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课改前,关于“数的运算”教学议论很多:——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全球最高,为什么要进行改革?——计算教学过于形式化、技巧化,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计算教学的训练单调枯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过分强调精确计算,忽视了估算能力的培养;……课改后,关于“数的运算”教学仍然议论很多:——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和笔算能力)严重下降;——在计算目标(速度和正确率)方面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计算器的引入干扰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算法多样化”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应对“数的运算”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本文试从…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因为数感的建立不仅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因为数感的建立不仅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作为基本数学素养之一的数感,其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学段。"数的认识与运算"这部分内容对于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可通过研究众多研究者对数感内涵的分析,准确把握数感的内涵,并结合"数的认识与运算",探索培养学生数感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发现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表述:爸爸身高170米;青青的体重是45克;看一场足球赛需要2分钟……如此荒诞的表述,让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得许多学生头脑中一点都没有对"数"的感觉。数学就是与"数"打交道的一门学  相似文献   

7.
8.
在数学课程中,数感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其意义和价值重大。数感是什么?一线教师们纷纷觉得抽象和模糊。本文基于对数对象的认识,从数形感、属性感和数值感等角度对数感进行讨论。结合对数的这三感的认识,进一步讨论重视数感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一、变化的背后及其因由。在原来的《大纲》中,“图形的认识、测量”属“几何初步知识”领域。之所以将原先的“几何初步知识”调整为“空间与图形”,其实是价值取向之变化。1.学科体系对儿童经验的适度妥协——学习内容的重新定位。从几何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理解数感(一)描述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的关  相似文献   

11.
一、《标准》解读。数学从属于科学,那么数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在这些根源性问题的哲学思辨中,“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得到了更多的认同。“也就是说,在数学中我们是通过(量化)模式的建构,并以此为直接对象来从事客观世界量化规律性研究的。”基于此,我们就能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也就不难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一个新的视角定位“探索规律”,并对学生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提出新的要求。《标准》把“探索规律”作为内容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学段要求: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第二学段要求:探求给定…  相似文献   

12.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可通过感知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并能表示生活中的数,从而建立数感。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合作探究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发展。最后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现实中的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领悟数感。  相似文献   

14.
杨华 《辽宁教育》2003,(10):51-52
数感是一种心智技能,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见,良好的数感起着探索的导航器的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和能力呢?一、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培养数…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3.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6.
陈云 《福建教育》2023,(45):52-5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感和量感分开表述,引发教师的关注与讨论。虽然数感和量感在内涵意义和主要表现上有所区分,但“数”和“量”的难以分割使得量感和数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二者关系探寻量感的培养路径,有助于教师对症下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科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备某一节课,至少要从单元的整体考虑,这就是很多老师倡导的单元备课。下面就以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为例,谈一谈如何研究这一单元的教材。一、读懂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资源,但它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首先要读懂教材,研究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谓读懂教材,就是认真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再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看编者的介绍对自己有什么启发。经过个人的思考,研究教材的安排是否合理。如果…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数感的一些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数感的涵义。数感是人们在认识和理解数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属于“直觉”范畴。数感本身有层次之分。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需要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苏教版教材将“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分别在本册、第六册、第十册三个阶段作了整体安排,本册主要教学把1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本单元教材编写集中体现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编写指导思想.教师们在读教材、钻教材、用教材的过程中,有必要领会、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秉承教材的编写立意,着力促进学生理解分数意义,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创设情境,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教材先创设了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学生分完食品后,可以引导他们比较几次分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几次分东西都是平均分,只是每次分得的结果不同,有的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出来,有的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出来,从而制造了认知冲突.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