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国栋 《垂钓》2013,(12):16-17
又到了一年当中的黄金钓季——金秋时节,鱼儿为了储存能量顺利越冬而到处觅食,食量非常大,加之秋高气爽,气压升高,鱼儿在水中的活跃度比夏季提高了很多,特别是草鱼、鲤鱼等大体型鱼种,金秋时节吃饵十分凶猛,所以秋天也是喜欢挑战大物的钓鱼人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2.
朱俊芝 《钓鱼》2013,(1):27-29
我国华北地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冰封大地。许多钓鱼人难耐这寒冷的季节,刀枪入库,不再出钓。但我依旧执著施钓于诸多水库之间,现在把我积累的一些水库冬钓鲫的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一、钓点选择重在"找"水中的鱼儿为变温性动物,对水温十分敏感。冬季气温在0度以下,水温在5度以下时,鱼儿大都不再进食,进入冬眠期,并选择合适的窝点越冬。这时,只有耐寒强,并处在半冬眠状态中的小杂鱼、鲫鱼还在觅食。因而,"水中鱼儿到处跑,就看你会找不会找。"春、夏、秋季节是鱼找饵,而冬季则是饵找鱼。那么,冬季哪些钓点适宜垂钓呢?  相似文献   

3.
华夏  钟健 《中国钓鱼》2001,(10):7-7
众所周知,风力和风向对钓鱼收获大小有直接影响。炎热的夏天,风平浪静,湖面无风,水中缺氧时,鱼儿多数不吃食,总是浮到水面嚼水吸氧。如果夏秋季,有2~3级风,水中含氧丰富,鱼儿  相似文献   

4.
薛志成 《钓鱼》2012,(19):46-46
突发奇想,我把鱼儿爱吃的上乘饵做成汤圆,十斤八斤的大鲤纷纷跃水而来,不怪鱼儿贪吃,而是这汤圆实在好吃。有一天,我在吃汤圆时,突然有一种奇想,能不能给鱼儿吃汤圆呢?用商品做汤圆的馅,效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肉食性的鱼,还是喜吃素食的鱼,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爱吃活食。尤其是在天气湿闷、水中缺氧,或水温较低时鱼儿吃饱之后,对一般食物不感兴趣,但见到活食时,仍然会追着去咬。于是一些老钓手创造了一种新奇的钓法,叫“追钓”。追,当然是引逗之意,就是在鱼儿不愿进食的时候,用提动钓饵的办法,使钓饵“活”起来,用活物去引诱鱼儿上钩。  相似文献   

6.
朱剑飞 《钓鱼》2014,(9):20-21
钓鱼离不开打窝,而且如果窝子打得好,这鱼儿就会纷至沓来不肯走,钓鱼焉能不丰收。无论传统钓丕是台钓,都越来越重视打窝,尤其传统钓,打窝是戎功的一半。大凡打窝几乎都离不开米,无论大米小米还是玉米,都是有形的颗粒物。干百年来,大约还是原生米为主,但是这十年来就变化大了。打窝米的变化,也反映了钓鱼人钓鱼观念和技巧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经济的繁荣,试想,如果人都没有米吃,鱼儿哪还会有米吃?  相似文献   

7.
春钓浅滩     
“九”尽春回,万物复苏。使得水中许多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开始在水温回升快的浅水区域生长、繁殖;鱼儿也开始为弥补自己虚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离开自己的越冬窝点到氧溶充足、饵料丰富、温暖的浅水区域去觅食、交配、产卵。春天是垂钓的黄金季节,经验丰富的钓手在选择钓点时,往往首选浅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浅滩都能钓到鱼,应如何在浅滩进行垂钓呢?钓浅滩选点鱼儿是一种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与水温相差0.5~1℃,对水温十分敏感,因而总是喜欢游到它最适宜的水体中去觅食、嬉戏;河湖、湖泊的浅滩处水浅,水易被太阳晒透,升温较快,鱼儿循温游向浅…  相似文献   

8.
晓红 《钓鱼》2007,(1S):25-25
无论是肉食性的鱼,还是喜吃素食的鱼,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爱吃活食。尤其是在天气湿闷、水中缺氧,或水温较低时鱼儿吃饱之后,对一般食物不感兴趣,但见到活食时,仍然会追着去咬。于是一些老钓手创造了一种新奇的钓法,叫“追钓”。追,当然是引逗之意,就是在鱼儿不愿进食的时候,用提动钓饵的办法,使钓饵“活”起来,用活物去引诱鱼儿上钩。  相似文献   

9.
鱼儿怕热吗?     
安徽刘金鸣问:鱼儿怕热吗? 答:鱼儿都是一些“娇气鬼”,它们既怕冷,又怕热,动不动就拒食。鱼类属于变温性的动物,它们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化,一般相差0.5℃~1℃左右。鱼儿对所寓居的水体,也有严格要求,除水温外,还对水的酸碱度有所挑剔,水中其它的有害物质也不能超量。鱼儿反抗环境的办法,首先是“绝食”。稍有不适,就不进食。如果外部条件进一步恶化,例如水温过高过低,水中缺氧,水体偏酸,或其它有害物质过量等等,鱼儿就会昏  相似文献   

10.
二进观音阁     
王玉海 《垂钓》2009,(1):74-76
缘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人有人缘,佛有佛缘。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可是我却说,缘分就是那短短的一刹那。一见钟情的恋人彼此之间是有缘分的,整夜守候在佛灯下的僧人与佛是有缘分的,那酷爱钓鱼的人和水中的鱼儿也是有缘分的。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握上钓竿,第一次看着鱼儿从水中被拎起,就是在那短短的一刹那,我知道,缘分已经降临到身边,我和水中的鱼儿今生是无法再分开了。  相似文献   

11.
所谓轻口鱼,就是因天气寒冷水温低或是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不爱活动,吃饵动作小,浮漂反应轻微。轻口鱼并不是鱼儿不吃钩,而是吃食欲望小,动作软绵无力,钩饵吸入得较浅。因此说,如果所用钓具、所配钓组、垂钓方法达不到要求,轻口鱼是很难钓获的。所以说要想钓获轻口鱼,首先  相似文献   

12.
王靖 《中国钓鱼》2001,(11):24-24
古语云:“如鱼得水。”此言证明了鱼儿是离不开水的,只有鱼儿借助于水才能生存,才能畅游和繁殖,本人对“呛水”一说持绝对的否定态度,此举为画蛇添足是也。 要说明为何持否定态度,让我们先从鱼儿在水中的呼吸说起。鱼的呼吸器官主要是由嘴、口腔、鳃叶及鳃叶上的血管组成。鱼儿在其鳃上能分泌一种黏液,并黏附于鳃叶上,鱼儿在水中呼吸时,先由嘴把水吸入口腔,当水流  相似文献   

13.
冬季针对鱼张嘴小,吃活食的特点,除采用细线、小钩、小漂、小坠的通常做法外,组钩方式的好坏,能否把鱼儿吃钩的小小动作,直接有效地反应到漂上来,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陕西苏珊同志问:鱼的行动受 什么支配,要是能找到这种支配鱼儿行动的办法,不就可以很容易地将鱼调动起来,这对垂钓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我觉得这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如果找到支配鱼儿行动的办法,钓鱼的确容易多了。 其实,寻找支配鱼儿行动的办法并不神秘,许多钓友都知道,并且在垂钓中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办法去找鱼。那么支配鱼儿行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如果简单地回答,就是水温、水中含氧和食物。鱼儿对这三者是绝对服从,有人戏称“这是调动鱼儿行动的三支‘金批令箭’”。 下面就这三方面作些探讨,与钓友共商垂钓对策。 水温 …  相似文献   

15.
打我记事起,就清楚地记得我们家吃的鱼,基本上都是爸爸垂钓的。家里吃不掉了,就在自家的院子里垒了个水池,将鱼放养在里面。有一天下雨,我透过窗户看见雨水滴落在水泥池中,溅起许多水花,我找来两块木板盖在水池上面。第二天早晨,妈妈在院中看到有一条小鱼躺在地上,“哎呀,这条鱼怎么啦?”这一叫,我赶紧跑过来,低下头一看,天啊,这条鱼儿遍体鳞伤,鱼身上沾满了泥土,一点水分都没有了。我断定是野猫惹的祸。妈妈要我端来一盆水,轻轻地擦抹鱼儿身上的土灰,又轻轻地把鱼儿放在清水中。小鱼奇迹般地活过来了!”妈妈当时就做出决定,我们连同其他几…  相似文献   

16.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这是钓鱼人长期施钓实践经验的结晶,有经验的钓手一年四季不离草。这是因为水中的水草能释放氧气,供鱼儿呼吸;水草还能调节气温有利于鱼儿的生长;水草中的浮游生物、小虫和小虾是鱼儿可口的饵料;水草还是鱼儿遮风挡寒,栖息、嬉戏,生儿育女的温床,又是躲避天敌的好去处。鱼儿恋草,春季施钓学会钓草,必有所获。...  相似文献   

17.
大江大河,水底不像静水那样有适合鱼儿过冬的厚厚淤泥,鱼儿一般是躲进深水或石头缝里过冬。据笔者经验,同样是在自然水域,在江河垂钓要比在静水中容易些,只要找到好钓位,垂钓时机把握得好,收获有时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8.
鱼类趋氧性假说(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乐仁 《垂钓》2001,(10):37-39
讲到鱼类的“趋氧性”,必须先讲鱼类的呼吸。有人做过实验,在水族箱内,三个月不投喂任何饲料,鱼儿日渐消瘦、游动缓慢。但将其弃之于岸,实行断氧,少则几十分钟(夏季),多则几小时(冬季),必定死亡。我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但当水中含氧量开始下降时,鱼儿的第一反应就是提高呼吸频率,以维持一定的呼吸强度,并停止摄食,而后向富氧区转移。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7,(15)
众所周知,炎炎夏日,在有流动的水的地方钓鱼,鱼儿的咬钩率非常高,比如库塘的进出水口处,转动的增氧机的周围等等,雨打水面,风起波澜,也能使"死"水变"活",这就是鱼儿在风雨天疯狂咬钩的原因。在活动的水中钓鱼,水温适宜,氧气充足,因此鱼儿们也就像这活水一样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20.
草对钓鱼有帮助,但也会招来麻烦。我家住在秦淮河附近,秦淮河一到春汛,河水猛涨,两岸靠水边的花花草草便被春水淹没,这时,河里的鱼儿、虾儿便会到那里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