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民族作为人民相互结合的一种特殊共同体,即是社会范畴也属历史范畴。斯大林曾指出:“民族也和任何历史现象一样,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它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始末。”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欧洲民族这棵大树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和成长史。而这种历史过程又是与欧洲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的,二者均受历史变化法则的制约。在原始社会,只能看到以血缘为根基的部落;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想要找到真正成熟的现代民族也是不可能的。中世纪,不仅作为历史发展链条中的一段是相当重要的,而且在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用一个人的成长来比  相似文献   

2.
一、民族的概念和民族问题的产生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统一体 ,它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的人们共同体 ,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以及发展历史的不同而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民族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民族差异是一种随民族的产生而形成的社会现象 ,不同的民族是根据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产活动等社会因素划分的。有民族差异存…  相似文献   

3.
神话、传说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它不但向世人展示了古老的思维方式和表意方式.更向世人展示了人类生活尤其是历史记载甚少的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同时,羌族作为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神话传说所蕴舍的扑朔迷离的历史图景就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从羌族民闷故事出发简单的分析了羌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变迁。  相似文献   

4.
要教好历史,就得研究和总结历史教学中教和学的经验与规律。过去我们对中国历史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总结得较多,对世界历史的教学研究则较少。北京三十五中学陈隆涛同志的《中学世界史的教与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是我国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来研究这方而经验的一部著作。它为历史教育学的研究填补了空白,为揭示世界历史教学的规律提供了珍贵的依据,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中学世界史的教与学》一书启示我们: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民族,不管现在处于什么社会阶段,最后都要走向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和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要在  相似文献   

5.
泰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一部书越是表达感情,它越是一部文学作品,因为文学的真正的使命就是使感情成为可见的东西。一部书越能表达重要的感情,它在文学上的地位就越高;因为一个作家只有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才能在自己的周围招致整个时代和整个民族的共同感情。”文学之生命精义一经这伟大人物的洞见,便由这伟大人物用最轻松、最浅而易见的语言传达给我们,为我们所理解、所映证、所接受。泰纳表述的实质在于:文学是情感的世界,离开了情感就不成其为文学;作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应“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别林斯基),才能招致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并号召全社会都要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开复博士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也曾这样写道:“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经济可以富国 李大钊认为发展经济可以富民强国,可以振兴民族。他说:“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因为历史上的物质要件中,变化发达最甚的,算是经济现象。因经济上的要件是历史上唯一的物质要件,经济生活是一切生活的根本条件。”李大钊自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开始到1926年的20年时间里所写的著作中,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经济,把它作为救国良策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艾略特曾说过: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不能从时间中得到拯救。而一个没有历史的人,也无法从有限的人生中得到救赎。读梁鸿的文章,你会感到自己的意识仿佛正在慢慢地浮升,你能看到更庄严和辽阔的生命。村庄的过去与现在、变与不变,都渐渐浮出历史的地表。在某一刻,个人经验也被赋予了历史意义,二者相互依托,"对这瞬间所包含的形式与时间、  相似文献   

9.
“谁不爱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对于民族也当作如是观。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潮在推翻满清、救亡图存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今世界,民族主义运动也风起云涌,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现实,童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问题的有关论断,是非常必要的。一、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也和任何历史现象一样,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它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始末。’在古…  相似文献   

10.
思维这世间最美丽的花朵,盛开到现在已硕果累累。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产品,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人类文明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思维发展的历史。所以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赞誉《邓小平文选》是理论思维的成熟,说:“这一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可见,理论思维或理性思维对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1.
阅读可以使人在遇到挫折时,找到力量,给人智慧与勇气,是一种最强有力的武器。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有一个老师不对学生讲过读书的重要,没有一个家长不对孩子讲过读书的重要,但也许没有哪个老师能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神经系统’,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和期望的最好表达.”不懂得教育如何重要的民族,是注定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可以这样说,教育的社会意义早已超逾了教育领域,它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各级名类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和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重要载体,注定要涉足教育的.它们不仅仅通过纳税,而且通过越来越多、越来越直接的参与,在推动教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方面,美国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美国公司在社会上已经成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教育积极分子;另一方面,美国公司自身也在经历着不同寻常的变化,实际上是凭自己的力量把公司转变成规模巨大的、名符其实的大学.从而对传统的教育制度提出挑战.”因此,当我们阐述企业涉足教育的意义、途经及措施之前,借鉴美国的经验,是有一定启迪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共同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其两面性,即矛盾性、双重极端性。饮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这里所指的民族精神实际是民族的人文精神。民族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关系极大。如果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人文精神就是占领制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骨;比喻为综合营养,这就是微量元素。一个没有自己人文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没有脊梁的民族,是一个不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己伟大足迹的民族。中国正在跨世纪,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4)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陕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五大藏区中,迪庆藏区以民族成分多、社会治安稳定而闻名。在此前的研究中,已有一些学者从民族政策的实施、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等方面对迪庆藏区的稳定团结经验进行了概括,但这些研究仍旧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描述,并没有追问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历史上,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民族交汇地带,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建构起了超越族群与宗教的"地域共同体"。民族识别之后,新的民族身份为人们带来了身份再定义的过程,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是空洞化的,以地域为基础的伦理规范与情感联结,是地方社会得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深入探讨"迪庆经验",对于理解当代民族政策的困境,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建设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中国历史的美国学者中,有不少人信从英国来的“经验哲学”。因此,他们不太注意来自欧洲大陆的历史理论和历史分期方法。但是,从我们美国这三十多年里所写的书中,可以看出,美国学者对研究中国的历史,也有自己的几种看法,或者说有几种历史“模式”(Paradiging)。这里,我准备谈五种“模式”和在每一种“模式”里的研究趋势。然后,我想提出一个既是“合成的”又是“全新的”看法,请中国朋友指正。  相似文献   

18.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是人们熟知的道理。经常有人说:不懂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总是铺筑在其自身历史积淀的基地上。辉煌的历史可以使某些民族骄横称霸;耻辱的历史也可以使某些民族负重崛起。大千世界,万象幻变。历史在无章中显示有序。因此,了解历史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极为重要。在当前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历史教育不可或缺。邓小平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8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作为史学工作者,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颇受启迪。从1982至1992年的  相似文献   

19.
第四代导演的影片呈现出一种诗化与纪实相融合的美学风格,而不只是单纯的纪实美学.这种电影美学风格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客观、冷静地陈述中较好传承了历史积淀的悲剧精神,而且从平民视角审视社会历史现实,完成了对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的讴歌,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这些都开拓了民族电影发展的空间,加快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族史诗,这是中外学者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他这里提出的“民族史诗”,主要是指在艺术发展不发达阶段上,以叙述古代民族的始祖以及在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英雄人物的业绩,反映与古代民族形成有关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是民族部落之间的战争)的一种规模宏大的叙事性长诗,人们通称为英雄史诗。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仕》。这史诗早在两河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