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顿奏鸣曲的演奏特征——以海顿《bE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本文仅以《bE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从创作背景及其曲式结构、时代精神与演奏特色的融合、细节问题的诠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赵闰卿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9,(13)
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表达方式、曲式结构这些音乐风格角度以及节奏、力度、装饰音等演奏风格角度,对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进行对比研究,去发现二人之间创作上的对比与联系,充分了解二人的音乐风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章荔怩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3,(2):107
海顿和莫扎特同为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他们的钢琴奏鸣曲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海顿和莫扎特时代背景、音乐创作风格、音乐表达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为更好的演奏和诠释他们的钢琴奏鸣曲,准确掌握其音乐风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良宝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6):99-102
清唱剧《创世纪》是海顿晚年创作的一部大型的声乐作品。文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序曲以及一些重要的音乐片段的分析,主要从交响曲结构思维的渗透、交响性的主题发展手法以及精妙的交响性配器手法阐述了这部作品所蕴涵的交响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8.
9.
刘华军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3,(1):76-77
海顿和贝多芬是处于古典主义时期两端的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虽处于同一时期,二人的创作有一些共性和继承的因素,但由于经历、生平、生活的时期不同,导致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海顿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进行对比,探究二人钢琴奏鸣曲的价值性,以及二人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地位、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贺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7,(6)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十八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就其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Hob.XVI:50-52)当中的《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为例,探析其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绎风格。笔者在收集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文字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对于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的书籍和文章比较少,尤其对于海顿奏鸣曲演绎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应该说:我国学者对于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不乏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在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海顿钢琴奏鸣曲尤其是海顿晚期三首奏鸣曲的所有文章之后,笔者从演奏者的角度探索《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演绎问题,抓住演奏此曲时的情绪把握,比如力度处理及性格体现、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同构现象、以及如何把握整首作品的完整性等等。 相似文献
11.
充分理解音乐作品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术难点是演奏好作品的前提,恰当把握好奏鸣曲音乐的平衡及不同音乐形象的处理方法是演奏好作品的关键。在演奏贝多芬作品《悲怆》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把握。在学习演奏前,应首先认真研读该作品,全面掌握和熟悉该作品的写作背景、演奏技巧和技术难点,从而确保心领神会、完整准确地演奏好该作品。 相似文献
12.
杨园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114-115
《第二弦乐四重奏》是里盖蒂在音乐创作技法比较成熟时期的一部代表作。本文以该作品的音响特征环节进行针对性初探,力求发掘出推动我国音乐发展的素材以及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13.
王永振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44-46
在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虽属其早期作品,但在创作手法上已与海顿、莫扎特有了很大区别,作品更为复杂、宏大、更富创造意义,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其中、后期作品的某些发展趋势。该作是贝多芬的钢琴代表作之一,与作品57(热情)、作品13(悲怆)、作品27之2(月光)、作品28(田园)、作品53(黎明)等奏鸣曲相并列。探索该作独特的创作技法,对于进一步研究自古典到浪漫时期创作手法的发展及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余在林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21,(2):34-37
《钢琴奏鸣曲》采用20世纪特有的尖锐、新颖、不协和的音响,是巴托克钢琴独奏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具有二十世纪音乐创作的典型风格,倾向于多调性、无调性、复杂化的和声手法.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是一首独立的钢琴小品,独立的钢琴小品在大作曲家的作品里是很少见的。现在我们经常弹奏的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和舒曼的《梦幻曲》等,实际上都不是独立的钢琴小品,而是作曲家钢琴奏鸣曲或钢琴套曲中的一个部分。如《土耳其进行曲》它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梦幻曲》是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等等。 相似文献
16.
孙天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4):92-94
希曼诺夫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波兰现代作曲家,他改写了波兰音乐发展史,使波兰音乐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又在世界音乐界大放光彩。他的《第一钢琴奏鸣曲》是波兰钢琴史上一部优秀而独特的作品,这部作品在曲式、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写作手法都十分独特,而曲式又是其中最具特色、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分析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对于完整地理解这部作品,探讨希曼诺夫斯基音乐的本质特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99-102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钢琴艺术史的高峰,被钢琴家们奉为"圣经". <第三钢琴奏鸣曲>(Op.2No.3)主要体现出音响性格的对比,所以被后人称为<协奏奏鸣曲>("conerto sonato" ).贝多芬在该作品中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室内乐乐队风格,又表现了海顿式的独奏风格. 相似文献
18.
左浩博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21,(19):14-17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电影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电影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也逐渐成为作曲家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夜宴》这部电影上映于2006年,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整部电影的配乐由谭盾完成.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先锋派的谭盾,将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呈现出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的影视音乐,并与电影场面与剧情相... 相似文献
19.
20.
赵晓辰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6,(2):11-13
利盖蒂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68年,该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曲家将"音色—音响"提升为核心的结构元素,通过对"音色—音响"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布局以促成全曲结构的有机发展,这种技术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