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头大耳,笑口常开,身荷布袋,袒胸露腹而坐。这位便是中国民间普遍崇信的弥勒佛。这一宗教形象原形是谁?其形象传入中土后又经历了如何变化?请听专家趣味道来。  相似文献   

2.
安广禄 《知识窗》2007,(6):29-29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继承了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的思想,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认为写文章应该“明道”、“致用”,重道又重文,反对唐末、北宋以来文坛上流行的追求靡丽、华而不实的浮夸文风。  相似文献   

3.
李莉 《百科知识》2011,(8):52-53
无间道是佛教用语,四道中的一道,四道即指4种可通至涅巢之道。涅粲是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指佛)的代称。佛教中指众生轮回之道途,而道有4种: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加行道指断除烦恼,是获功德之初级阶段:无间道则是指开始断除所应断除的烦恼,  相似文献   

4.
胡瑗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创造了有名的"苏湖分斋教法".强调"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之者在师儒";重视道德教育,提出教育要"明体达用";主张教师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以身作则;提倡教学要灵活多样,寓教于乐.他的教育实践和师德思想有着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发展到隋唐阶段,其中心议题是心性论。面对佛、道思想的挑战,隋末大儒王通积极弘扬儒家的内圣心性思想。他认为"道难进"是因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需要"穷理尽性"、"以性制情"来"正心复性",同时他提出"诚、静、恭、诫"等一系列心性修养工夫也是达道的必要手段。他建立的心性论体系,为儒家心性修养在新的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对后世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思想的发展很多启发性创见。  相似文献   

6.
黄清明 《科教文汇》2008,(3):190-190
儒、道、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他们共有的文化“潜质”——“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坚思想”。儒从伦理道德上倡言“天人合一”,使“天则”道德化。中国古代建筑在其思想影响下,逐渐礼制化、规范化、标准化。道以“无为”为其思想基础,倡导返朴归真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园林构建。  相似文献   

7.
周露 《科教文汇》2012,(28):69-69,74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并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大量佛源外来词汇被译介到汉语中来,并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佛源词汇的古今之意比较.来探讨佛经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尚科 《科教文汇》2008,(6):159-159
张载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的哲学、教育、道德思想,在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中有重大影响。对于当代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社会》(由《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改版)今天面世了。作为刊物的主编,我们愿意用北宋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来表达我们对刊物改版的考虑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盘尼西林是医药上的重大贡献之一。医药界用这一件武器,救治了千万人的创伤,拯救了无数奄奄待毙的患者。我们崇功报德,不得不感激佛来明(Alexander Fleming)氏在一九二九年的伟大发明。到了今天,盘尼西林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举世瞩目,甚为丰富,实赖于中华民族教千年深厚的文化土壤。其中,儒、道、佛三家都有独到而相类似的养生思想,它们相互影响与补充,构建了中国养生学的主体理论与原则。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在其繁衍的过程中,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现从太极拳理论入手,通过对太极拳哲理的领悟,来透视道家处世哲学思想。从太极拳名字"太极",以及"太极图"和道家的"道"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范仲淹     
《中国科技信息》2004,(3):45-45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诞生于苏州郊区的香山镇,以后又在故乡为官,范氏宗族子孙也大多在苏州,因此“范家”、“范姓”代表着封建社会的主流家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瑜珈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静以修身”,宁静才能够静思反省,修养身心,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  相似文献   

15.
吴丹 《知识窗》2009,(9X):76-77
作为宋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苏轼是对儒释道三教思想结合得较好的一位。以儒为本,同时借释、道思想来完善主体人格、提高人生境界是苏轼生命哲学的理想范式,这一范式是苏轼在经历了诸多人世变迁之后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它对我们后世也有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西湖田窑古瓷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一直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空白 .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了江西湖田窑宋代不同历史时期青白釉瓷瓷胎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并用SPSS软件对分析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北宋早期和北宋晚期古瓷胎料的化学成分相近 ;与北宋末南宋早期以及南宋中晚期古瓷胎料的化学成分相差较远 ;不同历史时期古瓷胎的稀土参数有差异 ,古瓷胎 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配分图支持上述结论 .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庸》的“中和”之道及遵道法则,来开启教师在教学中的伦理精神即教师要有“用中”的教学观念,适度的教学原则,“和而不流”的教学智慧和至诚之心,促进教师、学生、教学三者的人文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吕敏卿 《中国科技纵横》2010,(6):202-202,205
中岳嵩山,位居五岳之中,北瞰黄河,南临箕颍,层峦迭嶂,气势磅礴,雄峙中洲,名震寰宇。自古以来,既是历代帝王巡幸游览之所,又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古迹,秀丽的景色,神奇的传说,使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名道,风流侠士无不慕名登临,寻幽探秘,观景览胜,流连忘返。它不仅历史悠久,文物荟萃,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而且还保留着许多具有历史标本、自然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古树名木。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中“道”与“德”的关系、“道”与“名”的关系、“道”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历来是阐释老子思想时的难题,诸多老学研究者给出了多种多样的解答。隋唐之际,唐玄宗李隆基在注疏《老子》时立足于其“妙本”思想,对以上诸问题进行了合理的阐释,指明“德”与“名”等概念皆是低于“道”的次一级概念且不具有实体性质,从而理顺了“道”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百味书屋     
《科学中国人》2011,(19):69
道重精,儒重气,佛重神,精气神并重才是真养生。《张其成精气神养生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内容: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