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治区文学50年的创作历程中,散文、报告文学创作与诗歌、小说一样,亦经历了一条坎坷曲折的路程。自治区的散文创作是循着一条从无到有,到蓬勃兴旺,直至繁荣的发展轨迹;其间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拥有了一支不断壮大的作家队伍。他们直面人生,讴歌乡土,赞美民情,吐露真意,感应心灵,憧憬未来,锐意探索,寻求散文艺术的创新之路。自治区的报告文学虽然与散文创作同时起步,但它的发展却略显缓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治区报告文学才有了长足发展,拥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所反映的内容也更加深广,特别是以报告文学写作团等形式深入生活,则使得这一时期的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这一名称在中国的出现虽然在 30年代 ,但这一文体在此之前就已产生。从文体传承的关系和历史的发展来看 ,这种文体因素最后成为一种具有真实性、新闻性、文学政论性特性的新的独立的文体形式 ,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我国古代纪实文学可以说是今日报告文学的历史渊源。古代的许多作品虽不能冠以报告文学的名称 ,但已具备了报告文学的某种形态 ,我们称之为报告形态。从报告形态到报告文学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单纯从字面来看,报告文学的含义似乎很简单,就是运用文学手法对当前社会所发生的事件或重要人物的形象的报道。从这个定义来看,报告文学应该是一种新闻文体,其中心概念是报道,主要价值就在于向读者提供新闻信息,只不过强调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形象化的报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许多人都把报告文学看成是新闻体裁的一个种类。正如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黄钢所说:报告文学是一种“用文学形式所进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但是,在人们承认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同时往往又把它看成一种文学样式,看成是文学上的轻骑兵。如我国的第一篇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告文学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就是中国古代的记实文学。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文体,它又确实在外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与"五四"新文学同步而蓬勃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国际报告文学的强盛劲旅。但对于报告文学"文学性"的质疑,至今不绝于耳,笔者认为,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以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时代的艺术化文献,独立于世界文坛。我们只有从国际报告文学发展的视阈,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报告文学的时代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报告文学由于文体的不确定性和附属性,呈现边缘化的特征.中期,随着报告文学文体的自觉,出现了模式化倾向.80年代中后期,在题材、内容大变革之后,产生了多元化的文体范式.  相似文献   

6.
习惯上,人们对报告文学的体式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划分。前者有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后者有传记式报告文学、书信(日记)式报告文学、札记式报告文学、访问记式报告文学等。但从创作实践考察,则还有诸如政论体报告文学、调整报告体报告文学、时事评论体报告文学、游记体报告文学等鲜有人论及。本文择其要者,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但这常常被视为个体的一种人生观,而未像报告文学家那样把它作为国家民族整体的思维模式;中国文学的大部虽也时常将“忧患意识”作为文体功能,但却没有像报告文学那样角色明确和自觉,并且能一以贯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患意识”是报告文学主体思想情结的核心和本源,这应当被视为报告文学审美生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是根本性的,即数字化时代社会文化对文体的影响.在20世纪报告文学繁荣的时候,报告文学真实性、时效性、文学性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时至今日,报告文学原有的文体特征虽然存在,但已逐渐弱化和转化,并与新的媒介、新的传播形式融合,产生出了新的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但这常常被视为个体的一种人生观,而未像报告文学家那样把它作为国家民族整体的思维模式。中国文学的大部虽也时常将“忧患意识”作为文体功能,但却没有像报告文学那样角色明确和自觉,并且能一以贯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患意识”是报告文学主体思想情结的核心和本源,这应当被视为报告文学审美生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析大后方的报告文学。认为报告文学是大后方文学的主潮之一,它的繁盛的标志为作品数量多,刊发报告文学的刊物多,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者多。本文还从历史和文学的视角对大后方报告文学作了双向的观照,认为大后方报告文学是实录历史的情感与哲理的文献;作品的风味是壮而郁,粗而细、巧而拙。  相似文献   

11.
张立国 《远距离教育》1997,2(1):58-61,64
当代文学史一般对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一笔带过,一口否定,这种定性分析的思维惯性影响着学术界,有必要进行探讨,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和大跃进报告文学,是两个重要概念,前者包括后者,然而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学思潮表现,后者却具有一定的代表者,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包括两部分,即大跃进报行文学与非大跃近报告文学,非大跃进报告文学应该肯定的,大体可分为三类,大跃进报告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其基本特征是,以褒奖之笔实录浮夸的“真实”,这也是它经不起历史和实践核验的根本症结,大跃进报告文学的特点是:1、唯意志论无限扩张。2.非本质真实的“真实性”,3.知识的罪与罚。4.概念化,模式化。5.艺术上的粗糙。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与对国外报告文学的借鉴密不可分,国外报告文学在理论与创作这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报告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报告文学的正义性、真实性与艺术性,来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理论影响;从社会参与感与艺术技巧这两个角度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建明是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其报告文学思想富有针对性,具有报告文学作家论报告文学的独特眼光和思路.他主张"生活比文艺本身要精彩",报告文学作家应"在关注现实中显示出直面社会的人格力量","‘国家叙述'其实是报告文学文本本身所决定的","要按照文学规律塑造人".这些报告文学思想是其创作经验的理性总结和升华,对我国当代报告文学理论的创新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评论界和读者中存有对报告文学的误识和偏见,有不少对报告文学过分的苛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些或许是更加接近和符合报告文学自身文体特性的评判角度。但是,这并不是简单地排斥和否认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原则要求、有意地忽略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际报告文学产生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产物,记录了国际工人阶级奋斗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宏伟历史。恩格斯不仅是革命导师,也是最早书写工人苦难的作家,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将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斗争以气势磅礴的气概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笔墨展现出来。他们开创的底层书写和英雄战歌引领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跨国写作的杰出报告文学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作品,堪称近代“艺术化的历史文献”。国际报告文学不仅受到革命领袖的重视,也成为广大人民认识历史进程的教科书,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国外有识学者将经典报告文学评为“20世纪百佳文学作品”,国内学者多次举办国际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德国开展了“国际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国际报告文学”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得到国际作家和学者的共同认可。“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筹划编选《国际报告文学经典作品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报告文学近200年的产生发展历史,作为编选者的思路参考,并借此和同行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宝剑 《文教资料》2008,(28):70-71
作为以非虚构为核心的文体建构,报告文学以其真实、及时及其对社会焦点的关注、批评赢得了读者的青睐.本文试从另一个方面即创作手法来解析报告文学对虚梅--这一小说修辞手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曾经在太行和冀西区生活、战斗过的一些作家,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报道了根据地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为这一地区的抗战文学留下了珍贵的篇章,本文对此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报告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概括性阐述.使人不仅能感悟出以真实性筑成的报告文学的发展走向,并能倾听到时代发展离不开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永远与时代同步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已久,怎样振兴报告文学,本文汇总了若干篇对八十年代生产过轰动效应的报告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文章的观点,从文本解读、理论探析两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报告文学产生轰动效应的诸多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几条带有普通性的规律作为启示,以期对报告文学创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2002年12月在山东济宁成立后,为进一步共同交流、探讨报告文学理论问题,促进报告文学理论队伍的形成,加强报告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联谊,推动报告文学理论的发展,进而繁荣报告文学的创作,由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