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风     
《网球》2006,(4)
花期延至2008上海旗忠球场的那朵"白玉兰"将为网球绽放至2008年。3月14日,大师杯赛的中国推广方宣布:上海对大师杯的承办权延至2008年。旗忠网球馆里上演的网球饕餮之夜,将为中国奥运年的体育主题再添加一抹亮丽。"旗忠网球中心是上海市政府对网球以及大师杯赛积极投入的一个明证。"赛事总监布拉德·德拉维特表示:"在上海市体育局以及上海巴士集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已经呈献了两届成功的大师杯赛。我们可以预见到至少还有三年的合作机会共铸大师杯的辉煌。我相信,大师杯赛将继续在推动中国以及上海的网球运动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2005年,"绽放的白玉兰"不只折服了前来参赛的网球明星,还得到了 ATP、ITF 和四大满贯组织三方官员的交口称赞。在魅力四射的上海与网球展开一场甜蜜的约会,成了球迷们全年期盼的焦点。作为承办方的巴士集团总经理王力群说:"到了2008年,全世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李娜晋级半决赛、创纪录地打进女单4强,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赛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法等对李娜参加的全部6场女单网球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李娜在本次奥运会比赛上的优势主要为竞技实力上了新层次,技、战术水平达世界先进水平,体能水平也得以提高,并具备连续应战的能力;同时,她也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如发球速度还需提高,慢热习惯急需改进,把握关键球的能力还需增强等.对李娜奥运比赛中的得失成败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中国女网单打运动员一些启示与借鉴,并有助于我国网球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女双是中国网球奥运年团的2008争牌重点,国人对金花组合寄予厚望。球迷们至今为李婷、孙甜甜在雅典赛场上的横空出世津津乐道。2008北京赛场,励精图治的中国金花组合将遭受无数强敌的轮番拦截,谁又是最大的拦路虎?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乌克兰网球的新任代言人邦达连科姐妹,西班牙老牌搭档帕斯奎尔/加里奎斯组  相似文献   

4.
奖牌记忆     
深泽  小三 《网球天地》2008,(9):44-47
网球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元老级项目之一,在1896年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网球就是正式比赛。因为奥运会对职业选手的限制,1924年后网球曾退出奥运会,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再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网球重返奥运大家庭后的第六届比赛,我们精心挑选了20年来的6位奥运会奖牌获得者,讲述他们的故事,一起回味奥林匹克的网球律动。  相似文献   

5.
朱茜  陈功 《网球》2012,(9):42-43
"过程满意,结果遗憾",对于金花们的奥运表现,中国网球国家队总教练蒋宏伟在接受《网球》杂志专访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蒋宏伟口中的过程,并非是指两个单打一轮游,也不是指郑洁、彭帅苦战三盘止步八强,他看的是2008年到2012年这整整四年的奥运周期里,中国网球在史无前例的职业化摸索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耀。但从这次奥运会中,蒋宏伟也看到了这一批过渡到职业化的球员身上,无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举国体制遗留的,植入运动员内心的痼疾,而网球的可持续化发展将会是他未来的工作重点,也是此生最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徐峰 《网球天地》2008,(9):36-37
从默默无闻,到开始有人喜欢——这句话,更像是形容李娜的本次奥运征程。连奥运种子选手都不是的李娜,在没有人看好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力挫两位世界 TOP10高手来到半决赛,洗刷了中国网球单打从未在奥运战场上赢一场的耻辱。尽管失去了争夺金牌的机会,但从首轮战胜3号种子库兹涅佐娃开始,李娜的每一步都在刷新中国女网的奥运单打纪录。  相似文献   

7.
陈荧 《上海集邮》2000,(4):35-37
2000年世界体坛又逢“奥运年”。本通过奥运邮品重温奥运史上的网球运动。  相似文献   

8.
在海湾的富庶之地多哈,中国亚运网球军团收获2金3铜,成绩全面超越4年前的釜山。其实,与摘金夺银相比,中国网球为2008奥运练兵的目的似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高超 《精武》2012,(31):28-29
2011年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绩上取得了中国网球历史性的突破,我国女子网球选手已经开始在世界顶级网球赛事中展露头角但整体上我国的网球竞技水平与世界强国之间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与网球同项群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作为同项群的网球运动有没有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个优势项目,本文在项群训练理论的基础上,引进经济学领域的后发优势理论,对网球运动成为我国下一个优势项目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网球竞技水平并为有关方面专家制定奥运夺金计划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2008年世界女子网球单打年终排名前10位选手的身体形态、技战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竞技水平影响因素以及竞技特征,为了解世界女子网球竞技规律,提高中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2008,(8):7-7
中国人追寻百年的梦想就要实现。2008年的奥运不仅仅是北京的奥运,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奥运,而是世界的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全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口号的激励下,倾力筹备奥运。中国邮政更是义不容辞,发行纪念邮票,让世界了解北  相似文献   

12.
2000年8月,中国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收到国际网球联合会发来的函电,中国女网选手李娜获得了进军悉尼的最后一张外卡。至 此,9月进军悉尼的中国网球运动员有持外卡参赛的女子单打选手 易景茜、李娜,正选女双选手李婷、李娜,而我国著名女单名将李芳 因受膝伤困扰,排名跌落到123位,已经无缘奥运。中国网球的奥运 时钟正式开始了倒计时。 在时间上,中心从1998年就开始了奥运备战 “网球这个项目有其特殊性,它不是在 奥运会开赛前有一个预选赛,而是参照开 赛前一年的成绩,及 1999年9月到2000 年9月之前这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4月24日,WTA 主席拉里·斯科特考察了在建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场馆——网球中心。在网球中心业主单位——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网球中心总经理康伟的介绍下,本刊记者有幸一睹奥运网球比赛场馆的风采。在北京,由南向北驾车行驶在北辰西路接近北五环的马路上,你可以看见路的左侧有一座宛若盛开的花朵的巨大建筑。"应该就是这儿吧。"根据先前打听到的奥运网球中心靠近北五环这惟一的线索,记者断定,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奥运网  相似文献   

14.
京·韵     
汪彦平  陈功 《网球》2008,(9):142-146
官方拉拉队是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一个"特产",无论是在中心球场看过或者打过比赛的球迷、选手,都应该见识过她们的风采。2008年,中网拉拉队还进入了奥运赛场,为更多运动项目的选手加油助威。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一下她们,本刊与中网拉拉队合作,邀请了几名队员拍摄这组照片,力求把网球的时尚与中国的传统建筑相结合,演绎北京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5.
寄语2008     
《网球》2008,(1):8-9
2008年,世界都在望着中国,而中国也在望着世界。费德勒、纳达尔、迪约科维奇等等,这些网坛大腕儿们在上海都忙着学中文,简单的"你好"、"谢谢",已经不足以让他们表达自己对中国球迷的感情了。2008年伊始,六位网球明星专门为《网球》的读者献上寄语,在这些美好的祝福之外,我们正望着他们,而他们正望着中国。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网球赛场是他们表演的舞台;2008年,他们是最有可能改写中国网球史的运动员;2008年,他们会托起中国网球明天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陈述 《网球天地》2008,(1):18-18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经进入2008年,距离全国人民最关心的、全世界人们最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只有短短7个月的时间了。奥运会比赛的筹备工作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将陆续就一些大家关心的奥运网球问题进行介绍。北京奥运会的网球比赛将在位于朝阳区林萃路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举行。这是为了2008年奥运会而特意新建的一所场馆,与一些其他项目或临时或翻修的"身份"不同,网球中心在奥运会后将作为奥运会的一份宝贵"遗产"为北京的体育设施增光添彩。网球中心目前的场地共有16块,其中比赛场地10  相似文献   

18.
《网球》2012,(6):50-53
网球是第一届奥运会上唯一的球类运动,也是最早面向女子选手开放的奥运项目。1896到1924年,网球像熊熊燃烧的火炬,为襁褓中的奥运照亮前进之路;之后,由于在鉴定业余和职业选手上的分歧,奥运与网球开始进入长达64年的冰冻期;直到1988年,网球正式回归到奥运的怀抱,两者再次擦出闪耀的火花。奥运与网球之间的分合亲疏,无疑是体育史上最值得回味的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早上     
倍魄 《新体育》2008,(2):4-4
2008年是奥运之年,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而言,奥运之年的意义不仅是蕴藏于北京和中国,也同样蕴藏于整个世界。全球化的日益渗透和中国的和平崛起都会让世界的目光无可避免地在奥运之年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网球今年有四件大事,按时间顺序依次为:上海获得了2005-2007年大师杯总决赛举办权、李婷/孙甜甜夺得中国网球奥运首金、中国网球公开赛顺利举办、李娜夺得中国第一个WTA巡回赛单打冠军。 与李婷/孙甜甜雅典夺金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