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课改这几年,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悉心的研究,推动了课改工作的深入进行。在理念的更新与实践的操作中,我们进入了教育的新境地。当我们静下心来,用辩证的视角来观照这一新境地时,我们发现浮躁与功利充斥着新的教育空间,许多教师迷失了方向,滑离了课改的本真要义。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课改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实施课改的这几年,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悉心的研究,推动了课改工作的深入进行。在理念的更新与实践的操作中,我们不自主地进入了教育的新境地。当静下心来用辩证的视角来观照这一新境地时,我们发现浮躁与功利充斥着新的教育空间,许多偏激乃至于极端的理解与操作演绎着教育本该静谥的丛林,许多教师在一线的课改中迷失了方向,滑离了课改的本真要义。课改,需要静心回归。  相似文献   

3.
实施课改的这几年,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悉心的研究,推动了课改工作的深入进行。在理念的更新与实践的操作中,我们不自主地进入了教育的新境地。当静下心来用辩证的视角来观照这一新境地时,我们发现浮躁与功利充斥着新的教育空间,许多偏激乃至于极端的理解与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改已经走进课堂。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这轮课改的意义时,深感它不仅仅是改革教材,更是教育思想的一场革命,它所引发的是教学关系、教学方式、教师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一系列转变。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为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看看。我们的备课:已经注重三维目标的设立,有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设计;听听,我们的课堂:学生有探索、有讨论、有交流;瞧瞧。我们的说课:理念新、观念新、理论底蕴厚实,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我们的考评:有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百分制成为了五分制、等级制。我们老师似乎非常自豪地说:我已经率先走进了新课程。然而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恩我们的新课堂,静下心来看看我们的学生在这过程中得到了些什么?是不是该摘掉我们的课改近视眼.别让旧的第二代产品换上一个包装就成了第三代,别让昨日的旧船票来登我们课改的新船!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把握了课改精髓的教师将素质教育融合在语文教学实践之中,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境地。但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基本理念,将生命力旺盛的新课改引进了面向尖子学生教育的死胡同,迷失了课改的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为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看看,我们的备课:已经注重三维目标的设立,有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设计;听听,我们的课堂:学生有探索、有讨论、有交流;瞧瞧,我们的说课:理念新、观念新、理论底蕴厚实,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我们的考评:有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百分制成为了五分制、等级制。我们老师似乎非常自豪地说:我已经率先走进了新课程。然而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新课堂,静下心来看看我们的学生在这过程中得到了些什么?是不是该摘掉我们的课改近视眼,别让旧的第二代产品换上一个包…  相似文献   

8.
想课改、议课改、抓课改是当今学校和教师面临的一项中心工作。要使课改的意识深入人心,保证课改的措施切实可行,必须寻求课改的有效载体,使课改的理论和要求在教师身上附着,这是课改深入推进的基础条件。惟有教师的理论修养提高了、新课程的意识增强了、教育的观点更新了,学校的课改工作才能有所推进。为使教师走进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思想的辐射,形式多样的师训、师培层出不穷。在这众多的办法与途径中,教师运用教育随想和教育随笔的手段进行教育反思的办法值得倡导。随想可以使教师逐步地用心投入,随笔可以使教师逐步地丰厚深沉。千里之行,…  相似文献   

9.
我校是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课改实验是我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进入课改以来,我们抓管理、讲实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课改实验的征途上探索前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1.以课改理念去支撑教师的教育思想。对于用全新思想观念锻造的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思想观念得不到更新,那就很难适应课改要求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课改的理念就很难得到贯彻,改革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课改之初,尽管教师们都参加过岗前培…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把握了课改精髓的教师将素质教育融合在语文教学实践之中,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境地。但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基本理念,将生命力旺盛的新课改引进了面向尖子学生教育的死胡同,迷失了课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