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宇鹏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54-57
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还面临着保障就业权益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劳动保障措施存在短板、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歧视还比较严重、某些地区城镇化过度或失衡发展影响就业实效、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等困境。为此,就要建立健全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法律制度,切实提高就业权益保障实效,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广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消除就业歧视,还要促进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魁斌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5):55-60
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模式,数字技术支撑的平台经济催生出一大批新就业形态,表现出灵活多样的从业形式和就业特征。这些新型就业形态的用工类型较以往的标准化用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台、代理商、从业者等多方主体的存在使劳动关系界定复杂化,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已无法完全适用于平台的新型用工关系。积极面对技术发展引致的社会结构调整,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护,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趋势,包括电商平台就业、平台服务市场就业和在线平台市场就业等各类新就业形态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学生参与新就业形态现状,分析大学生选择新就业形态的优势和限制与平台模式下就业形态发展,即大学生可以在新就业形态中获得“轻创业”、灵活就业、新职业发展机会,获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同时新就业形态发展也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持,从而实现新就业形态发展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双向赋能、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日益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重要渠道。调研显示,高校毕业生在数字经济相关行业、领域就业的比例、满意度和期望度逐年升高,与数字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促的局面。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增速快、态势稳,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千万级就业岗位需求。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数字经济就业面临供需结构性不匹配、生态建设不完善、部分学生择业观念保守等挑战,需要各方在资源整合、平台搭建、观点引导等方面持续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方面厘清发展思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办学定位错位、办学条件制约、专业设置去农化、人才培养脱离实际、教师队伍落后等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应坚持三农特色办学,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教师队伍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裴桂玲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1):135-137
教育发展的需求变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愈发复杂,切实把握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拓展农村教育空间,转变其教育理念,能积极迎接多元化挑战,实现农村教育的新超越。文章从农村教育的多重挑战入手,提出科学制定农村教育规划、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农村教育法律法规、优化地方政府管理体系多种改革路径,以期实现农村教育思维转变,创新农村教育结构及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领域将越来越窄,对农村劳动力来说,发展职业教育是一条提高其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不仅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从创业内容和行业角度来看,大学生农村创业模式主要分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智慧乡村文旅服务模式、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服务模式以及互联网养殖模式等四种模式。文章针对不同创业模式,提出要有效促使大学生农村创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从政府、高校、大学生创业者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建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5):52-58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城市的转移。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就业政策,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本身的问题,使得再依靠投资增长来带动就业的增长是不可能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下降,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下降趋势表明,如果我们要想长期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必须从宏观 相似文献
10.
11.
孙建竹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4,(1):80-83
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在对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引导、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市场拓展、绿色低碳和人才培养六个方面提出了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之一,可弥补农村数字化短板和乡村集聚经济不足的缺陷,改善农村产业发展条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下乡、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机制实现乡村的数字化转型。从实践角度看,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据安全、农民数字化素养、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带来潜在风险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数字乡村建设应从着力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对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训、聚焦农村产业兴旺进行投资建设和注重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促进农民参与市场分工体系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乡村地区逐渐出现乡村电商、乡村云旅游、农业智能设备、农业机器人、农业信息化管理等新兴形式,建成了三产融合、多业态、多主体参与的市场,不断打造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并从乡村产业升级、协调城乡发展、改善乡村治理三方面赋能乡村振兴。然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支撑不足、数字监督管理迟滞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健全乡村数字体系、夯实数字人才保障、加强乡村数字治理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必然现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因此,从分析河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和新的趋势特点入手,剖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可以有效缓解"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发展方向.这一战略的落实不仅是发展经济,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在农村体育发展中,当前存在公共体育空间不足、经费投入匮乏、组织管理落后等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体育经济、带动体育消费、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政策扶持、激活内生动力、优化体育组织、引入体... 相似文献
18.
王虹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55-57
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样本,对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进行调查分析,结论认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在逐年扩大,以东部地区为主要目标地,组织化程度较低,就业层次不高,具有一定的兼业性和季节性;提出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重视和解决公共服务不足、就业环境不佳、衍生社会问题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湖南省数字经济乘势而上,前景广阔。但在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具体包括:政策与新基建存在短板、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偏弱、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失衡、企业数字化转型较缓慢、产业生态系统亟待优化以及基础支撑保障能力较低。为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引导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强化高端创新人才引育,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补足数字经济发展资金缺口。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