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新主流电影不断融合创新,建党献礼片俨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从《开天辟地》《建党伟业》到《1921》,建党献礼片在主流文化渗透大众文化尤其是青年亚文化的探索道路上,表现出更胜以往的创新自信与传播自信.在建党献礼片《1921》中,这种创新与自信具体表现为历史大逻辑与故事小逻辑的互补、抒情性与诗意性并存的情感书写... 相似文献
2.
3.
在现代电影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主控制片宣发新机制的支撑下,献礼片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票房收益的双崛起.本文通过分析抗美援朝献礼片《金刚川》在宣发过程中营销整合、社群维护等方面的创新,探讨其在全媒体背景下应对艺术性与商业性、体制性与作者性、类型性与实验性等多重考验的路径选择,希冀为未来献礼片,特别是非类型化的实验性主旋律电影... 相似文献
4.
当代宏大叙事越来越关注重大事件对个人性格和命运的影响。它一方面导致了宏大主题叙述的轻巧化,一方面提高了限制叙事艺术的成熟度。本文以纪录片《老兵的心愿》的创作实践为例,证明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远比简单地讲述、演绎、复制主导话语,更具传播效力。因为普通人物的心里装着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瞄准事件中鲜活的人,所曳出的事件将一并带出历史的深层和表面。一个关于历史往事的纪录片,如果充分展示其思想情感与社会走向的一致性,它往往是一个有史诗意味的献礼片。 相似文献
5.
肖艳华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3):47-49
《花繁叶茂》作为一部当代农村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立足于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背景,选取贵州作为在地化的诠释空间,演绎出具有时代感的现实主义风格.该剧在宏观的主题彰显与微观的细节叙事上、朴实化影像风格与“中国梦”主流精神上均实现了很好的艺术视听结合.本文以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为视角,从现实的地域空间、叙事的在地化风格、平民视角的... 相似文献
6.
7.
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由中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片聚焦脱贫攻坚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却没有刻意地煽情和说教,而是以场景化、叙事化的逻辑巧妙展现出脱贫攻坚故事的真实性、生活性,一上线就引发了广泛关注,为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8.
张媛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58-59
央视综艺频道和喜马拉雅联合推出的《一堂好课》节目,精准把握观众需求,以电视公开课的形式,将国学、艺术、军事、体育等领域的精彩故事和正能量"教"给观众.这是文化类节目"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新尝试,对新时代实施精准思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于良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9):49-51
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间,央视电影频道推出了一档特别节目《守望家国》。节目制作团队用影像呈现了最真实、最生动的全民战疫日记,让亿万观众感受到抗疫一线无名英雄的拳拳爱国之心。这档节目,是用中国抗疫故事来阐释我国社会制度显著优势的有益探索,也是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影像化传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0.
《开罗宣言》以开罗会议为创作背景,是一部史观正确、制作精良的抗战类型的主旋律影片.与众多集中表现战争场面的同类型影片不同的是,《开罗宣言》以情报战为线索贯穿全片,建构了三条清晰的叙事线索,营造了层次分明、节奏紧张的叙事氛围. 相似文献
11.
电影产业化时代主旋律大片的传播学思考——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这类主旋律影片是官方意识形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次碰撞,或者说是政治与商业的联姻,在现阶段开创了一条主流影片的市场化之路——全明星+史诗巨片。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求红色历史镜像的文化意涵及电影媒介表现红色历史的优势和局限;产业化运作下传播模式的变迁;主旋律影片生产的天然优势和困境;红色文化信息的传播效果不应只关注票房,更应注重影片开拓的思考空间而激起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2.
1921年前《小说月报》由王蕴章和恽铁樵主编,编辑特色主要在于:在栏目设置上强调小说的社会启蒙功用;主编对古文小说进行点评以便于学生学习古文,这也间接提高小说的文学地位;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在改革言情小说、古文点评小说、刊载短篇小说等有所体现;小说语言上1918年前多文言,其后提倡白话. 相似文献
13.
14.
电影《长津湖》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投资、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美援朝的历史大事件,同时也是献给建党百年的鸿篇巨制.影片带来了全新的影像表达、叙事方式以及思想价值,展现出生动的情感审美内涵,呈现出具有史诗质感的壮丽影像."国庆档"上映后屡屡刷新记录的票房数据也显现出其非凡的影响力,是新时...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题材电影《十八洞村》以杨家兄弟等基层民众为表现主体,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以人民为导向”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民族元素,鲜活地展现出了少数民族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自立自强与贫困奋战。《十八洞村》从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出发,立足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揭示了人民面对贫困的态度,从“小叙事”中构建出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大历史”全景,为中国主旋律影片在主题和叙事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英模题材电视剧以英模人物为原型,体现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发展。《大山的女儿》是典型的英模电视剧,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和内涵发掘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挖掘了新时代中国式的青年英雄角色、新时代叙事策略以及新时代青年初心与使命的内涵。正是这种艺术创新,让该剧有了不同于普通英模类电视剧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新时代英模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17.
从《建国大业》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现状与中国媒介传播及营销战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回顾中国主旋律电影近二十年来的变化,分析目前电影市场所形成的崭新局面,运用企业营销中的4Ps组合理论分析以《建国大业》为代表的当代中国主旋律影片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电影中一种特定的影片类型,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热门关键词,在类型构建、电影美学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以电影《长津湖》为例,试论述主旋律电影在中国语境下的类型化构建,并分析其所具有的独特美学风格和蕴含的家国情怀。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特有的语境、国情和意识形态下解构着类型电影原本的形态与内涵,以期在商业化与产业化过程中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山海情》以展现东西协作扶贫下的"闽宁模式"为创作命题,讲述宁夏西海固人民响应脱贫攻坚政策号召,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脱贫致富,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过程.该剧从平民视角切入,采用多元化的叙事策略,以乡土社会的变迁图景讴歌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为主旋律电视剧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20.
《玉台新咏》与《文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讨论了《玉台新咏》与《文选》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体例及著录作家作品、文学观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徐陵秉承萧纲意旨所作《玉台新咏》有意与萧统立异的事实。二书产生的时期,前后相连,与萧统、萧纲做太子的前后相承相符,显示出梁朝在两位太子主持文事的不同阶段所代表的不同文风和文学观。比较中还可以看出同时期人对历史材料的不同处理态度,从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文学史的原发事实。《文选》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它本身的价值有关,《玉台新咏》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