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精华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例如,河南宝  相似文献   

2.
叶建华 《职业圈》2013,(22):28-29
董狐,春秋时期晋国太史。晋国(今山西翼城县)人,周太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董狐开创了我国史学直笔传统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胡春良 《文化交流》2009,(11):79-80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元声;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关公的忠义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山西运城。”2006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颁奖时,关公故里运城市被赋予这样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4.
《国语》和《左传》两部作品都大量地引用了《诗经》的文字,两书的用《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霸道和王道思维的差异。根据《左传》,《诗经》引用必须要符合本意,即赋诗必类;但礼崩乐坏以后,出现了断章取义,随意使用的情形,一般以为这是赋诗断章的开始。根据《国语》,赋诗一开始就有断章引用情况存在。通过对《国语》和《左传》引用《诗经》进行比较发现,《国语》用的是晋国版本,而《左传》用的是鲁国版本,二者和今本《诗经》皆有一些差别。《国语》以晋国为中心,记载了天子治国和曾经称霸过的诸侯国的相关语说,代表了霸道时代人们的历史文化态度,和《左传》的王道思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文化建设是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来源于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又对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引领、指导和支撑作用。近年来,湖南林业围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一、加强研究,探求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目前,国内虽然围绕生态文化作  相似文献   

6.
晨宇 《生态文化》2007,(1):44-45
2006年生态文化十件大事,日前由《生态文化》杂志21位编委投票选出。这十件大事是: 1、许嘉璐副委员长撰文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2006年10月出版的第五期《生态文化》杂志发表的许嘉璐文章,首次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该文指出,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应该成为林业建设的“第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7.
山西,太行山之西,简称晋。春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卫称三晋。山西,山川秀美,历史悠久,人荟萃,资源丰厚,是中华民族古代明和灿烂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构建有效的文化发展路径。该文首先论述民族文化对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从文化的价值体系、符号体系、传播体系、治理体系等入手,探讨用民族文化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山西,太行山之西,简称晋。春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又称三晋。山西,山川秀美,历史悠久,人荟萃,资源丰厚,是中华民族古代明和灿烂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那”文化圈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其中广西左右江和邕江流域的“那”文化气息最为浓厚,但现面临着“那”文化体系弱化的困境。该文对“那”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探究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那”特征,并为保护广西少数民族的“那”文化体系寻求出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那”文化特征,各少数民族地区谋生方式的转变是“那”文化体系弱化的主要原因,需要人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做出改变,进而寻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那”文化体系,才能让“那”文化体系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冯常洪  路凤国 《职业圈》2012,(33):6-6,8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按照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建设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锻造体系完备的文化体系,促进“质量、效益”型企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陶一煤矿从执行层文化建设角度,提炼同新特色文化体系,使矿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魏建忠先生创办的“华夏婚书第一馆”以收藏的婚书历史之久、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而闻名三晋乃至全国。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全面落实国家能源局、国网公司、省公司相关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部署,秉承“安全就是文化”的思路,以企业文化洋葱模型为理论支撑,以“六个坚持(坚持两个至上、坚持从严管理、坚持安全第一、坚持从严管理、坚持现场为要、坚持改革发展)”安全工作准则为指引,结合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实际,探索提出由“系统规划导入、基础体系构建、文化融入融通、评估改进提升四大关键步骤,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培训体系、融入体系、传播体系、评估体系、保障体系六大子体系”构成的全景式安全文化体系建设路径,为电网企业开展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来完成文化的传承,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大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还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人格培育体系。文化载体则是人格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大学文化要起到影响人、感召人、引导人、约束人的作用,就要能在尽可能多的时空,以尽可能丰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形式就是文化载体,它承载着先进的文化精神、文化模式和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路径建议:传播主体要结合不同传播渠道,坚持树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科学传播理念;充分利用和搭建各类新型传播平台与媒介,关注和尊重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文化间性特征;始终持有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中国武术文化在传播客体间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促进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探索武术文化外译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是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传播学、翻译学、体育学和历史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亟需融合,以产出更多可以孵化和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林学界学者不断著文,论述森林文化的起源、概念、属性、类型、内涵、外延以及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明确提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战略构想。而生态文明所依托的载体恰恰是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文化体系是否成为继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生态体系之后又一个体系,可能还有待讨论,但森林文化成为中国林业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却是不争的事实。 森林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架构体系,既形而下呈现为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园林文化、名木古树文化,绿色饮食文化、森林旅游文化、森林休闲文化、森林自然保护区文化等具体的文化类型;又形而上蕴含为森林理念、伦理、审美、价值、宗教,表达为森林的世界观、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导致森林哲学、森林伦理学、森林美学、森林社会学、森林人类学、森林价值论等一系列人文林学学科的出现。森林哲学尤其引起人兴趣和关注。森林哲学的研究对象、范畴、概念、规律、动力是什么?森林哲学同林学、同哲学有什么关联?如何发挥森林哲学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值得探讨。本刊试编发一组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以餮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尚育农 《职业圈》2014,(14):102-102
荣誉体系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荣誉体系的建设有益于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价值观,鼓励员工对生活和工作积极向上,追求进步和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简述荣誉的定义、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探讨体系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作为林业“三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国家林业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和建设现代林业的客观要求提出来的,把“生态”引入文化领域,并向更多的社会文化领域渗透,渐进融入人们的决策思想和发展战略,以此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生态文艺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一枝独秀,必将成为建设现代林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格自卫     
晋、楚战后,两国交换战俘。楚王在送晋国大夫知罃回国时,二人有段对话,简略如下:楚王:你恨我吗?知罃:我无才,不恨谁。楚王:你感谢我吗?  相似文献   

20.
政府购买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重要制度创新。构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购买程序规范化、购买全过程监管常态化。本文将基于“三维约束模型”视角,初步构建贯穿“计划”“实施”“验收”三个阶段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并详细分析各子体系的标准化要素,旨在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促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最佳秩序与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