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使得个人隐私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针对这一现状,国际社会纷纷通过立法,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本文在比较各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在立法保护隐私权方面的不足.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完善现有法规,加强个人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拉夫堡大学图书馆隐私问题调查与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英国拉夫堡大学数字图书馆隐私问题调查基础上,针对我国现有法律尚不足以解决读者个人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的现状,提出了通过立法建立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应拄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入手,列举了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的新内涵并分析了数字档案馆在收集、传输贮存和利用用户个人信息方面所涉及的隐私权问题,提出确定隐私权作为独立人格权的地位并制定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制定专门的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保护条例和在《档案法》中增加保护用户隐私权的内容三个方面的立法保护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采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金  韩文涛 《传媒》2016,(18):86-88
微信朋友圈中的隐私信息作为私人生活秘密的一部分,理应受到保护.朋友圈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包括主体主动性的活动不受干扰和安宁权;朋友圈隐私权的侵权主体往往是多重责任人;其侵权过错既有主观过错,也存在客观过错;目前我国仍缺乏对新型网络社区的隐私权保护立法,需通过行政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出台专门法律提高隐私权保护法律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遭受的安全威胁如影随形,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也面临着挑战.鉴于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缺陷与不足,应加强立法,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的隐私权保护法律体系;出台《民法典》,明确并完善对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修改《档案法》,加强对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法律问题,网络隐私权的范畴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一些特征。面对网络隐私侵权现象的频发,如何实现有效的法律保护是迫切而现实的挑战。因此应在宪法中确立隐私权的独立人格权地位,相关信息立法中也要强调网络隐私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行业自律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网络隐私权的行业自律保护存在一些问题:整个互联网行业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操作性不强;多数网站没能在显著的位置张贴隐私权保护声明;一些网站即使张贴了隐私权声明,仍形同虚设.要让行业自律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发挥作用,首先,应加强政府对行业自律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行政监管;其次,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等行业组织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再次,各网站应制定严格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最后,应发动网民监督各网站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或个人通过发挥大数据规模性、多样性和高速性的特点,对数据进行高效、精准、科学的分析,形成以数据为核心推动力指导业务,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同时又因我国对隐私权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的立法、监管等方面不到位,大数据的应用也为个人隐私权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文中从分析大数据时代内涵、特征及隐私权的基本概念着手,得出大数据时代下保护隐私权的途径:推动隐私权立法、加强行业自律、保护隐私权的正确舆论导向、增强维护隐私权的维权意识、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来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内涵进行法律意义上的界定,在分析国内外读者隐私权法律救助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图书馆读者隐私权保护研究主流观点进行了综合与评述。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2.
论网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网上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已成为网络使用者最为关切的问题。网上出现的隐私权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信息的搜集、分析、传输、使用和存储方面。保护网上隐私权有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两种。探讨了法律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参考文献 4。  相似文献   

13.
The case for digital information privacy has taken on new urgency for a 21st-century population reliant on personal digital devices. As smartphones and social media use become more ubiquitous, users must consider the security risks related to these devices and outlet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legal “right” to digital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the historical reaction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in cases of privacy protection and violation. This topic is considere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debate between Apple, Inc. and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iPhone privacy rights in relation to the suspected terrorist attack in San Bernardino, California in December 2015.  相似文献   

14.
浅议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笔者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以及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对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用户隐私权的保护El益得到重视。在概括隐私权内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涉及用户隐私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加强用户隐私权保护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许一明  李贺  余璐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7):128-136
[目的/意义]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用户对自己隐私保护行为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甚至因此放弃对隐私信息的保护策略。本文试图从隐私保护自我效能的角度,探寻社交网络用户放弃隐私保护行为的原因。[方法/过程]通过对自我效能相关文献的梳理,引入隐私疲劳作为中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社交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自我效能并不能直接对其隐私保护脱离行为产生影响,需要通过完全中介变量隐私疲劳来产生间接影响。不同来源的隐私保护自我效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Web2.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用户研究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它能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系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用户研究方式必然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权尤其是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因而,平衡个性化信息服务与用户隐私权保护的关系,实现个性化服务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当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立法应明确保护读者隐私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读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和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出现,读者隐私权问题已成为当今图书馆管理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而法律保障的缺失很容易使图书馆保护读者隐私成为空谈。本文对读者隐私权的定义和内容作出了界定,介绍了国外(以美国为例)和国内对读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行业政策保护,从公民权利、图书馆职业伦理道德以及数字图书馆发展等角度论述了我国应立法明确规定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最后,对《公共图书馆法》中读者隐私权的确立以及图书馆侵犯读者隐私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了具体的法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档案个人信息是档案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档案的社会利用而面临着权益受损的风险。通过《档案法》转介条款的指引,档案个人信息的保护以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立法为依据。但为了实现档案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以及档案个人信息保护的精准化,还需要通过对档案个人信息的法益分层,形成档案个人信息的分类标准,并以此为基础选择不同的保护模式:首先是对承载隐私权法益的隐私性档案个人信息,采取个体赋权模式,通过权利化方式进行强化保护;其次是对承载一般个人信息法益的私人性档案个人信息,采取行为规制模式,规范利用行为过程以形成间接保护;最后是对承载超个人信息法益的社会性档案个人信息,采取数据开放模式,强调信息利用的同时予以最低限度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被遗忘权作为一种新型私权,是平衡言论自由和隐私自主的重要途径,其在欧美国家的立法进程中均有重要体现。[方法/过程]从欧盟与美国对“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和立法进程的历史考察入手,探讨欧盟与美国“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差异的缘由,并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的法理逻辑再定位进行考量,以法律逻辑再定位为切入点,对被遗忘权的权利空间布局进行细分,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结果/结论]信息控制者在收集和处理公民个人信息过程中必须履行审慎义务,构建个人信息利用中的主动保护模式,不断与国际个人信息保护趋势接轨,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