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家书是要用一生来读的书。家书是中华民族传承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承载着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是家庭代代相传的精神命脉,是家庭的文化基因,是家庭成员精神生活的共同体。读家书、写家书活动是基于对学生进行育人功能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增值实践,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家书     
傅雷 《新读写》2008,(2):21-22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看的,不愿意回顾的,  相似文献   

3.
家书     
妈妈,今夜我在远方给 你写信 穿透苦涩的窗子,眼眶 爬满时光的藤蔓 我还记得,那个刮大风 的夜晚,你像一盏灯 被一阵风吹熄 妈妈,这么多年过去, 我依然没法读懂 你眼角的泪水,就像心 病潜伏在我的体内 让我在深夜哭醒,那心 中小小的阴影 掩藏不住那些即将被 前仁 妈 又在向晚的窗 足一 在馨香的谷穗和鲜绿 职{ 哪里结束 我无法找到从前的月光 一颗被生活打磨的心 已改变了模样 妈妈,思念多像一块疼 痛的石头啊 它就藏在我记忆的木 箱里 痛苦时拧不出一滴泪 水,伴我在旅途中成长家书@韦联成!广西  相似文献   

4.
家书     
正~~  相似文献   

5.
家书     
  相似文献   

6.
家书     
班里有位苗族学生叫达弟,来自云南省文山州的一个小山村。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没有与家人通过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每周都有他的信。  相似文献   

7.
家书     
~~家书$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易蓉蓉  相似文献   

8.
家书     
和前几次一样,李星把父亲的来信看都没看就塞进了抽屉。 来这个小城工作已经快一年了,这期间,月月都要接到父亲的来信,不过所有的来信,他只看过3封——前3封。 起初,他是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父亲的来信的。毕竟父亲一个人在乡下,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让他放心不下。第一封信他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父亲不识字,信是让只上了3年小学就回家放羊的邻居周二狗写的: "儿子:你身体好吗?工作好吗?别担心我,我的身体还好,日子也还过得去。记住,别睡得太晚,晚上起夜要披上衣服,别着凉了,父字。" 这封信对他这个中专生来说,实在是短而无味,因…  相似文献   

9.
家书     
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都是少数民族,他们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同学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一个名字,上来一个同学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王强”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王强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是家书了。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王强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  相似文献   

10.
家书     
古时的科举,现在的外语考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迫使人们花太多的精力去学习太多无用的东西! 有这样一个短信段子:鼠妈妈在洞中告诫小鼠:"听到洞外有猫叫时不要到洞口向外张望,当心被猫吃掉!"  相似文献   

11.
儿子去年上大学去了北京,电话虽隔几星期打一个,信却只写了一封:贺年,而且还是在元旦之后收到的。知道他忙,心里却还是隐隐有些不快。谁知邻居的儿子晓迪(儿子中学的同学)见面对我说:“伯伯!骥志给我来过几封信了。有一封提到您,写得特好,特有感情,还带有哲理呢。“是吗,能把信借我看看吗?”“行。”过了几天,他送来了,保存得很好,看得出他很珍惜这封信。我和妻子看完后真的  相似文献   

12.
家书是亲人间遥寄相思、沟通信息的纽带。家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感情最真,没有假大空,无粉饰之谈。人们喜爱家书,是因为家书自身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历经时代风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发显示出内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书信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经典,植入国人的情感记忆。许多名人家书已进入收藏市场,但民间家书却还没进入收藏者的视野。在家书淡出人们生活的今天,抢救民间家书,传承家书文化,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家书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 延叔接过信又送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相似文献   

14.
家书     
我有一个民工朋友,早年很喜欢动笔写写小文。后来因生活所迫,又无奈于久久不能上稿,不得不将这唯一的爱好尘封搁置,加入南下打工的行列。在我印象中,他是个极为恋家之人。他的父母均属  相似文献   

15.
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  相似文献   

16.
家书     
项顺洪 《云南教育》2007,(12X):13-13
班里有位苗族学生叫达弟,来自云南省文山州的一个小山村。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没有与家人通过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每周都有他的信。  相似文献   

17.
家书     
廖羽晴 《新读写》2020,(4):63-63
在火车上急匆匆地略有些囫囵吞枣地读起了《傅雷家书》,父亲坐在我的后座,他也并非寡言,只是我们疏离惯了,彼此都不习惯近距离的接触。我戴上耳机,用手机播放起轻音乐,翻开了书。书是从图书馆借来的,想来被无数人翻阅过,书页泛着淡黄,反而有—种家书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19.
家书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相似文献   

20.
家书     
今夜里, 我的心像匹野马, 在奔驰,在奔驰—— 奔往故乡的小屋子…… 母亲在烧菜, 橘红色的灯光下, 父亲在濡毫写字。 我呢, 在一旁悦心相视。 空气里, 荡回着温馨的默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