量大,听者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要培养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还不够,一个语文教师最成功的,是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学语文是快乐的、有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这比教给他们什么都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简化预习、优化课堂、精化作业“三化”策略,演绎快乐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1.
郑朝家 《广西教育》2005,(1A):55-55
语文与生活同在。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金锋 《中国教师》2010,(Z1):301-301
<正>近几年来,关于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之声时时见诸报端,甚至有人惊呼:语文教学"误尽天下苍生"!当然,这些批评中有的言过其实,有的不懂语文教学而瞎说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即语文教学太死板、僵化,语文教师讲课只是填鸭式的老一套,而无创新性,将语文课讲得机械、呆板、教条,整个语文课堂暮气沉沉,学生则昏昏欲睡,原本应该是充满欢乐、笑声的课堂现在却仿佛变成了面目可憎的老僧而令人厌恶。原本应该是充满对知识的渴望,而现在却变成了令人痛苦的事,甚至是倒人胃口的事。  相似文献   

13.
优质课比赛展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正视,需引起足够的反思,以期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说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素养是什么?素养是"平日的修养",素养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起来的,如长身体,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若把语文素养的养成比作长身体,那不妨把语文学习比作吃饭。怎样才能长好身体?吃饱饭,吃好饭,消化吸收好。如何吃、以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吃都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把语文引入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应着课程改革的步点,中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各种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正开展得紧锣密鼓、轰轰烈烈。然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初课改带给我的震撼与欣喜正悄然淡去。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我竟悲哀地发现:我们的语文课怎么越来越没有"语文"味儿了?这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冯克军 《陕西教育》2005,(12):28-28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学生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教参上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相似文献   

18.
张丽 《基础教育研究》2011,(12):33+35-33,35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身心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出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可能得到充分调动,甚至导致厌学。作为语文教师不可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如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认真思考。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法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林聪华 《教学月刊》2006,(10):17-18
初中语文学习是介于小学和高中之间的桥梁,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更要有务实的精神,故弄玄虚不如“真材实料”,急于求成不如慢火熬炖。总之,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怎样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有所乐”,而且“学有所得”呢?笔者结合新教材,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对联、谜语等都是初中学生乐于接纳的文学样式。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教学实践,我把对联融进了语文课堂,使之成为一种富于个性的教学方法和充满语文味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20.
如今可读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而中学生因课业繁重,读书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虽深知阅读的重要,但顶着升学率的压力,又苦于语文素养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也只好望“读”兴叹。因此,不少初中时自认为语文成绩尚好的学生升人高中后面对语文试卷顿感迷茫,为什么我们学过的不考,考的全是课外的知识?高中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愈发使学生产生“教考分离”的错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