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帆 《历史教学》2003,79(11):46-50
民国北京政府、南京政府曾先后数次颁布<历史课程标准>,通过对它的变迁的分析与论述,可透视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嬗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刊与《中学历史教学》杂志近来连续发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马执斌编审与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及其一些中学教师的争论文章。由于问题涉及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我们特意采访了课程专家钟启泉教授。此次基础教育的改革不同以往。有人统计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基础教育曾提出过七次改革。以往的改革无论多少次,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下的基础教育模式。中学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在“一纲一本”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很有限。此次课程改革,尽管问题很多,但方向无庸置疑。而要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从学科来说,要从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做起。如果用旧的观念理解《课程标准》,则在实践中必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目前,在试行高中新课改的四个省区中,就出现了类似现象。因此,马聂之争绝不是个别现象。读读钟先生的解释,有些问题就不必再争了。  相似文献   

3.
1929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经两次修订形成《幼稚园课程标准》,其内容的演变具有系统化、精准化、科学化和中国化等进步意义。《幼稚园课程标准》完善了幼稚园教育制度,规范了幼稚园教师的教学行为,推动了幼稚园教材的编写,促进了幼稚园教育的发展。《幼稚园课程标准》是中国早期幼稚教育家在学习和吸收西方儿童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具有进步性、科学性和民族性,为我国早期幼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今天学前教育课程制度的制定和课程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我国学校社会课程设置的起步阶段。以民国政府历次颁布的小学社会课程标准为核心,分析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折射民国时期社会科教育的嬗变历程。社会课程理念与实践效果的反差、在“移植的”基础上带有“本土化”倾向、最初是社会变革的成果而最终归宿于政府的政治理念,为当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6.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正在修订中,这是一件大事。其一,《标准》实验稿在实施两轮以后,它的优缺点都凸显出来,“完善”它的时候到了;其二,《标准》是课程改革的具体成果,而且关乎青少年的健全发展,理当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其三,它是中学教师的主心骨,学科的健康发展也指望它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课程标准》颁布和据此编写的实验教材陆续在各实验区进行实验,对它们的优劣得失的讨论也多了起来。但是,尽管综合课程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它的讨论却寥若晨星,这也许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实践经验的总结。由于7—9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与《历史》课程一样,也承载着进行历史教育的任务,它们二者又同样应该作为高中阶段历史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支撑①,因此对它加以讨论是极其必要的。早在20世纪初,课程整合的理念就因美国教育家的倡导和推动而形成了社会科②,1916年被引入美国的中学课程。社会科提倡学科之间的整合,让学科与…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学与环境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在研究人类历史的同时,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利用历史活动课程,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从新时代要求人们高素质的视角出发,论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和《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以及新世纪版历史教科书对于课程标准的实验意义,以利于广大教师了解其中原由,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高娃 《内蒙古教育》2002,(11):31-32
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标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一.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1950年和1951年,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做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为落实毛主席指示,1951年8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其中指出:要“切实改进体育教学,尽可能地充实体育娱乐的设备,加强学生体格的锻炼”;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1.
日本高中历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素质",将必修课分为不同层次供学生选择;而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采取"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历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日本初中历史教育强调对生活史和文化史的学习,采取本国史与外国史混编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我国初中历史教育以主题形式构建课程体系,对内容标准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课程中应广泛渗透灾害教育。文章从其内涵及必要性入手,深度剖析了灾害教育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尝试从教材、教师、教法三方面提出回归与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日本高中世界史教育主题学习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从内容构成、授课构成,指导方法等三方面展开的主题学习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杨丽 《成才之路》2021,(13):50-51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构成科学完整的育人体系。教师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响应创新与创业的时代召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中,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中学历史课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文革"之前,历史课程受政治风向的影响很大,呈现出起伏不定的发展态势。"文革"结束后,历史课程逐渐恢复并走向改革之路,历史课程改革不断地推向新的阶段,课程体系不断地调整,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在相关的历史教学中,态度上应客观公正,思想上应凸显"历史味",方法上应运用史料教学。  相似文献   

18.
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口述历史不仅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口述历史资源极大地补充丰富历史教科书,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口述历史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培养高尚的情感。同时,对于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口述史料的真实性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程与历史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换,史观也随之改变,史观的改变带动了教科书观点的更新。从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中,我们能感受不同时代变换风云的政治面孔和史观嬗变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