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必修)关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提及: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与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从死亡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由此表明无毒性 R 型活细菌转化成了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那么 R 型肺炎双球菌如何  相似文献   

2.
陈晨 《生物学教学》2009,34(6):73-73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论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提到:将加热杀死的有荚膜有毒S型肺炎双球菌(S型细菌)与无荚膜无毒性的R型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再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有毒S型细菌。表明无毒性的R型细菌可转化为有毒S型细菌。那么R型细菌如何转化为S型细菌?转化机理及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中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涉及到"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学生总是提出下列的疑问: (1)杀死的S型细菌为什么不会使小鼠死亡,而加入R型细菌之后小鼠就死亡了? (2)为什么能发生转化,是将R型细菌杀死变成S型细菌的?还是两者的遗传物质进行融合后表现出S型细菌的特点?有没有可能是R型细菌突变而来?  相似文献   

4.
张敏 《生物学教学》2011,36(12):55-55
格里菲斯细菌转化实验结论表明,肺炎双球菌中死的S型菌能使无荚膜R型菌转化为活的有荚膜S型菌,这是因为S型菌的遗传物质DNA进入到R型菌体内,从而使R型菌具有S型菌的性状。S型菌的DNA是如何进入R型菌细胞内的呢?  相似文献   

5.
参考答案 1.B提示: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开始时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活细菌数量减少;随着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数量得以逐渐增加,然后稳定。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复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加热会使DNA变性吗?"我回答:"会,加热会破坏DNA分子中的氢键。"我认为问题到此结束了,哪知学生接着问:"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能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既然如此,那么,  相似文献   

7.
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了R型和S型细菌。之所以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一起,并且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8.
遗传信息存在于遗传物质中。由于不同种类的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差异,遗传信息的表达方式也不同。细胞生物和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为:DNA→RNA→蛋白质。该方式也是绝大多数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表达形式。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其遗传信息的表达有两种。第一种:RNA→DNA→RNA→蛋白质,该过程必需有逆转录酶的参与,如艾滋病病毒(RNA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就属此类;第二种:RNA( )→RNA(-)→RNA( )→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谢梅容 《广东教育》2002,(11):44-4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实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一、噬菌体用尾部的末端(基片和尾丝)吸附在细菌的表面;二、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到细菌的细胞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的外面,不起作用;三、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出噬菌体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四、新合成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五、子代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如何记住这五个步骤呢?关键记住五个动词:吸附…  相似文献   

10.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证明DNA是否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把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等的作用。3.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  相似文献   

11.
马斌 《生物学教学》2012,37(2):71-72
1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的过程,是杀死蛋白质还是DNA?加热杀死S型肺炎双球菌的过程其实就是高温促使蛋白质变性,使其丧失毒性的过程,但其遗传物质DNA却依然具有活性,因此与R型细菌混合以后,可以促使R型细菌的转化。实验证明,被加热杀死的S  相似文献   

12.
1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教材选择了20世纪中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具影响力、最经典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转化因子是什么,到转化因子是DNA,再到把DNA与蛋白质通过标记完全分开,单  相似文献   

13.
科技简讯     
小鼠中注射DNA抑制肿瘤与哺乳动物的DNA不同,细菌的基因组中含有很长的多次重复的胞喷院一乌膘吟(CpG)序列一更令人吃惊的是,科学家们发现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这些区域而识别细菌。实际上,CpGDNA是免疫系统一种潜在的激活困于。研究者因此希望将这样的DNA应用到疫苗中或其它形式的免疫治疗中去。法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报道.给小鼠注射人工会成的CpGDNA,会消灭已经生成的肿瘤一研究人员在小鼠的表皮下移植了人类脑肿瘤的细胞,并让该种癌细胞生长,但是当他们在一部分动物的肿瘤中注射合成的CpGDNA后,被注射…  相似文献   

14.
1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否只有DNA 高中阶段学习了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及烟草花叶病毒等知识,往往可能产生这样的印象,认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就是DNA。事实上噬菌体只是一类病毒的统称。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52.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赵老师:(1)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2)只有DNA或DNA、RNA兼有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只有RNA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DNA、RNA都没有的病毒(朊病毒),其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混合物、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S型细菌转化的是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文摘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F.Griffith做了一个有名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小白鼠的实验。这种细菌有三种类型(Ⅰ、Ⅱ、Ⅲ),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荚膜多糖外壳,因此,看起来其表面是平滑的(Smooth),称为S型。这种荚膜多糖外壳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因而它们可以在小白鼠体内大量繁殖。这种多糖具有毒性,使小白鼠染上肺炎而死。上述三种S型细菌都能产生一种突变体,它们没有荚膜,看起来其表面是粗糙的(Rough),称为R型。由于没有荚膜多糖存在,细菌失去保护,不能在小白鼠体内繁  相似文献   

18.
细胞分裂是生活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对于绝大多数动植物来讲,主要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在荣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主要是因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而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又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讨论比较多的是染色体和DNA的变化。以下就两种主要分裂方式谈谈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1有丝分裂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就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  相似文献   

19.
<正>1问题蔡华瑞[广东省廉江市廉江中学(524400)]将R型菌的DNA与S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得到R型菌吗?2讨论任智安[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101 105)]如果要得到R型菌,肺炎双球菌的表面上必须要失去荚膜。理论上可行,基因重组时只要破坏荚膜相关基因导致基因失活即可。吴志强[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41003)]为什么S型菌的DNA能够让R型菌转化?因为S型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 1.被赞誉为“遗传学奠基人”的伟大科学家是() A.达尔文B.克里克C.孟德尔D.拉马克 2.染色体能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是因为() A.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蛋白质是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C.DNA在染色体中含量稳定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步骤是() A.吸附~合成~注人~组装一释放 B.吸附~注入~合成一,组装~释放 C、吸附~合成~组装一注人~释放 D.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一注入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A·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