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喜所 《历史教学》2003,79(11):9-14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中西文化大会战、新旧思想大较量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运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一批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思想方向的转变,从而造就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杰出人物,毛泽东便是其中之一.一“五四”前夜,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帝国主义疯狂掠夺瓜分,国内军阀混战不已,使古老中华满目疮痍,遍体鳞伤.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看到国家民族这种危急状况,忧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两次勃兴都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两次勃兴都是以从属的状态出现,五四时期在以反封建和个性解放的宏大叙事中,关注女性命运的呼喊依稀可辩;与五四相仿,新时期文学的女权意识也是借助个性主义和思想解放的主题得以表现的。这就相应地决定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难以形成主导性潮流,总是在边缘和角落里发出反叛和自救的“呼喊和细语”。这里出现了一个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现象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与西方相比显然有着不同的产生机制。西方是由运动到思潮,这是一种自然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化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到五四时期,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于是,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也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来的中西文化讨论中,有一翼始终认为儒学、传统中的某些价值具有普遍意义,中国所要养成、所要建设的新文化只能是固有文化传统的新发展。如果抛弃了传统,我们就会为外来文化所支配。从戊戌维新时期张之洞《劝学篇》的发表到五四时期围绕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所展开的讨论,从三十年代“建设中国本位的文化”到抗战建国时期民族文化的复兴,都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思想。但从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看,传统派的一些观点是很难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李大钊提出学习西方文化精华,中西文化互补,形成了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辩证色彩的西方文化观。他与时俱进选择西方先进文化,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对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所占据的突出地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无法替代的。它们分别标志着两个思想解放和历史情境的规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人道主义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尽管在其勃兴的历史根据、理念及其特点、演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流变,但是却都表现出了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和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80年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①,这个新阶段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历史上虽然有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汉末魏初的思想超越,唐的思想反思,但这几个时期所取得的思想解放程度和后果影响远不及五四运动。80年代后的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回顾五四运动,研究和总结当时思想解放的经验,结合后来我们思想解放取得的新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次大的思想解放,以便更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进…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挑战,为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子儒学教育理想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我国教育战线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从科举到学堂”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促使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我国效法西方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二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又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变革和大学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指导,坚持“育人是大学之本”、“科学是大学之根”和“文化是大学之魂”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开辟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李大钊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提出学习西方文化精华,中西文化互补,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等,经过对纷纭繁杂的西方文化思潮的反复比较、鉴别,最终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对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学"浅议     
“新学”是中国近代学术文化的一种新的形态,是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是在中国传统旧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西兼容的新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新学”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启了进步思想之门,同时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作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为拯救民族危亡和捍卫女性自由权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掀起了中国绝大多数妇女们思想浪潮,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进行创造了不朽的成绩。其解放程度也随着一次次解放运动的进行而进一步扩大,对整个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蓬勃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1]。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各地妇女解放运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思。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社会,西方国家逐渐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等人权。中国社会长期实行大一统的自上而下的管制体制,儒家思想占有统治地位,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新民丛报》学人积极地将西方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传入中国,并用中国文化进行解释,认为思想自由乃进世界文明之具,言论、出版自由要以监督政府为天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关系,许多问题都可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政治反思,应该认识到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新的思想解放问题,即从旧的文化传统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5.
贺麟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思想。他对20世纪40年代新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与经验教训作了总结性评论,并创建了自己的"新心学"思想体系。文章通过对贺麟的体用之辩、文化体用观及其经济伦理思想的梳理,展示贺麟体用思想的辩证关系,以期贺麟的体用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 ,众多仁人志士为寻求妇女解放道路做出了长期艰辛的努力 ,但收效甚微。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知识界重新掀起对妇女解放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实践证明 ,只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消灭私有制 ,实现社会主义”才是真正能使中国妇女获得解放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7.
虽然近代自由思想产生于西方文化,但是它要想在中国文化中成长,必须与中国文化进行交汇融合。当《新民丛报》学人传播西方自由思想时,形成了对中国文化中有无自由精神的复杂认识。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自由精神,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还有一些人有时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有时又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自由精神。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本身对自由精神的认识标准不一样。一些《新民丛报》学人为了使自由在中国扎根,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特别是儒家学说中有与近代自由主义相通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8.
晚清是中国女子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当时来华外国人见证了这一过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空间基本囿于家庭,学校教育与女性无缘,她们主要在家学习相夫教子所需的道德与生活技能。随着西方妇女解放思潮的传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她们开始以各种形式接受新式教育,学习内容突破了“家庭”的范畴,尝试走向社会。这些通过“异域之眼”留下的记录为我们审视晚清时期中国的女子教育提供了新种视角。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期,是妇女解放运动得到广泛深入发展的时期。许多开明人士从反对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解放的立场出发,对传统社会男女两性关系中违背理性的规范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提出了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原则和主张,对于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变迁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发生的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正是时代风云变幻的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兴起和形成并不是偶然的.与时局的严重压迫、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近代西学与女权理论广泛流播密切相关。由于时代的复杂性,晚清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又具有曲折性、地域性、政治化、外生型的特点。晚清妇女解放思潮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结果,它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反映,而立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