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英国对华交涉全权代表的称谓在各种文献中的表述不一,大多也不正确。  相似文献   

2.
金鑫 《历史教学》2005,(2):20-23
黄恩彤是鸦片战争时期参与中外交涉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时局有清醒认识,提出了更具实效的处理中外关系的策略,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恩彤是鸦片战争时期参与中外交涉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时局有清醒认识,提出了更具实效的处理中外关系的策略,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本无正式外交机构.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外交涉,均由两广总督负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公使根据《天津条约》,入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劳工的需求和清政府禁止华工出洋的传统政策发生了激烈冲突。英法等国迫切希望谋得在华招工的合法地位,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好为它们提供了契机,战争形势左右着华工问题的交涉。在英法等国的军事威胁下,合法招工权利首先被清政府两广地方官员所承认,随后的《北京条约》更是将招工合法化扩大到各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导致华工出洋合法化的主要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时代,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剧烈的变动,阶级关系开始显著的变化,则是从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在这个期间,清政府开始重用汉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洋人也开始进入了朝廷,清政府的机构为了适应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关系的变化,也开始有某些变动,同时又唱出“办外交”“以求中外和好”,“兴工业”以谋“富强”。于是开始了所谓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封建统治阶级中有人曾把这个时期说成是“同治中兴”,买办资产阶级称赞它是中国的“工  相似文献   

7.
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十一节,对於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外关系,系统地扼要地就“欧洲殖民者到东方来”的发展规律、主要史实,“清初的中俄交涉”和“清初中英交涉”的特点、基本情况各方面,作了明确的叙述,是适於初中教学要求的。为了体会这一课教材的精神和实质起见,以课本材料和所提出来的主要问题为基础,重点的试作一些初步的分析,藉供读者参考并求指正。  相似文献   

8.
叶名琛的悲剧及原因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叶名琛任两广总督,兼任对外交涉事务的钦差大臣。一八五八年一月五日英法联军侵占广州时被英国侵略军俘虏,后来被送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一年后客死在那里。时名琛的悲剧结局,在当时被讥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嗣后,这“六不”成为评论叶名琛之根据,或以“六不”定论为妥协投降。然而,造成叶名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叶名琛本人在这个悲剧中应负什么责任?叶名琛到底算不算妥协投降?弄清这些问题,对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叶名琛这个人物,给历史人物以适当评价,我们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愿作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同志。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叶名琛的悲剧,是清政府当时的对外方针造成的。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道光皇帝制定的  相似文献   

9.
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门户进一步洞开,中外交涉日多。在此期间主持清政府对外交涉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提出了“外须和戎”的主张,并在以后长期的对外交涉中以此作为对外政策的基准,推行其和夷政策。李鸿章的“外须和戎”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在中国近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鸿章本人也因此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本人将就李鸿章“外须和戎”政策提出与实施的原因、目的作一点探析,以期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的这一政策和李鸿章本人。一、“外须和戎”是强弱形势比较下的变策近代中国,西方列…  相似文献   

10.
论曾纪泽在中法战争时期的外交活动黄庆鸿目前,史学界对曾纪泽在中法越南问题的外交交涉活动正在研究。本人认为,曾纪泽在中法越南交涉中的外交活动很有价值,与当时李鸿章所奉行的妥协退让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另外,他这次外交活动虽然无法成功,但留下了许多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