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立宏 《文教资料》2011,(11):17-18
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不是一场成功的、彻底的革命。在鲁迅笔下,辛亥革命的弱点暴露无遗。本文结合鲁迅作品,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梁效、罗思鼎之流在大搞影射史学时,近代史上的袁世凯也是他们的题目.何以选中它呢?“四人帮”在上海的一个余党常常说“借一块宝地说说话”,袁世凯这块“风水宝地”便是他们借来说帮话的题目.袁世凯这个题目,是在“四人帮”的帮刊《学习与批判》上抛出来的,时间是在一九七  相似文献   

3.
我有了一个男孩,已一岁零四个月,他生后不满两个月之内,就被文学家在报上骂了两三回,但他却不受影响,颇壮健。眷属在沪,并一婴儿,相依为命,离则两伤。寓中都健康,只海婴患了阿米巴赤痢,注射了十四次,现在好了,又在淘气。我为这孩子颇忙,如果对父母能够这样,就可上二十五孝  相似文献   

4.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制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味、麻木和冷漠。鲁迅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改造国民性,可以说,鲁迅对国民性的研究和探索非常深广,他从现实人生的精神病态出发,对国民精神上的各种痼疾进行具体解剖。国民身上的种种精神病症无不在他的笔下暴露无遗。这些精神病症中的主要痼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 文学巨匠鲁迅幼年时就喜爱绘画,后又对此颇有研究.留学归国后在教育部任职时,曾追随蔡元培老先生倡和“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这颗艺术之心,这种对美术绘画艺术的精深领悟,就使他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作品中的色彩描写独具魅力. 伟大的俄罗斯画家列宾说过“色彩即思想”,指出色彩与生活,色彩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它和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融化在一起,成为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刘勰的《文  相似文献   

6.
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特征,强调鲁迅力图以文字“画出国民的灵魂”来达到救治国民心灵,改造国民性,由“立人”到“立国”,改良社会,寻找希望和拯救国度.这对今天的时代仍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岩 《天中学刊》2009,24(6):95-97
从鲁迅笔下色彩明亮、新鲜活泼的童趣世界中可以看出与他的冷峻、深刻完全相反的热情、单纯,这"常存单纯的心",也许是鲁迅先生更为本质的一面,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鲁迅笔下的童趣世界是鲁迅先生大慈大悲情怀的美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一) 在鲁迅的笔下,曾经多次涉及魏晋时代的作家和作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学作了更为集中的分析。这篇文章虽然只是一次讲演,但是,由于鲁迅思想的深刻,眼光的锐利,对于这一时期文学的变化和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不仅以犀利的笔触,通过对一个又一个农民和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旧中国生活的画卷,其中有许多人物,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艺术典型,时至今日,还常让人警醒不已。而他笔下的一群孩童,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以女性作家清新细腻的笔调,女儿般娓娓诉说的口吻,通过一幅幅肖像,一组组镜头,刻划出鲜灵生动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周树人的《狂人日记》首次发表时用的笔名,在这前后,先生也曾用了许多不同的笔名,但最终确定以“鲁迅”为笔名,这是为什么呢?世人有几种说法,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文中提到鲁迅曾就此作过解释,说有三个原因,一是母亲姓鲁;二是古时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可见先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和对自己的激励之意。应该说这种说法较可信。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散文诗哲理性强,杂文充满战斗性。小说剖析国民性。散文写人记事都渗透着深刻的理性思维。这与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是分不开的。他从童年时代懂事起,家庭就陷入困顿,遭到旁人的冷眼。青年时更负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异国他乡目睹同胞的麻木。这些丰富的生活体验深深地刺激了他,让他少了许多创造的激情和冲动,更多地关注现实。他的故乡——绍兴位于浙东,历史上有戴震,黄宗羲这样的大思想家,先贤们的遗风遗韵也不能不影响鲁迅。当然,理性突出只是鲁迅作品的一面。他在哲理性较强的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中写道:“地火在  相似文献   

13.
描写的方法,从手法上看,有工笔和白描之,工笔也叫细描.是用较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白描.则是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对所描绘的人和事物作简洁的勾勒,重在传神。在初中教材中.鲁迅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人物形象的形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铭刻于心,可见鲁迅先生是深得白描技巧的精妙的,如:‘’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藤野先生》)这以,“‘黑瘦”、‘“J\字须”、“戴着眼镜”这些点睛传神的白描,叫人如晤其面,难以忘怀,真的形神兼备,活画出一个…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故乡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泽国.纵横连贯的河流穿房过屋,粉墙黛瓦的民居临街枕水,因此,在近代铁路、公路尚未建筑之前,乌篷船便成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鲁迅创作的《社戏》、《故乡》、《阿 Q 正传》,《好的故事》、《五猖会》等不少以绍兴为背景的小说、散文中,自然也就要写到乌篷船了.乌篷因船的篾篷涂成乌黑色而得名,它的使用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东汉史学家袁康、吴平的《越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周树人的《狂人日记》首次发表时用的笔名,在这前后,先生也曾用了许多不同的笔名,但最终确定以“鲁迅”为笔名,这是为什么呢?世人有几种说法,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文中提到鲁迅曾就此作过解释,说有三个原因,一是母亲姓鲁;二是古时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可见先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和对自己的激励之意。应该说这种说法较可信。如果我们再注意一下小说《社戏》、《孔乙己》、《祝福》就会发现,无论是穷酸迂腐、值得同情的孔乙己,淳朴勤劳而又愚昧的祥林嫂,还是敦厚热情的六一公公、双喜,…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一生中对儿童问题倾注了很高的热情.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儿童的描写,塑造了一批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深厚的文化蕴涵的儿童文学形象,构成了一个与成人世界密切相关的丰富复杂的儿童世界.  相似文献   

17.
郭楚伟 《培训与研究》2008,25(12):14-15
鲁迅作品中的神怪形象,寄寓着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特异思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作为一种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借助神怪题材讽古喻今,体现了鲁迅先生非凡的艺术才能,也使作品闪烁着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一直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她们深受着族权、父权、夫权、神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受的苦难是最深重的。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反封建战士,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许多文学创作中,知识分子始终是他作品关注的一大重点。鲁迅作品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  相似文献   

20.
一、单一型比喻说理。既用一个事物比喻一个事理。例如:①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一九三六年四月十五日给颜黎明的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