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它通过对1848年至1851年法国阶级斗争经验教训的分析和总结,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和依靠力量等问题,极有力地指导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写于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这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当时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积聚和保全革命力量,整顿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建立一个完全不依赖于小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由立政党,以迎接未来的革命斗争。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50年起,一方面在组织上整顿和改  相似文献   

2.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到1852年3月完成的一部著作,旨在总结法国1848年的革命经验。本文在基于马克思写作的背景之下,简单叙述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基本内容,重点剖析路易·波拿巴"英雄"角色的人物特点。  相似文献   

3.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为稳定社会秩序,推出了1848年11月12日宪法。根据宪法要求,法国人民于12月10日进行总统选举,结果,路易·波拿巴以压倒优势的多数选票力挫群雄,当选为法国总统。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把路易·波拿巴的当选视为“农民推翻现存政府的政变”,是一次“隐蔽的农民起义”。表明了法国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总统之间的特殊关系。本文试图说明以下三方面问题:即农民阶级何以建立与波拿巴家族的联系?其借以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因素何在?农民阶级是否从他们所拥护者那里获得了满足?  相似文献   

4.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在继《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之后,又一部反映法国革命的巨著。其主要分析了法国革命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最深刻地揭示了波拿巴上台的戏剧场面。作为法国革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体现了对共和国议会民主制的向往,体现了激进的不断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要求。小资产阶级在法国革命中扮演了不断推进革命进程的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法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著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两部分析1848年——1851年法国阶级斗争的政治历史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全面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剖析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获得了辉煌的成功。其中,马克思对农民问题的分析,虽然篇幅不长,却十分精彩透彻,具有突出的经典意义。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6.
天才的著作实践的结晶《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1852年3月写成的。恩格斯曾在本书的第三版序言中指出:“这个篇幅不大的著作就是在今天还丝毫没有失去自己的价值。”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等等,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三世(1808~1873),即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一世的侄子。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48~1851)、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1852~1870)。1848年革命爆发后,他回到法国,并当选共和国总统。1851年发动政变。1852年宣布恢复帝国,称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依靠工商业与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旧译《拿破仑第三政变记》)一文,作于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恩格斯高度赞扬这部著作,指出:“这是一部天才的著作”。马克思“对当前的活的历史的这种卓越的理解,他在事变刚刚发生时就对事变有这种透彻的洞察,的确是无与伦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72年版第601页)正因为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具有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所  相似文献   

9.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哲学发展有重大影响。《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构成了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到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转变的关键环节。这种转变表现为历史辩证法主体线索与客体线索的双重推进,尤其是对主体线索(无产阶级)的理解不再是外在于客体线索的发展,而是负载于其上。同时,马克思对工人的阶级意识与资本主义异化社会中的观念形态之间的历史性关系也做出了深层剖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分析法国小农时写道:“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待市民社会的态度不仅仅是批判的,他对市民社会有两种理解:一是其特定意义,即在政治经济学的语境中分析和批判了市民社会的本质;二是其一般意义,即充分肯定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离是现代国家和现代文明诞生的标志。在1848年革命之后的相关著述特别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并未放弃对市民社会的一般性理解。通过批判国家过度管制市民社会的历史倒退现象,马克思强调要解放市民社会,实现"社会机体"的合理发展。批判性与建设性的统一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市民社会理论的准确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家行政机构问题,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曾经提出过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和原则,它是我国改革和完善整个国家行政机构的理论基础,也是县级教育行政机构改革和完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以法国为例,充分地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萨义德对马克思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弥漫播撒,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应运而生,获得文化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元典是萨义德的 东方学 。这里,笔者着重探讨一下应如何看待萨义德在该书中对马克思的批评。萨义德把马克思在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中的话作为 东方学 一书的开篇: 他们不能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在中文 2版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卷第 678页上,马克思的这句话被译作: 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在萨义德看来,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正是东方主义不言自明的前提:如果东方能够自我表述,就不…  相似文献   

14.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具体分析现代阶级斗争历史的初次尝试,蕴藏着丰富的无产阶级革命主体意识思想。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明确了无产阶级作为理论层面的革命主体却不具有现实主体地位的内在张力,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主体意识觉醒的历史必然性,从革命目标的指导性理论、革命策略的行动性选择以及革命条件的战略性把握三个维度为无产阶级革命主体意识觉醒提供了理论准备。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关于无产阶级主体身份的理论确证与思想创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要做到环节性和一元性的统一,即注重主体建设的环节性特征并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  相似文献   

15.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称《雾月十八》)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创建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唯物史观的经典体现.从中可以看出,意识形态的历史特性包括继承性、延续性、滞后性.关于意识形态作为历史性的存在是否终结这一问题,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终结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并没有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6.
路易.勃朗,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十九世纪法国史学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的史学著述甚丰:关于法国大革命,他写了十二卷本的巨著《法国1789年革命史》,关于七月革命及七月王朝,他写了五卷本的《法国十年史(1830—1840)》,关于二月革命,他写了《社会主义·劳动权》、《向正直的人们呼吁》、《卢森堡宫的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史  相似文献   

17.
路易一拿破世于1851年发动政变,翌年加冕称帝,史称“拿破仑三世”,统治法国达18年之久。对拿破仑三世的评价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王家宝撰写、四川人民出版对出版的、《拿破仑三世》以翔实的史料、明确的观点、畅达的笔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法国历史上,第二帝国的建立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第二共和国为何短命而亡,第二:《因为何能顺利建立,历史学家必须要给予解释回答。在此书中,作着从法国计全年.的发展演变出发,人社会结构、社会心态之小尽力去被译这一事件的历史密码,指出,从对全本身来说,“‘雾月18日…  相似文献   

18.
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观点得到了验证的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局面。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哲学观点,他们对革命的社会根源的理论、全面阶级斗争的理论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理论等,都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精彩哲学阐述。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1893年写的《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讲到1848年革命时指出:"这次革命到处都是由工人阶级干的:构筑街垒和流血牺牲的都是工人阶级.只有巴黎工人在实行推翻政府的同时也抱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明确意图."这段话清楚地阐明了法国二月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指出了巴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对抗.这种两大阶级间的矛盾、对抗和斗争,从二月革命取得胜利时起,就已经开始.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内,斗争步步激化,终于达到了巴黎工人六月起义的最后决战阶段.所以,六月起义这场"比以往任何一次革命都要伟大的革命",完全是当时法国两大阶级矛盾、对抗、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是恩格斯于1851年8月至1852年9月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的有关德国革命的19篇文章组成的一部著作。这19篇文章从1851年10月25日到1852年10月23日陆续发表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当时的署名是卡尔·马克思,直到1913年人们才知道原作者是恩格斯。1896年马克思的女儿伊琳娜·马克思—艾威林把这些论文汇集成书,并在每篇文章上加上了标题,同时将恩格斯在1852年12月22日发表的《最近的科伦案件》一文增补进去,共为20章,在伦敦以英文单行本出版。恩格斯这一著作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分析革命事件的光辉范例,书中详细地分析了1848—184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