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幸福,是人人追求的一个永恒话题.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特殊活动,其终极目标也必然指向幸福.当前,"幸福教育"也成为了教学理念新的发展取向,而幸福课堂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有力回应,引导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幸福教育的涵义,并分析教育与幸福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构建幸福课堂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
教育幸福之二重维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界定教育中的幸福则要从教育的本质入手。教育是一种交往.教育的幸福要从人际关系中去寻求。成就感是教育中幸福的关键所在。教育过程幸福和教育结果幸福一起构成了教育幸福的二重维度,教育过程幸福是结果幸福的必要条件。教育结果的幸福是一种应然的追求,而非一定能够达到的实然状态,教育过程幸福则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梳理高中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从学校层面提出几点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建议:夯实幸福教育的内容,丰富幸福教育的形式,强化幸福教育的效果,营造幸福教育的学校氛围,促成幸福教育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失灵"需要其寻求新的载体。幸福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要将幸福教育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幸福"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幸福教育实施。  相似文献   

5.
幸福教育是以教学、德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培养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努力创造幸福、充分享受幸福"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其中,德育课程教学由于其自身内容的思想导向性特点,决定了它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平台。以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为载体全面实施幸福教育,是作为整体的幸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伯兰特·罗素在<赢得幸福>一书中对于幸福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其幸福思想.幸福教育现今被作为一种基本教育理论或思潮而得以研究探讨,且渐有兴起之势,运用这位智者远见卓识的一些观点来看待现实教育,对幸福教育的研究将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教育的“幸福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幸福追求。现代教育有自己的幸福观,从批判的角度看,其追求的是明天的幸福、外在的幸福、竞争的幸福。正是这种幸福追求,制造了现代人,尤其是受教育者的种种不幸,包括被毁的今天生活、利益追逐与沉溺于物质享受、被成功的暴政所控制等。因此,研究教育与幸福的关系,不能总是从应然的角度论证教育所具有的幸福功能,还应从幸福哲学的角度审视实然的现代教育,发现其真实存在的幸福困境,为现代教育幸福功能的真正发挥提供另一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马丽群 《学子》2014,(7):18-19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  相似文献   

10.
教育之所以被当作一项道德的事业,是因为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儿童的幸福。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框架下,儿童幸福难以成为教育目的,因为单调的、强制的、工具化的受教育过程,导致了儿童"完全性幸福"、"内在幸福"和"过程幸福"的失落。要想完善儿童德性与增进儿童幸福,则需要重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的。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势必要关涉对学生幸福的生成。而功利主义价值观导致了教育的异化,以至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相背离,学生的幸福感也在逐渐缺失,幸福感源于对幸福的追求过程本身,只有教育过程幸福与教育结果幸福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幸福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教育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教育的本质,因此是回归人性的教育。幸福教育通过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丰富个体的精神生命和增强个体的幸福能力等实施策略,使教育回归人性,实现个人幸福,并使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教育之所以被当作一项道德的事业,是因为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儿童的幸福。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框架下,儿童幸福难以成为教育目的,因为单调的、强制的、工具化的受教育过程,导致了儿童“完全性幸福”、“内在幸福”和“过程幸福”的失落。要想完善儿童德性与增进儿童幸福,则需要重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陈宪恩 《文教资料》2011,(21):107-108
幸福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旨归。教育作为人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并且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部分,其与人生幸福的关系尤为引人注目。本文认为,教育对人生幸福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应该为人生幸福奠基。但是教育的现状又令人担忧。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如何改变?作者怀着"教育可以成就幸福"的信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求解。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天职就是帮助学生过上幸福生活。要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教育者必须掌握一门如何将学生导向幸福的教育艺术,其核心是:机智地处理好幸福的“可教性”与“不可教性”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当下幸福与人生幸福、幸福祈愿与现实生活、角色生活与个体生活、需要分化与价值建构之间寻求平衡点和教育行动的切入点,进而为学生与幸福相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幸福教育进入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视野。但有不少论述把幸福教育分别等同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观教育和愉快教育,走入了幸福教育的误区。产生误区的原因是这几种教育概念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之所以强调是误区,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幸福教育不是一种口号、模式或专题教育,而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一方面,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其过程本身应是幸福的过程。幸福教育可以分别从伦理的、心理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17.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应关注人的幸福,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忽视了人的幸福。关注人的幸福,教育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获得幸福的能力;面向学生生活,为学生幸福打下深厚的根基;加强师生对话,师生共享幸福;实施多样化评价,为学生幸福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幸福教育作为教育目的或者终极目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怎样让观念中的"幸福教育"走向实践的幸福教育,却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为此,我们拟借助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基本规律,从幸福教育的静态结构与动态实现过程两方面,对幸福教育的理论样态进行建构,并以此为基础,探析了幸福教育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不是幸福,人们有很多争议,但这些论争其实并没有进入问题的关键。尽管人的幸福有很多的外在条件和偶然性,但教育指向促进人的幸福是没有疑问的。现在需要追问的是,教育促进何种幸福:洞穴之内还是洞穴之外。教育如果是促进人在洞穴内的攀升,则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幸福具有内在性;反之,教育在促进人的幸福上就构成了外在性。这两种情况体现了两种教育:哲学教育和政治教育,它们都指向促进人的幸福,但内涵截然不同。教育在政治的限度内谋求的是相对的幸福,但我们仍然需要追求相对幸福的最大可能,即需要在人道的范围内探索教育如何朝向个体生命自身。不管是微观的教育活动还是宏观的教育事业,都需要在这个内涵上促进人的幸福。如此,教育促进人的幸福才变得具体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