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子典 《教育导刊》2004,(20):57-61
儿童学欣赏的主体,主要是少年儿童,但不能否认还有部分成人。儿童与成人在儿童学欣赏过程中,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弄清其异同,对提高儿童学欣赏的效果,肯定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欣赏是欣赏主体的一次游戏活动。在这场游戏中,儿童读者一方面表现出比成人更为积极忘我的参与;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种并非有意的对抗和反叛,既有在阅读中的被唤醒、全情体验和发现的乐趣,又有对现实世界的逃离和对文本意义的逃离。这种在"玩"与"顽"的生命历程中释放和投射自己的心理能量,从而获得精神的成长,正是儿童文学游戏性欣赏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是读者意识最强的文学样式。儿童文学的读者研究是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是一种双重结构,由儿童读者、成人读者构成。儿童读者有两个基本特征:他们是儿童文学的主体读者;具有年龄阶段性。成人读者包含两种类型:主动的读者和被动的读者。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一方面使儿童文学变得更加难以创作,一方面又可以使这一创作获得活力和张力。  相似文献   

4.
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在建构儿童理想世界,呵护童年生命,塑造并促进社会“新人类”成长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文学还为成人保留一个美好的童年,而这个童年是成人可以回归的精神家园,同时,儿童文学还可以实现成人与儿童的精神对话,并且某种程度上儿童文学也是成人的抵抗的文化政治,即面对被消解了主体精神的世界,面对被工具理性而剥离了灵与肉的社会,面对被横流的物欲而泯灭了求真爱美之心的社会,成人有可能借助儿童文学来实现他对现实世界的抵制和建设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对儿童道德发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具有育德特征,它通过两代人的精神对话向儿童揭示更高阶段的道德思维模式,通过“以善为美”的价值观帮助儿童学会角色承担。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儿童是价值判断和建构的主体,他们的道德思维频率在和上一代人的精神对话中得以增加。作品中那些受到他们欣赏接纳的形象,还将以道德的智慧和积极人生的美丽,带动他们的德育欣赏活动,健全他们的道德人格。而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塑造一个健全的道德人格,给类以及个体带来和谐和幸福。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是社会、成人和少年儿童的文学对话.它既要适应儿童的兴趣、能力和成长需求,将儿童设定为隐含读者;又要表现成人的理想、愿望,是一个成人自我满足的寓言.或表现与儿童相通的情感,或为实用的目的要在作品中说服老师和家长,或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渗进成人的情绪,或在写儿童的作品中表现对成人也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儿童文学都常把成人也设定为隐含读者.所以,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存有双隐含读者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儿童小说主要塑造儿童形象,但并不排斥对成人的表现,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成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世界,每一个正常发展的儿童最终都得进入这个世界,因而儿童的发展本质上不可能摆脱成人的文化的影响;成人总是在儿童身上寄予了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必不可少地在儿童身上烙下成人的印迹。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儿童文学作家,也无可避免地让思想观念里的自己同化到其文字形象中去。“成人形象”也因了儿童文学而独立形成儿童文学的理论对象,成人文学是没有这一名称的。成人文学只有典型形象、类型形象,而成人形象是“儿童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的一种,与儿童形象相对而言,成人形象随儿童形象而产生”。成人形象在儿童小说中,是一群很尴尬的形象,因为他们既无法家成人文学中的成人那样变化莫测,性格有丰富而深沉的内蕴,也无法像儿童小说中的儿童一样的天真浪漫、幼稚可爱,在这两者之间游离着的成熟与天真、严肃与活泼的矛盾统一体,成人文学的形象长廊将他们拒之门外,儿童文学的形象长廊也难有他们的立锥之地。究其根源,则是儿童小说中的“成人形象”,实在没有多少可以称之为“形象”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满足儿童阅读需求,切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适合8-13岁少年儿童阅读与学习的作品,多以寓言神话故事,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为主,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善良勤劳的秉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为儿童营造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把他们带人一个个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唤起了儿童天性中的良知和美德.  相似文献   

10.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11.
蔡亚 《江苏教育》2023,(9):91-94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喜欢儿童文学。我的学生特别喜欢阅读“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的、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小说。我和自己、我和学生、我和同事就是在“儿童小说”的阅读与分享中,在儿童的小说与现实的世界里不断相遇、相知、成长,去领悟生命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马万忠 《考试周刊》2011,(48):38-38
一、概念界定 儿童文学经典。即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适应少年儿童年龄、智力和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研究的必要性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阅读对其今后一生的精神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让少年儿童阅读优秀的少儿文学读物、阅读儿童文学经典已引起许多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与经典同行,让儿童文学经典点亮童年的天空,照亮儿童成长的道路,已成为我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儿童本位论"是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的核心,也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所拥有的共同内核。圣·埃克苏佩利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从成人与儿童关系的角度审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和创作观,从感性体验的标准重新评估儿童审美能力,在成人的世界呼唤儿童精神的回归,是一部真正立于儿童生命空间的儿童文学,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叹。  相似文献   

14.
浅谈师范生学习儿童文学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师范生,必须熟悉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儿童文学史发展概况,学会阅读欣赏儿童文学的方法,最终肩负起向少年儿童输送儿童文学,讲授儿童文学,指导少年儿童阅读和欣赏儿童文学的教育使命。若想顺利实现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目的,教师应从课堂实践教学入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潜移默化,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运用导读仿写的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把儿童文学与课程资源开发联系在一起儿童文学,顾名思义,主要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它由“儿童”因素加上“文学”因素糅合而成。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观察世界,反映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多以描写少年儿童的生活为主,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它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还具有审美、认知、教育、愉悦等作用。所以,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儿童文学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是小学生阅读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行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深层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儿童文学以其开放性、创造性和丰富性 ,将中国儿童文学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深层拓展的表现有三 :一是突破了“教育工具论”的束缚 ,确认儿童文学具有多元的价值功能和美学目的 ,提升作家的使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二是摆脱了“成人中心论”的羁縻 ,确认儿童文学必须以切合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与思维特征为基准的主体性原则 ,重建人的意识 ,塑造未来民族性格 ;三是校正了儿童文学标准单一性与创作现象丰富性之间的矛盾错位 ,确认以少年儿童年龄特征与接受心理的差异性来建构多层次的儿童文学分类 ,以推进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个体发生成长的需要由成人提供给儿童的精神食粮,是一种由成人和儿童两个世界的主体共同参与的文学门类.在互动的过程中,"童年"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视角与艺术对象使得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彰显了儿童文学的独特气质与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18.
《独船》以成为形象为主,少年儿童形象为辅揭示社会矛盾,这种写法为儿童小说中成人形象的塑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以此证明了少年儿童和成人对社会的感受在某些方面是有共性的。本文通过对作品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分析,阐述了《独船》尽管反映的是儿童生活暗淡的一面,但其主题仍展现时代的进步、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显示出积极鲜明的特色。艺术创造上匠心独运,地方色彩浓郁,语言简洁朴实,不仅可以让儿童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生活,为他们提供可取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它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能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丰富的精神养分,也使他们充分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这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共同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如何让儿童文学类课文的应有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儿童文学类课文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实现教学预想,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晶 《文学教育(上)》2008,(13):126-128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会将自己的儿童观传达给读者。因此某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