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妨先来思考一个哲学命题:"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已经到了哪里?我们如何到达那里?"这组命题看似玄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出版人来说,面对今天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有人说传统出版时代已经过去,纸书将会消失;有人说数字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人说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出版大有可为;有人说转企改制让出版松  相似文献   

2.
对研究生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无非有两个,一是研究生应该做什么,二是怎么做。这两点同托尔斯泰最关心的问题相似:“对于我们来说唯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怎样生活?”今天我就主要谈谈这两个问题。先说研究生应该做什么。一、做什么在我看来,研究生的中心任务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不研究,怎么能算研究生呢?不过,对于研究这个任务中心而言,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新闻传播学所说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概括起来讲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研究生一定得认真读书(包括报刊、学术期刊等),不读书就谈不上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1897年著名的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绘制了他的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由于此时,高更贫病交加又丧爱女,于是他决定在自杀前绘制一幅绝命之作。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能在临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在这幅画中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人物是亚当采摘智慧果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在较多地思考着生活中的现象,努力认清它的本质,避免肤浅的报道。然而,以草率的态度对待现象和事实,还能常常遇到。这对整个新闻事业是极其有害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去探究事实,而只是拼命地列举事实,扮演收发员的角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新闻记者本身。其实,我们在创作上的失败,常常是可以预计到的,而且预见它并不难。所有来到编辑部的新闻记者,不论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如何,同样都需要加以训练。教他们掌握已经形成的要求和规则,以及对这个或那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说过:“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读者读报纸,听新闻,不仅要知道世界大事,国家大事,还希望了解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及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和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可是,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只强调了抓重大题材的一面,忽视了如何研究,抓好凡人小事或日常生活报道的一面,致使一些编辑一看到跳水救人、奋勇救火、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之类的稿子,就认为是新闻价值不大、可发可不发的“表扬稿”,不愿精心选编;一些记者一听说是此类内容的事,也不愿深挖细采。凡人小事究竟有没有新闻价值,值不值得报道?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去精心选择角度,有没有去深挖其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有没有精心写作。如果这几方面都做到了,我想凡人小事也是可以编创好新闻的。有例为证:1986年,我们襄阳县朱集  相似文献   

6.
高校研究生档案管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研究生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竞争。高校研究生的档案是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真实记录,对研究生毕业生以后的就业、工作,生活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科目,学校也把历届研究生的档案信息,作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利用的宝贵资源,因此,严格管理好研究生档案,使之完整,规范和安全是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7.
编辑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我们对编辑业务理论研究得较多,文章发表得也多,这是研究的编辑客体;就编辑的主体也就是针对编辑工作者本身而言,我们思考的较少,文章发表的也少.实际上这是编辑理论研究的缺陷.就编辑工作者本身而言,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要吃饭、睡觉,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但是,编辑的七情六欲表现在哪里?编辑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在哪里?难道说这些问题不值得去琢磨吗?本人心血来潮,不揣冒昧,草拟"走近编辑"、"顿悟编辑"、"解悟编辑"三段小文,以阐发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一些临近毕业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懊悔地说:“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别说研究出什么成果,毕业论文能顺利通过就万事大吉了。”两年或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结果,只是满足于此吗?显然不是。那么,硕士研究生如何才能在这两年或三年的学习中提高学习、研究的质量呢?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四个环节:早定方向我们学校研究生的学制是三年,除了写毕业论文和实习找工作,真正可以用来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听说有少数学校的研究生学制是两年,那用来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如何在这短短的…  相似文献   

9.
是什么让我们远离工作?曾经热情高涨的工作激情跑到哪里去了呢?曾经在工作中激情飞扬的自己到哪去了?激情在哪?是谁偷走了我们工作的激情?《拿出你的激情》这本书让我们认清所面临环境和局面,规划出一种富有激情的职业生涯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张维为先生在他的新著《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2014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即: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中国超越》与之前的《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一起构成了张维为先生的"思考中国三部曲"。在《中国超越》这本书中,作者结合其在西方国家生活20多年、走访100多个国家的经历,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1.
问题与回答     
问: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欧洲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答:你提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10年前,就是在我们研究欧洲的同行里也极少有人相信像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特别是像罗马尼亚这些国家能够加入欧盟,但是这即将成为现实。欧洲人有一个观念,欧洲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你问我,我不知道呀。欧洲和亚洲之间到底有没有天然的屏障?没有,他们不认为有天然的屏障,如果说有屏障,我理解欧洲人脑中有一个质的屏障而没有地理屏障。它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新闻工作者,在观察周围一切时,也不乏用审美的眼光进行审视,自觉不自觉地去探寻其中包含的审美价值。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记者采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美的探寻过程。美是什么?美在哪里?这个在历史上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才由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一个唯物主义的命题——“美是生活”。我们探寻美,就是要到生活中去探寻美、去探寻生活的主体——人的美。作为社会主义新闻记者,就是要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去探寻美,去探寻这一生活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留心皆有美。美,  相似文献   

13.
李晓云 《新闻界》2006,(4):84-85
尼尔·波兹曼是美国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他从上个世纪中期就开始了媒介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他认为,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必须提出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如何定义“媒介”?到哪里寻找文化的变化?以及如何把媒介环境的变化同我们的行为方式、感觉方式的变化联系起来?由此他提出了媒介生态学研究的目的:讲述关于技术的影响,讲述媒介环境如何创造语境以改变我们思考和组织社会生活的方式。①尼尔·波兹曼在1968年“英语教师全国委员会”(N ational Council ofTeachers of English)年会上所做的演讲中首次公开介绍媒介生态一词,…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历史学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思维的方式".2011年,在建党90周年、辛亥百年之际,当北京晚报决定推出一份长达20期的党史纪念特刊时,让我们感到最难的就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梳理这一个世纪的历史,能让读者既觉得新鲜可读,又获得感念与思考.这其实也是在回答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份大型特刊?正如《江山》第一期的封面所述:"我们的纪念更为了寻找……对大历史的寻找:一起拨开世事纷繁,看看身后,我们从哪里来;一同辨析思潮涌动,看看前方,我们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5.
近日,厦门某报刊载了一则消息,标题为《近九成女研究生赞同同居》,许多报纸转载了这一消息。笔者读到此新闻时,不禁顿生疑惑:“近九成女研究生赞同同居”是客观事实吗?为证实此消息,笔者近日查看到了这份《某校女研究生综合状况调查问卷》,其中的第34题为“关于大学生同居有什么看法?”答案设置有“A.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使然;B.生活实习;C.‘从众’心理;D.不习惯集体宿舍;E.一个人不敢住。”该校女研究生“选择A的有58%,,选择B的有12.9%,选择C的有17%”,合计“近九成”。然而,女研究生们分析一个现象并不等于赞成这个现象。实际上,这次…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年多以前,我们与学校科研处合作对我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将事先没计好的表册下发科研骨干和部分研究生,我们想经过定量分析全面客观地自我评估图书馆的期刊工作。问卷设计之网撒得较大,尽可能给填表人以选择的自由。九道大题中突出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目前构成我校核心期刊的究竟是哪些品种?它的范围有多大?在全部期刊中占多大比重?2.我校期刊工作对学校科研工作满足程度是多大?如何提高这个满足率?期刊订购经费的利用效益怎样?如何调整各个学科期刊经费的投入比例以适应科研的新发展?4.现有的期刊工作管理水平处在何种状态?怎样将它提高一步?5.当前高校期刊工作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钟翰 《青年记者》2007,(19):44-45
老百姓问"信息都传到哪里去了",实际上隐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在关注知情权——对于一些敏感信息,政府出于社会稳定考虑,到底愿不愿意传给我们;二是要求完善信息传递机制——政府机构有没有有效的渠道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到咱老百姓?  相似文献   

18.
王释 《现代传播》2005,(3):120-122
电视频道有技术和文化两个层面的内容,文化层面的电视频道生存问题是本文考察的范围。一种文化连同其现象可以产生,也可以灭亡,就像我们熟知的玛雅文化、克里特文明一样。研究当下还存续的文化现象如电视,思考它的诞生(从哪里来)和归宿(到哪里去)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本文的核心内容就是电视频道是怎么来的?它将走向何处?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没有特殊提示,以下所指电视频道意为“文化意义上的电视频道”。一电视频道在文化中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甚至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尽管有人出于某些正当或者不当的原因数落电视的不是,但它依…  相似文献   

19.
这一两年来,我写的一些新闻作品如《与雷宇对话》、《一位国家级专家竟去读硕士研究生——程抱垒的选择发人深思》、《“孟维娜’行为”追踪》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或引起反响,或引来争议,不论誉毁,身边的好友也罢,同学也罢,有一种评价倒是相同:“你写的东西有嚼头,不会看了就忘”。于是有人奇怪:你是正在读书的研究生,哪来的这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我作答:我写的这些东西,充其量只是几发“马后炮”。这不是假谦虚,发现并率先报道这些新闻的都是别人,我不能掠美;在别人报道过的领域继续开掘,犹如“马后炮”,这才是我的实绩。如果说要我  相似文献   

20.
大瑶山、军都山两座大隧道将于今年建成。很多同志关切地问:“下一个工地在哪里?”——这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确实已经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了。全国基建战线改革的深入发展,招标投标取代了指令性计划.现在,我们的设计与施工任务,只能靠自己到建筑市场去竞争,不提高竞争能力,就会面临“没饭吃”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就是如此! 在经营方面,我们早已设立局处两级经营部门。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不少成绩,但仍难以适应需要。现在不仅仅是“下一个工地在哪里”的问题,而是要找到若干个“下一个工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经营工作成了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