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服饰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而丰富提高,终为中华民族上国衣冠、文物制度奠定了基础。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服饰除了蔽体御寒的实际功用外,也是身份尊卑的外显标志。近代以来,中外交流不断加强,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人们日常须臾不可离身的服饰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汉衣冠,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发展与演变,是和历朝历代的经济、文化以及审美意识息息相关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对古代服饰的研究“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衣冠有着不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特点,无论是秦汉的“庄重大方”,魏晋的“飘逸娟秀”,隋唐的“雍容华贵”,还是宋的“婉约典雅”,明的“气度宏美”,无不体现出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本文将以汉服发展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为线索,浅析汉衣冠的审美文化沿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佛教供养人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佛教供养人服饰暨远志在佛教石窟和造像碑中,往往有很多世俗信众的形象,这种刻出形象的施主,我们称之为供养人。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视礼仪文化,制定严格的衣冠服饰制度,官民均不得倡越等级,因此,供养人服饰是当时社会礼仪的体现,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的...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唐代而言,宋代对胡人衣冠和妇女服饰的接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在接受胡人衣冠态势上,由“推行”走向了“禁止”,引起了民族心理的重大变化;在妇女服饰态度上,由“开放”到“简约”,出现了妇女服饰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基本奠定了两朝服饰文化的格局,折射出社会民族心理和男女地位平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儒家礼治传统中,衣冠往往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儒家“生活政治”得以落实的重要载体.日常生活的衣冠可以作为维护秩序与等级的工吴,承载和传递政治价值与政治信息,成为表达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的工具.传统社会的人们,尤其是具有政治身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必须要接受衣冠礼议的规训从而成为符合礼仪传统的知礼之士,衣冠制度也因此成为政治事务.传统衣冠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心灵自由、妨碍了人们对于身份平等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服饰具有蔽体御寒、审美、职业、身份地位、教化等多种功能。士人作为中国古代等级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层,其服饰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士人的服饰强化了其身份认同,反映出士人对儒家道德伦理的尊崇以及对儒家等级制度的自觉维护。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服饰除了美化和防寒护体外,还是等级身份和民族差异的标志。历朝统治者都制定冠服之制,对各色人等按尊卑贵贱、正邪善恶规定其衣着的色泽、质料和形制,不许僭越。由于各民族之间服饰不同,每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服饰的更易也成了改朝换代的象征。1644年清军入关时,颁布剃发易服令,强迫汉人改着满族衣冠,改剃满人发型。明朝时,官员头戴乌纱帽,身着圆领服,腰系宝带;清朝易服后,官员红顶花翎,朝靴袍褂,窄袖圆襟。明朝时,汉族男子满头留发,在顶部把头发挽起来,称“大顶挽髻”;清军入关后,要求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号称衣冠王国,不仅因其发达的纺织技术,更因其丰富、完备的服饰制度与服饰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服饰作为别贵贱、明等级的政治手段,严内外、辩亲疏的伦理工具和民间信仰心理的物化符号,最形象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化、伦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各朝代、各个地域、各民族、各阶级有其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制度及服饰风俗。并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很多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对中国服装文化有精神方面的了解,并不断地努力挖掘。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绅士即是其中一个特定的等级阶层的称谓。   “绅”,本是表示等级身份的一种服饰,指的是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上的大带,“古之仕者,重绅插笏 (音互)。”由绅的含义引申为“束绅之士”,简称为“绅士”。并进而特指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士大夫阶层。但古代士大夫仅指当官的读书人。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谋取功名的读书人不断增多,很多人虽然取得功名身份,却不能为官。所以,人们就把那些不曾为官的科举士子统称为“士”。当时,绅与士有着本质的区别。到了近代,这种区别逐渐消除,无论当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