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继培 《山东教育》2002,(36):53-53
在采用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同时,重视预防和增强日常生活保健对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与严重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家长应加强患儿的家庭护理。首先,患儿家长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夜间盖好被子,防止受凉感冒。其次,要弄清引起哮喘发作的致敏源。据临床调查,患儿常见的致敏因素有灰尘、花粉、霉菌及尘螨等,有些食物如鱼、虾、蟹、海产品等也是重要的致敏源。近年来研究发现,药物也是不可忽视的致敏源。因此,患儿的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找出引起哮喘的致敏因素,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这是预防哮…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个多见而又较难治愈的疾病。且迁延日久,时好时发,突然发作,常使人措手不及。由于此病大多数是在家中服药治疗,因此做好家庭护理与保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校学生(1992年-1995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监测和预防观察,发现ARI平均发病率为103.6%,其中大部分是与呼吸道感染有关,感冒占66.1%,肺炎占2.23%,上呼吸道感染(URI)和下呼吸道感染(LRI)发病率,新生第一学期是中、高年级相应时期的1.2倍和2.42倍,ARI发病率高峰季节为10月至1月,运用两种球蛋白对ARI发病率的预防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流感嗜血杆菌与生物分型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 :对 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了培养 ,药敏试验与生物分型。结果 :共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 33株 ,检出率为 4 2 .3% ,在对所有分离株进行的生物分型结果中 ,共检出 5型 ,其中以Ⅳ ,Ⅵ型居多 ,分别为Ⅳ型 8例 (2 4 .2 % ) Ⅵ型 13例 (39.4 % )。 33株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中 ,全部菌株对氯霉素 ,氧氟沙星敏感 ,头孢拉定株 2 1(6 3.6 % ) 、头孢唑林 19株 (5 7.6 % )、去甲万古霉素 2 3株 (6 9.7% ) 、苯唑青霉素 31株 (93.4 % ) 、复方磺鞍甲基异唑 11株 (33.3% )、红霉素 4株 (13.2 % )。结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流感嗜血杆菌有较高的检出率 ,以生物Ⅵ型和Ⅳ型居多。流感嗜血杆菌存在着严重的耐药倾向。  相似文献   

5.
"异位性皮炎"又称为"遗传过敏性湿疹"、"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成年期几个阶段.各个阶段表现有所差异,其主要特点是皮肤瘙痒、干燥、急性渗出和慢性苔藓化,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有家族遗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PCR检测方法 ,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编码外膜蛋白P6基因作为靶片段设计引物 ,分别用PCR方法及常规培养法检测 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结果 :建立的PCR检测法可以检测 10~ 5 0个流感嗜血杆菌 ;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PCR方法检出 4 2株 (5 3.8% ) ,常规培养方法检出 33株 (4 2 .3% ) ,培养法检测阳性者PCR方法均为阳性。PCR方法较培养法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CR方法检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比常规方法更快速 ,更简便 ,更敏感。PCR方法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有可能成为临床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诊断的一种实用、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例,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方法:1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痰热清组)和对照组(氨溴索组),观察两组治疗7天的治疗评价,包括发热、咳嗽、咳痰难易程度的临床变化。结果:痰热清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及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明显的退热、止咳、祛痰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的家庭护理,对接受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要求回家进行疗养,但不能进食者10例,经空肠造瘘管(或鼻空肠)肠内营养,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上臂中段周经,三头肌皮裼厚度,血红蛋白与白蛋白均较肠内营养前有所提高,认为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机体正常代谢,而且有易吸收,价廉,副作用小,便于操作等优点,适用于家庭护理。  相似文献   

10.
天热了,孩子发生腹泻(拉肚子)的几率也高了,许多家长询问如何防治腹泻,尤其关心在家里如何护理腹泻的孩子。本刊记者整理了家长们的问题,特地采访了徐柏荣教授,现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11.
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现代教育模式,包括目标设置、情境假设、模拟实践三个环节。针对临床环境的多变性,以情境模拟为前提,独立设计即时病情表,提高内科急症护理教学效果,让护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把握内科急症的处置原则。  相似文献   

12.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学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指在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儿童RRI病程较长,不仅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可增加其成年后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可造成永久性肺损害.近年来儿童 RRI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机制复杂,其病因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营养学等众多学科,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存在并共同作用的结果.RRI的防治主要应从机体免疫功能、病原微生物和抗菌药物等方面分析与考虑.  相似文献   

13.
缺锌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Infection,RRI)的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儿科门诊病人的80%为呼吸道感染,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但其病因至今未明.本院自1996年至1999年门诊共观察测定儿童尿锌457例,发现锌的缺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测定儿童尿锌共457例,年龄为6个月~13岁.据尿锌结果分二组:缺锌组162例,男93例,女69例;正常组295组,男176例,女11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依据1987年4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4.
郁铭 《母婴世界》2014,(12):64-65
呼吸道感染是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冬天更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其中,雾霾天气也是呼吸道感染的诱因之一.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父母要知道在冬季应该如何防治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5.
对于疾病的治疗,常言道,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合理得当的家庭护理有助于预防病情的反复或恶化,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Roy适应模式护理的效果及应用价值,以期为护理工作同仁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就诊的13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Roy适应模式护理服务,然后对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探讨在急性支气管炎儿科护理中应用Roy适应模式的可行性及对策;结果:结合Roy适应模式的试验组中的病人护理效果最好.结论:Roy适应模式在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中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1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用加替沙星治疗,对照组用头孢派酮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0.66%.有效率为90.16%.细菌清除率为83.33%;对照组分别为53.57%.75%.79.49%.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4.74,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作为呼吸道感染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8.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以下简称复感儿)诊断标准是:3 ̄5岁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2次;6 ̄12岁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许多研究提示,母亲孕期健康不佳、家庭有慢性病患者、家庭中以煤作为主要燃料的被动吸烟,都是儿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影像及临床表现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及/或实验室检测证实的SARS的影像动态变化和临床表现.结果:影像表现:多在发热3d内出现肺部阴影(10例),以片状为主(16例),可为单侧(9例),也可为双侧(8例),两肺中下野多发,常为多叶段同时发病.病变多在发病1~7d明显进展加重,此起彼伏;多在两周内开始吸收.临床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7例),体温>38.℃,以咳嗽(15例)、咳痰(12例)、乏力(10例)和肺部音(11例)为主要症状体征.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或偏低.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病和观察病情变化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尤其流行病学史便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反复呼吸道感染幼儿血铅水平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血铅水平分布与免疫系统机能变化的关系。方法:自2005.6~12月,从我院收治的RRTI幼儿中随机筛选80例病例,在RRTI发作期,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血铅测定,依照199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USCDC)制定的儿童铅中毒诊断分级标准。将受试病例分为6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对6组患儿进行常规加驱铅治疗,驱铅治疗满一个疗程,分别测定血铅水平,检测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结果:(1)80例受试病例治疗前血铅水平均在I~Ⅲ级之间,治疗后血铅水平均在I~Ⅱ级之间,病例分布随着血铅水平增高逐渐减少。(2)治疗前受试病例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样本均数分别进行F检验,其中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四项免疫指标P〈0.05.存在差异,而IgM、NK细胞P〉0.05。不存在差异。(3)治疗前、后,血铅水平分别与对应的免疫指标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显示二者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1)80例受试病例均处于铅暴露中,发作期血铅水平病例以I级居多。占63%,Ⅳ~Ⅵ级未见.近似于正偏态分布;治疗后,I级占96.25%,Ⅲ~Ⅵ级未见。(2)治疗前,患儿血铅水平增高,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含量趋于降低,治疗后,血铅水平降低。以上四项免疫指标升高。说明幼儿患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铅暴露及其所致的免疫机能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