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活动,是记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有一位日本新闻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今时代,是现场研究者的时代,新闻记者应当成为现场的研究者。”我觉得这句话颇有道理。现场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新闻事件发生在现场,新闻人物活跃在现场。记者只有到现场去观察,才能“抓拍”到新闻事件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语言等,并将它们生动地、立体地报道出来。记者的现场观察,既不同于跟着起哄的看客,也不同于漠然呆立的观众。他是采访者,是现场调查研究人员。因此,到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曾迷惘过,也曾被社会一些现象牵引过。我羡慕时代的弄潮儿,更羡慕他们横溢的才华和过人的气质,追崇那些伟人般的人格魅力。但在即将跨入三十岁的门槛时,我无怨无悔地选择了新闻写作之路。有人对我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在家好好带孩子比什么都强”。这话也曾使我犹豫过,初为人妻,常常被生孩子、带孩子所困,学习的兴趣并不大,可转眼一想就要跨入21世纪了,我一个新时代的女军官,就这么当个不声不响的家庭主妇,我不甘心。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当今社会:“女子有才才是德”,知识必将是时代追求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王刚 《新闻天地》2010,(6):78-79
这是我的自传,毫无疑问。我已经年过六十,比共和国年龄还大半岁多。自然地,我的感悟都跟时代紧密相连.但是可以亳不犹豫地说,我的“岁月感悟”跟当时的一般人、大部分不同.我人生经历里贯穿的某种情感疏远和“另类”.是以前未曾吐露过的——习惯于口齿伶俐说别人的人。终于也要来一场“自供”。  相似文献   

4.
“你们记者应该是思想家。”这是最近在齐齐哈尔到牙克石的火车上,几位火车司机知道我是记者以后,向我,自然也是向我的同行们提出的希望。他们都是有文化的年轻司机,他们提出许多当今社会存在的大问题来和我讨论,很有见地。这说明他们读过许多,想过许多。也说明,他们提出“你们记者应该是思想家”,是严肃的。我还曾在西北采访时连着向四个县的县委干部问过:“要是让你们选,你们选谁当最佳记者?”他们都是提的在报道中对我国改革勇敢地拿出过独到见解的记者。我想,这决不是几个火车司机,几个县委干部在那里说三道四,是时代在呼唤着我们记者队伍中出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我”,是广播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时所使用的第一人称。在广播报道中,“我”,能够体现广播“说”的特征,遵循广播“听”的规律,显示广播“声”的魅力。“我”的风采表现出广播的精彩,广播的精彩表现为“我”的风采。真实丰富的现场我报道新闻,内容上具有真实丰富的现场感。虽然我有着浓厚的主观色彩,但是我不仅不会减弱现场的可信程度,而且能够增强现场的真实性。报道不是我道听途说的,倒买倒卖的;而且我立足于现场,是我自己说的,是我自己讲的。我是新闻事实的报道者,也是新闻事实的目击者,甚至还是新闻事实的参与者、亲历者。我还能够增强…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新闻是社会的“镜子”。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选择了经济变革之路,开始由“求强”的政治漩涡中摆脱出来,大胆地走向“求富”的时代的时候,作为社会的“镜子”的中国新闻业也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个以经济新闻为主体,向着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变革的新的新闻时代也随之来临,中国新闻业由此而开始了新的进击。它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观点范围,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报道领域,使“经济新闻”这一带有鲜明的时代色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新闻是社会的“镜子”。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选择了经济变革之路,开始由“求强”的政治漩涡中摆脱出来,大胆地走向“求富”的时代的时候,作为社会的“镜子”的中国新闻业也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个以经济新闻为主体,向着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变革的新的新闻时代也随之来临,中国新闻业由此而开始了新的进击。它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观点范围,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报道领域,使“经济新闻”这一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的新闻文种迅速成长,也使以专门报道经济活动为  相似文献   

8.
张艳  王旺山 《今传媒》2016,(8):149-151
本文从“文化现象”角度切入,对新时期以来新体诗歌发展史的梳理,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新体诗歌始终没有离开过生活现场,没有离开过时代。同时,还大胆地提出了新体诗歌史,就是由若干“文化现象”积淀而构成的,新诗的标准是与时代同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9.
我的新闻生涯,也是从经济报道开始的。50年代是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的时代,经济报道理所当然地成为党报的主体。但是,当时的经济报道基本上是亦步亦趋地追随苏联《真理报》的模式,逐渐地形成僵硬、枯燥、过于专业的面目。“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矛盾在那时已经非常突出。作为一个年轻记,一直有志于从这种樊篱中有所突破,并作过某种尝试。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去年十月初,突然接到《浙江日报》记者张学勤同志寄来的一张杭州里西湖“春润庐”的照片,另一份有关1929年“西湖博览会”的资料,使我惊喜万分,激动异常。因为“春润庐”是我幼年住过的房子,“西湖博览会”也是我幼年常去的地方。70年过去,我已从童年变成耄耋老人,我亲自触到时代脉搏在跳动,亲眼看到古老的杭州向新型的杭州迈进,触景生情,能不感慨系之,浮想联翩。为此,做为一个历史见证人特撰此文,做为一份史科,供有研究兴趣者参考。北洋政府时代,我父亲谭熙鸿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的教授,兼校长室秘书。1927年奉军军阀张作霖进关,大肆逮捕…  相似文献   

11.
一、我的由来大概是我“体内”储藏着档案的缘故,人们习惯地称我为档案库。我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出现而出现,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据我“体内”储藏的档案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的秦王朝时代,我就已有雏形,“体内”专储皇  相似文献   

12.
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更好地发挥新闻的导向作用?这已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重视。比如,有的主张扩大社会新闻的版面,有的提倡写短新闻、目击式新闻、现场新闻等等。应该说,这些都不失为好的主张、好的措施。但是不是凡短新闻、现场新闻就一定有可读性呢?我认为未必。去年,我们扬州日报也搞过目击新闻竞赛,最近又搞了创建卫生城的现场新闻竞赛,结果真正有可读性的文章并不多,有些短新闻短而空,现场新闻无现场感。这是什么原因呢?记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过一句话:“情者  相似文献   

13.
伴舞者     
我打算写一本小说,书名都想好了,叫《伴舞者》,现在不是流行跟风出版么,海岩的《舞者》能卖几十万,我这《伴舞者》能卖个零头也不错。我有很多打算,所谓打算其实就是想想而已,并不见得真的动手去实施,再者,“舞者”有他的舞台,有可能成为被关注的中心,“伴舞者”在这个讲究眼球经济的时代是没有太大机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场报道的体裁多种多样,有消息,有通讯,还有特写,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写好现场,要写出浓郁的现场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广大受众对新闻信息在真实、快捷、客观上的要求无疑会更高。因此,研究现场写作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不仅广播、电视新闻需要现场报道,文字新闻更需要现场报道。当代新闻界把“研究现场”“观察现场”提到了时代的高度来看待。如国外新闻界就强调一新闻记者必须成为现场的研究者”,强调“现在的时代是现场观察的时代”。然而,现在有不少冠名为现场报道的新闻却没有写好现场,现场感不强…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代言人,是思想的传导者,其主要职责是“采”、“记”、“写”,三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合格记者。但是在一些报纸中,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这就是很多记者疏于采访和写作,而擅长发布“挂名新闻”。所谓“挂名新闻”,说白了就是投机取巧“抄”新闻——抄录通讯员的来稿,抄袭其它报刊的内容,抄摘网络上的信息等。记者“挂名新闻”之风,不引起重视势必会损害新闻队伍的形象,甚至变成一种“新闻公害”。  相似文献   

16.
古今的文章、诗词都相当普遍地使用过典故,许多文论家也都讨论过“用典”的问题。我国第一部“体大而思精”的文学批评专著《文心雕龙》,就专设《事类》篇来论述用典。《事类》篇开宗明义就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所谓“事类”,就是在文章本身的写作之外,利用有关的典故来表明意义,引用古事以证明  相似文献   

17.
源远者流长     
源远者流长马建敏“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的话,我把它视为事物因果的关系论。近读一篇介绍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经济日报“每周经济观察”专栏主笔阎卡林的文章,令我对这个“关系论”有了新的更真切的认识。据说阎卡林不是科班出身,甚至...  相似文献   

18.
我在大学学习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从事的是新闻工作,从60年代初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屈指算来已30多年了。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新闻战线已过“立”年的我,“立”的根基还欠深厚,更谈不上“不惑”了。过去、现在,我在实践中遇“惑”颇多,将来肯定还会不断地与“惑”结伴而行。惑者,  相似文献   

19.
彭培述  邱明 《声屏世界》2003,(10):33-33
“我在现场”,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在现场短新闻中,记者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展现出来,观众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信赖感,同时,通过记者的现场引导,一种未知感、神秘感以及求知探秘的欲望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新闻的信任度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2002年抗洪抢·险中,吉安电视台发了大批现场新闻,如《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抢救第八条生命》等等,都真实的再现了解放军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灾民的情景。观众们看到了现场发生的事实,感悟到了危难之处见真情,这几条新闻比唱多少遍“军民情深”赞歌的说服…  相似文献   

20.
过了这个数字,粮食、水、能源都将濒于崩溃,污染、生态平衡也将难以解决,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读了这则科学小品,我心里感到非常压抑。不久,我们报社广告科的肖林同志向我和报社总编辑披露了一条新闻:玛纳斯大桥附近发现一个“超生盲流村”,一些外来者正在这片“世外桃源”狂生滥养。我听了心里怦然一动:好题材!人口问题不仅是我国六大难点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难点,算得上“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