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水战     
甲午之役,中国战败,割地赔款。朝廷命令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最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条约乃是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大关键,从此,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而日本则走向对外侵略的疯狂之路。晚清文人况周颐在笔记著作《眉卢丛话》中记载了一  相似文献   

2.
1884年12月,日本侵略分子和朝鲜开化党人借中法战争之机在汉城发动了甲申事变,随即被驻朝清军平息。此事引起中日两国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经过外交谈判,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解决了两国争端。  相似文献   

3.
由黎仁凯、衡志义和傅德元等三人合作撰述的《清代直隶总督与总督署》一书,最近已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18万字,12章,49节,分两大部分.一部分讲直隶总督建制设立及直隶总来督署的情况,另一部分介绍清代历届直隶总督人选情况,其中特别着重介绍了李鸿章、袁世凯督直的情况.书后附有《直隶总督年表》、《新建保定总督公署碑记》和《直隶总督平面图》.直隶总督在清代各省区总督中居道席地位,特别是李鸿章、袁世凯督直,使之在清廷内政、外交、洋务和推行新政中占重要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直隶总督衙署,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产生2016年10月,在一节公开课《甲午中日战争》的讲授中,有老师选用了一则史料:臣(李鸿章)前于预算战备摺内奏称,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惟不必定与拚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日本)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于争锋。——李鸿章《覆奏海军统将折》教师:李鸿章主张怎样应对日舰?学生:保守点,保存实力。教师:保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哪些体现?学生: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  相似文献   

5.
王龙 《学习之友》2010,(3):36-37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中流砥柱。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一直缺乏一部对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即日本大正时期的中日关系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最近,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娄向哲博士所著《北洋军阀与日本》一书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约22万字,起讫时间为1911至1928年,以4章篇幅分别对袁世凯、皖系、直系、奉系北洋北京政权与日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性阐述,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该书采用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除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北洋档案外,有很多资料  相似文献   

7.
1898年9月24日晚,北京。75岁的李鸿章宴请了57岁的伊藤博文。此时,北京的形势波谲云诡。开始于1898年6月11日的维新变法,刚刚于3天前(1898年9月21日)失败。酒宴上,伊藤博文告诉李鸿章:"治弱国如修坏室。"  相似文献   

8.
一、台湾民主国的败亡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因的“甲午战争”,大败清军。次年,清廷被迫派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日本政府派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为代表。3月20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开始谈判。24日会后,李鸿章返寓所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与梁启超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序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维新派与顽固派双方活动过程,从近年来发现的史料分析,说明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华,引起了戊戌政变的发生。由此认为,戊戌政变的时间问题、袁世凯与政变发生的关系问题、变法性质等问题,都有重新研究和认识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台湾问题,满怀深情地引用了近代著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他说:“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得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名叫《春愁》,的确如温总理所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感怀诗,是动人肺腑的爱国怀乡之作。这首诗作于1896年4月17日,一年前的这一天,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和约,也就是臭名昭…  相似文献   

12.
<正>在19世纪末的东亚大国博弈中,中国的李鸿章、日本的伊藤博文、俄国的维特是三个风云人物。对于前两者,我们比较熟悉,对维特其人其事,则知之甚少。张丽博士的《折冲樽俎——维特远东外交政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一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日俄战争十余年间,维特的东亚外交、对华外交为论述中心,兼及维特的家世及生平事业,政治哲学观和经济发展观,欧洲观和东亚观。我国学者如此详尽系统地品评维特,  相似文献   

13.
施辉 《历史学习》2002,(1):10-11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与我国强签的不平等条约以千百计,而像《二十一条》“订后即悔”“悔后而废”的却十分罕见。原因何在?第一,袁世凯的事后声明是中国政府废约的有利依据。《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而强加于中国的单方面条约。日以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诱于前,以武力威胁于后,最后竟发出最后通  相似文献   

14.
1894年(光绪二十年明治27年)6月23日日本枢密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对华战争。是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步武泰西、参行新法四大纲。内谓:“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以能举此四大纲而举国行之,而无一人阻之。”  相似文献   

15.
《走向共和》乍一出镜,历史学家就像找到了靶子,明箭、暗箭一齐射出。翻了身的慈禧、李鸿章,矫枉过正的袁世凯,被漫画了的维新派,更加全面的孙中山,一改我们从教科书上所了解的形象,一时间不知孰真孰假。作为中学生,我渐渐对许多书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盖棺定论产生了怀疑。历史是最容易被人粉饰的,一说到袁世凯、李鸿章之流,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历史书教给我们的两个字:"汉奸";教科书的浅薄、单纯、政治性使人无法了解真正的历史。如此,"渎史使人明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18.
《口占一绝》 这首诗是李大钊同志一九一六年在日本时作的。 口占,指作诗不打草稿,随口吟出。 诗前的小序,简要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和缘由。“丙辰春”,即一九一六年春。当时袁世凯已窃国称帝,中国社会处在分裂动乱之中。蔡锷在云南起义讨袁,南方各省纷纷响应。李大钊同志当时正在日本秘密组织了革命团体“神州学会”,为反对袁世凯而奔走呼号。《口占一绝》这首诗就是一九一六年春天,在日本送别友人幼蘅回国时写的。  相似文献   

19.
1.下图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在某场战争后围绕相关相关问题进行谈判的场景。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对日本、朝鲜以及远东政局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