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童年时的大人物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  相似文献   

2.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时的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3.
为人父母之后,谁都想自己的孩子成为耀眼的“大人物”,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则更是天下父母们的期待。那么,“大人物”是怎样炼成的?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人物”?最近,有幸读到韩国家教畅销书——《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心中豁然开朗起来:把孩子培养成“大人物”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大人物”是成全出来的。该书的作者,全彗星博士是前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事长,她的六个子女均为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博士,并且毕业后都在美国政府或大学担任要职。毫无疑问,她和她的孩子都是“大人物”。虽然做科学家、做工人都有出息,但一家共取得了十一个学位,成为了美国教育部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还是使^“震惊”。  相似文献   

4.
谁都愿意成为耀眼的大人物,为人父母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则更成了普天下父母们的期待。反思自己,虽然还算是个堂堂正正的人,但离“人物”,尤其是“大人物”则相距甚远——我顶多算是个“小人物”罢了。也因此,我无时无刻不在梦想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大人物”。  相似文献   

5.
任文娟 《小学生》2011,(6):59-60
许多家长反映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的权威要比父母高,有时候孩子不听从家长的好言相劝,却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一样看待,孩子们还常常拿老师的“语言”来规定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王燕 《班主任》2002,(1):46
一个小小的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经常被用来鼓励自己要善待孩子。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孩子,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 “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卖。”  相似文献   

7.
很多父母往往喜欢拿自己子女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作对比,而且,常常得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的悖论,殊不知,这种认识是极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攀比孩子是家庭教育出现的较为普遍的不良现象。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攀来比去至少有四大负面影响:伤自尊心、破坏亲子关系、压抑个性、损害健康,实在必须摒弃。  相似文献   

9.
教子之忌     
拿孩子取乐,教他们饶舌头。比如把“是不是”说成“细不细”,把“汤”说成“当”等。许多口吃者,就是由于小时长期受到“饶舌”教育所致。孩子有问题向父母询问时,不耐心解释,而粗暴地训斥道:“去去去,真烦死人!”或者说:“真笨,这么简单的还用问?”如此教子。一则有伤孩子学习积极性,二则不利于增进同父母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一位家长来信说,前不久他为孩子的生日送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可是,孩子却不愿意接受他的礼物,孩子说,只要爸爸妈妈以后别老拿他与别人比,就是最好的礼物。本来,他们平时拿孩子与别人比,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没想到……那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究竟是好是坏?为此,我们走访了几位家长和相关专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家长张先生(来自山东):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也不可能都上同一所大学,干同样一个工作。所以,你不能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而应该与孩子一起,去发现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  相似文献   

11.
任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做事情时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进他人善意的劝告。如果事不遂愿,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伺机报复。这样的坏习惯当然要及早纠正,否则孩子到社会上必然碰壁,也无法立足。常常听到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任性,气死我了”;还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任性,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多数孩子只是  相似文献   

12.
做父母本非易事,做个懂点教育的父母似乎就更难。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自己直感去对付孩子的问题时,许许多多教育的条条和框框常常跳出来,因而总会感到种种瞬时的困惑。儿子很热情,有时让人觉得烫手。幼儿园老师常常说他比一般孩子“纯”、“天真”。把小朋友请进家来,打开玩具柜,“玩吧,随便你们玩什么!”“要借什么你们自己挑吧!”再把饼干筒、糖盒内的东西一古脑儿倒在桌上,  相似文献   

13.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里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到家长无奈地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半夜十二点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  相似文献   

14.
“懒”妈妈     
我有一个“懒”妈妈。送我上幼儿园,送到校门口,妈妈让我自己进去。妈妈说:“我可不会‘勤快’到那个地步,还要把你送到教室门口。反正不过马路,没危险了,自己去吧!”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妈妈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又是给孩子拿鞋子,又是给孩子放书包,还陪着孩子写作业。一进家门,妈妈就“命令”我:“贝贝,自己到鞋柜里拿鞋,换完鞋后,到阳台上去写作业。”  相似文献   

15.
我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我没有闪亮的眸子、青春的容颜,但希望我的信念——做个有个性的老师,能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在提倡学生个性张扬的今天,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还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体育教育的改革,对体育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一、敞开心扉“爱”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不管你是教哪门课的教师,还是哪一类型的教师,始终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爱学生。热爱学生是…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胆子太小,不敢一个人熄灯睡觉,不敢去接触小狗小猫之类的小动物,害怕打雷、汽车发动的声音等等。恐惧是一种在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敢”和“害怕”。  相似文献   

17.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试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家长无奈的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时左右上床入睡,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夜半十二时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无足够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多了,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家长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接中…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岁的志霆学会自己穿衣、脱衣、穿鞋等等,有时这些事情他想要你替他做,你只要一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自己做了。可是有时候,你要他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用“自己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13,(2):23-23
为了不让200多名孩子失学,燕兆时辞去航天工程师之职,成了一所濒临解散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当他问起一年级的孩子“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孩子说想当科学家、艺术家、舞蹈家;可是拿同样的问题去问五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答案却是“啤酒推销员”、“保镖”和“清洁工”。  相似文献   

20.
两三岁的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为达目的,也会使用点儿小伎俩,采取“迂回战术”。做家长的,应当明察,以便采取恰当的教育对策。有一次,我刚要把一个废纸盒拿去扔掉,孩子发现了,问我:“妈妈,您拿那个盒子,是想让我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吗?”我也只好说:“那你就看看吧。”孩子有收集废旧纸盒、瓶瓶罐罐的“爱好”,什么东西在他眼里都是宝贝。为了将纸盒留下,他采取了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