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理解文章的内容,吸取书中的营养。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尤其是长篇巨著所包含的知识、经验、思想,更如浩瀚的海洋。即使是一篇较短的文章,除思想内容之外,仅基础知识而言,同时袭来的往往也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七八个方面,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北宋文豪苏东坡认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  相似文献   

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成就卓越的诗人。苏轼曾在给其侄婿王庠(xiang)的一封信中介绍过他的“一意求之”读书法。原话如下:“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读书皆作数过尽之  相似文献   

3.
题目:如图,已知O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的点,图中的每个数表示它所在的三角形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求三角形OCD的面积。解析:过O点分别作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垂线。因  相似文献   

4.
龙宇 《初中生》2006,(11):26-28
文章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核心,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它贯通全篇,在文章中起统帅作用。中心明确,是我们写任何文章都应该要做到的。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更要注意突出中心。  相似文献   

5.
龙宇 《初中生》2006,(31):26-28
文章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核心,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它贯通全篇,在文章中起统帅作用.中心明确,是我们写任何文章都应该要做到的.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更要注意突出中心.  相似文献   

6.
文章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核心,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它贯通全篇,在文章中起统帅作用。中心明确,是我们写任何文章都应该要做到的。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更要注意突出中心。知识点击·方法导引深思熟虑,确定中心写文章要做到心中有数,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应该旗帜鲜明,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每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应该一意到底。写文章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材料中找出最具时代精神、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要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考题中出现的求作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现举例说明这类题的结构及解法,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例1 已知P是直径为2的圆O内的一个定点,且PO=2~(1/2)/2,线段  相似文献   

8.
玩法:给每人发笔和纸。然后向大家讲一个十分简单的句子,比如:“祖母在汽车里吃东西。”发令声一响,每个小朋友要用1分钟的时间写出一个句子来,意思和上面那一句相同,但不能用和上句相同的词噢。比方,你可以这样写:“我母亲的母亲在车子里啃食物。”也可以说:“我外公的妻子在车子里大饱口福。”如果5分钟过去了而你什么也没写出来的话,那就要被开除了!道具:几枝铅笔和几张纸party一意多词电报稿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经说过:人之抛弃机会,多于机会抛弃人,难道不是吗?许多人面对一次次的机会,却没有把握住它,而使机会与他们擦肩而过,之后又去服后悔药。 我就有这样的一次经历: 初一后半学期时,轮到我班升国旗了,于是便在班里选出三位同学升旗。幸运的我也成为我班的一名升旗手。 升旗后是要在国旗下讲话的,为此,我们必须预先  相似文献   

10.
不慕虚华,持之以恒的恒心;执著以求,矢志不渝的痴心;独善其身,独慎其行的细心。此“三心”者,乃学者之大也! 追求,是我们心灵在自觉或不自觉时流露出的一种渴望,也许有时仅仅是一道期盼的眼神。但它是一个漫长、艰苦、曲折并混合着泪水的过程。学者的追求尤其如此,也唯其艰难。  相似文献   

11.
有一类求作一个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往往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此类题的新解法.  相似文献   

12.
有一类求作一个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往往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此类题的新解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八年级数学中有一类已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求作一个满足某些条件的、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利用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的,这里我们来探究一下此类问题的另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14.
求作一个新的一元二次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为原方程各根的k倍或平方等,可有以下三种方法.现举一例说明之. 例不解方程,求作一个新的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是方程2x~2+4x—3=0两根的 (1)2倍;(2)平方.  相似文献   

15.
<正>“老好人”树洞“Yes man”在树洞留言区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有很多人都诉说了类似的困扰,他们原本回答“好”的初衷是希望获得大家的友善对待,维持好的人际关系,但似乎并不能如愿。因为抹不开面子,因为不好开口拒绝,因为怕尴尬,当别人说麻烦我的时候,我总是回答“好”,可是然后他们会继续麻烦我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最后,自己觉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6.
遗珠之作     
《华章》2011,(11):61-61
一粒树种,只要仰望蓝天的浩渺。就能在拔节中比肩白云;一涧溪水,只要渴慕浪花的咆哮,就能在奔跑中汇入江海。撼人心魄的壮举往往源于微不足道的开始.假如这里已经开始有了你的足迹。那么花开遍地还会远么?  相似文献   

17.
遗珠之作     
《华章》2011,(3):61-61
为了加强小编与读者的互动。也尽量使您的投稿没有石沉大海。特开辟此栏目刊登一些整体虽不尽如人意但是某些段落写锝很好的文章。既做鼓励。也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8.
遗珠之作     
吴键健 《华章》2011,(12):61-61
一粒树种,只要仰望蓝天的浩渺。就能在拔节中比肩白云;一涧溪水.只要渴慕浪花的咆哮.就能在奔跑中汇入江海。撼人心魄的壮举往往源于微不足道的开始。假如这里已经开始有了你的足迹。那么花开遍地还会远么?  相似文献   

19.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时拿出许多卷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带,分发给每一位听讲者,要求他们每人裁下一段30厘米的纸带,只能用目测,不能用量具测量。然后,又要求每一位听讲者裁150厘米和500厘米的纸带各一段。大家裁完后,企业家掏出卷尺,仔细测量一条条纸带并公布结果:3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不足5%;15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上升为11%;50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高达19%,个别的相差100多厘米。容易接近目标;目标越大、越宽泛,越容易偏离目标。要提高人生成功的概率,其实,每次成功一小段就可以了。摘自《现代青年》每次成功一小段@黄小平…  相似文献   

20.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时拿出许多卷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带,分给每一位听讲者,要求他们每人裁下一段30厘米的纸带,只能目测,不能用量具测量。然后,又要求每一位听讲者裁150厘米的纸带各一段。大家裁完后,企业家掏出卷尺,仔细地测量一条条纸带并公布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