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视野 ,论述了曾经在“五四”时期产生影响的我国象征诗派所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影响的具体情况 ,并对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与西方象征主义的渊源关系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派带有鲜明的象征美学特征,同西方现代诗派的象征追求达到了内在的契合。西方现代诗派代表诗人对象征美学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言说体系,但都追求主观世界的客观化和思想的知觉化,中国现代诗派诗人更注重实践品格,从对诗歌意象的选择中去诠释象征的现代性意蕴,他们把西方现代派的象征理论化合到中国的诗歌建构中.使现代性和民族性得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朦胧诗派     
《初中生》2009,(1):72-72
从1980年开始,中国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为代表的“朦胧派”诗人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西诗派在中国诗歌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诗歌创作理念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自然不可忽视。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汪藻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看他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及其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一个特殊的诗派——将军加诗人,他们上马杀敌,下马写诗,人们又将他们誉为现代的“马背诗派”,这个诗派主要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为代表。他们是革命领袖,又是革命诗人。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毛泽东,他是中国现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更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他的  相似文献   

6.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诗人群体,其主要阵地是<诗创造>与<中国新诗>.但在两家刊物上发表作品的诗人远远超过九位,而最终进入"九叶诗派"的诗人只有九位.在其他诗人中,有一部分可以看成是该诗派的外围诗人.本文根据当时的历史对"九叶诗派"的外围诗人的确认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中一些诗人的诗歌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评睦州诗派     
睦州诗派之称谓首见于谢翱《唏发集》,包括唐代十位睦州籍诗人,然并非一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皇甫浞为韩愈派诗人,其他诗人出入白居易、姚合、贾岛之间。其诗窘于边幅,格卑调弱,对南宋后期的江湖派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清代桐城籍诗人的实际创作看,不仅文在桐城,诗亦在桐城。桐城派诗人谨守家法,有较为自觉的流派意识,以“正雅祛邪”为己任。姚范诗学观深刻影响了桐城诗派,以姚范为诗派的发端者,有合理一面,又不尽合理。重道不废文,唐宋兼取,刚柔并举,融通的诗学观,使得桐城诗派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9.
韩盂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李贺等人。在中唐后期的咏物诗创作中,韩孟诗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他们的咏物诗寄托深邃、内涵丰富,在对外物的吟咏中,寄托了诗人对社会和世态的批判。另外,他们还在创作中刻意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和新奇反常的立意,追求一种生新、奇峭、怪异的风格,达到以丑为美的审美效果,给咏物诗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诗派,又名“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新诗流派,具有现代主义的倾向,自觉遵循“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而穆旦是中国新诗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且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中国新诗派的特点。文章力图通过对穆旦的诗歌分析来透视中国新诗派的诗学主张和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1.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是人类文学史上讴歌自然的典范,也是当今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史重要的研究对象。浪漫主义诗人们在工业革命后自然生态危机刚刚显露之际,就在诗歌中热情讴歌大自然的诗意之美,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表现出超越时代发展的远见。文章在浪漫主义创作背景与创作思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浪漫主义诗歌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作了逐一探析,着重研究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和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并结合社会现状阐发了此论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商盘是乾隆时期浙江会稽(今绍兴)诗人,少负异才,在家乡结"西园诗社",为"西园十子"之年龄最小、最有才华者。在商盘编年诗集《质园诗集》(三十二卷)、书信《质园尺牍》(二卷)以及所编国朝同郡诗人集《越风》(三十卷)中记载了"西园诗社"的一些情况,涉及成员中的刘文蔚、童啸巗、姚颗山、黄海、吴蓉五人,这对于我们了解"西园诗社"的结社情况,进一步研究清朝的文人结社,以及对于商盘的全面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姜斋诗话》是王夫之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理论价值。文章从艺术形象、艺术真实、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四个方面概括船山诗论的理论内涵,指出其艺术理论的历史功绩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受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思想影响,有些学者和译者认为诗歌不可译。本文以《木兰辞》两个英译本为对象,对比解读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从而证明诗歌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性文化的大成之作。在《诗经》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诗歌的流变,理清中国诗歌的性质。文章借助《诗经》文本,通过中国诗学理论来厘定中国早期诗歌的性质。这既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的诗性文化特征以及《诗经》本身,并且还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学与哲学及宗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介绍了福建清嘉道间的一部较重要的诗歌文献-《绛跗草堂诗集》,并分析了《清诗纪事》辑录陈寿祺诗歌出现的若干讹误,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该诗集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味“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范畴,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歌理论.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古代诗味理论进行梳理后认为:古人“以味说诗“的理论已经上升到了诗美的极致,历代古文论家经过不断努力为我们确立的以味说诗的文学观念即使在西方文论大量涌入的今天,也依然有她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论以禅喻诗与《沧浪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繁衍与嬗变,及其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由此带来了诗与禅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化,并阐述了以禅喻诗的时尚性以及以禅喻诗的理论性著作《沧浪诗话》。  相似文献   

19.
“比”是诗歌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唐诗也不例外。唐诗中千姿百态、情趣盎然的比喻,展现了唐诗独特的情感取向:观照自然,生动形象;索物托情,具体可感;典型比喻,新奇浪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