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任务是什么,语文课怎么教,语文课教什么,这是必须清楚明确回答的问题。语文课要以"学习语文字运用"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要重视语言积累,包括字、词和句型的积累,这样语文课才能高效,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教到怎样的度,都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教者把握不到位,势必降低语文课的效率。所以有时尽管课堂热热闹闹,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更谈不上有效了。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有所得,是所有小语教师面临的一大主题。我教授小学语文多年,在日常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进步,积累了一些教授语文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当下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很多教师不知道该不该教,或者知道要教但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说明语文课是必须要教语文知识的,但不能为知识而教,而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该"怎么教"?在流派纷呈、众说纷纭中我们一直找寻着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的本质和精髓。笔者认为,要抓住语文课精髓,语文教学就应切实地关注学生和文本这两个要素,因其重要性,将它们冠以教学中的"双主体"也不为过。在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色语文     
<正>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一是"语文本原"。即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教语文,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思考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母语教育的任务很多,我们以为,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就是承担母  相似文献   

7.
看了《哪吒闹海》课堂实录,感受薛法根老师对语文课程的深刻认识: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应该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很多教师都上过《哪吒闹海》这篇课文,通常做法就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逐段解读,然后随即添加一些内容。这些语文练习往往是围绕每段课文的内容理解展开,学生学完课文最后留下的痕迹还是"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观点     
正《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1期钱梦龙《说训练》"语文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已是当下十分普遍的现象。语文教学缺乏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这是当前最令人忧虑的一种倾向。新课标淡化训练的导向未必正确。如果课标继续淡化训练,而以各门学科普遍适用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来取代独具语文学科个性的语言训练,无异于抽空语文教学的内容,势必使语文课程蜕变成一个"空壳"。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就是教  相似文献   

9.
教课文并不一定就在教语文,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语文应该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充分发掘其中的语文课程元素,切切实实地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实现阅读教学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令人遗憾的是,用课文教语文还停留在对语文课程的理性认识上,实践中存在着不少的操作误区。尤其在课文内容的处理上,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类大且泛化的阅读教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银川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崔峦理事长在大会上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课文只是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材料,即语文只是一种"载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例子"。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实际上就是依靠课文这一"载体"或者说是"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那么,"教什么"便成为让广大语文教师困惑的一大难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文课就是用课文教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即教语文本体的知识、技能与策略。"因此精心选取语言训练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教语文,虽然说教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如黄亢美老师在《小学语文新理念教例评析》一书中说,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应该是“三维一体”。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和评价一节语文课,才能不偏不倚,使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因此,评价一节语文课,首先应看它是否突出语文的工具陆,语文味是否浓郁。《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和能力”列为个三维度之首,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首先是要突出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特点、教学目的决定了"语文味",那么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一、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前提是净化语文课堂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比如,语文课不是品社课、美术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课,当然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特点、教学目的决定了"语文味",那么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一、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前提是净化语文课堂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比如,语文课不是品社课、美术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课,当然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江苏教育》2017年第4期由王金涛老师策划的专题"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引发了我的思考。当下,语文课究竟怎么上?平时我们看到的最常见的教学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地讲读课文,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被异化成了在教师"牵引下"的分析讲读课文,这显然不是语文教学的本义。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意味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5,(1):8
《教师博览》2014年第9期刊登王旭明的文章指出: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不仅是一门教育课程,同时也是传达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取向和精神品质的课程。但由于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很多人对语文课的认识有偏差。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做了非语文范畴的内容,如讲麦苗跟谷穗的区别、讲大象的身体结构、讲各种自然现象等。在这样的语文课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语文。语文课上应该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千万别让语文教学变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而每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想要上好语文课,必须从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味,语文课程的目标以及语文课堂的具体流程和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来分析。这样才可以全面的了解语文课程,知道怎么去上好一堂语文课,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去教,因为教语文课本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而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语文课是用课文文本去教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大体上包括用课文教语文知识,用课文教阅读方法,用课文教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海南教育》2013,(4):54-54
<正>《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我们不少一线的老师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产生了疑惑。说实在话,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甚至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我以为,语文课必须"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简约、纯粹、以读为主,注重感悟。我国一些教育家一再告诫我们书不是教师讲懂的而是学生自己读  相似文献   

19.
教语文,虽然说教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如黄亢美老师在《小学语文新理念教例评析》一书中说,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是"三维一体"。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和评价一节语文课,才能不偏不倚,不忽左忽右,使语文教学沿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