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不过,这次试验是采用“地爆”方试进行的。为了增加试验手段,提高试验水平,确保试验安全,使用飞机投掷核武器,以“空爆”方式进行试验是十分必要的。1965年春节刚过.距第一次核试验不到4个月.空军首长亲自来到航空兵某团驻地,正式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把首次空投原子弹的任务交给了航空兵独立某团.并确定了正式机组和预备机组。  相似文献   

2.
冯一 《新闻前哨》2001,(1):26-27
请看下面这篇题为《中国爆炸第一枚原子弹》的消息── [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 16 日电]今天格林威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 官方在8小时后发表的声明没有提供这次爆炸的细节,但是保证中国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它还要求召开一次世界最高级会议,衬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问题”。 这项宣布中国已成为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的第五个国家的声明是在莫斯科宣布赫鲁晓夫辞职后24小时之内发表的。 观察家说,这是时赫鲁晓夫继承人一次及时的提醒,即中国已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切领域取得进…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有关核裁军的新闻报道中,经常能看到“第三代核武器”,“第四代核武器”的说法。核武器究竟是依据什么来划分“代”的呢?其实在这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各国都有自己的习惯划分法。比如,有的是按生产设备分“代”,还有的按战略思想分“代”……下面根据国外资料综合归纳如下: 1、按生产设备划分。美国军方习惯于把核武器分为三代:第一代指40年代和50年代研制的大当量核弹头和核炸弹,其爆炸当量都在万吨以上。第二代指60年代研制的小核化核弹头,爆炸当量在千吨以下。第三代核武器是指70年代至今研制的  相似文献   

4.
1952年11月1日,由美国制造的、人类第一颗氢弹“麦克”在南太平洋的思尼威托克岛上爆炸。氢弹爆炸的威力震惊了全世界——整个岛屿连同几百米高的钢架都在巨大的爆炸声中灰飞烟灭,蘑菇云冲破了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和平流层。这次爆炸能量超过1000万吨烈性炸药,是广岛爆炸那颗原子弹的700倍。  相似文献   

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常看到的那幅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图,是一位叫陈书元的摄影家当时在现场抓拍的杰作。  相似文献   

6.
王淼 《档案天地》2013,(6):35-40
早在公元1368年,我国明朝的"万户"就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试验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但星移斗转,600多年过去,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却被欧、美抢先发明,他们踏着当年万户试验火箭的脚印,向现代火箭、导弹发起了进攻。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制出了V-2导弹,然后是前苏联、美国在德国的V-2导弹基础上,开始了现代火箭、导弹、卫星和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掌握了现代导弹核技术的美、苏两国.并没有将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都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不是用于本国的安全和自卫.而主要是用于对别国的武力威胁。如50年代初.美国就曾经企图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一度恶化,赫鲁晓夫等也曾企图对中国使用导弹核武器。  相似文献   

7.
戴振明 《航空档案》2011,(10):78-79
1967年6月17日上午8点20分,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天空出现了一颗新的"太阳",这就是我国成功爆炸的第颗氢弹.这一天,我们全国人民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不为之骄傲,这大壮国威,震撼世界.因为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核武器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零...  相似文献   

8.
辐射.幅射错例:在核武器爆炸过程中,不仅冲击波可摧毁坚固的地面建筑,其光幅射同样有着巨大的杀伤力。辨析:"幅射"应为"辐射"。"辐"与"幅"同音不同义。"辐"的本意是指车轮中连接轮毂和轮圈的条状物,俗称车条。"辐射"是说像车条(辐)那样从中心(轮毂)均匀地向四周直线伸展出  相似文献   

9.
《航空档案》2005,(11):41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41年后的10月16日,64岁的王景富仍对那时的情景记忆扰新,他自豪地对记者说:“原子弹爆炸后,从地面上冲向蘑菇云的,我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10.
最早在晨光微熹中闪亮的是这个纪念碑:“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张爱萍将军手书的这十二个大字熠熠生辉。在晨光的映衬下,可以清楚看见上面的碑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这些清楚记载历史的文字写于1992年9月1日。到今天,被称为中国“原子城”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改革开放这一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化剑为犁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中,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称得上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自豪的伟大成就之一,它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核讹诈,所有中华儿女都为之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12.
宋玲 《档案时空》2005,(5):10-10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是建国后毛泽东亲自提议的,依靠自己的科学家搞原子弹,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务实的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从11月13日爆炸.到11月19日长春市环境监测中心做出第一份污染分析.再到21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介入事故.其间经历了8天时间。这8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余玮 《出版参考》2014,(6):37-38
他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曾成功地主持了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首次氢弹试验、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首次地下平洞核试验、首次地下竖井核试验、首次增强型原子弹试验,人们习惯称这位大科学家“核司令”。他叫程开甲。  相似文献   

15.
斯文·赫定发现楼兰举世震惊,20世纪前30年成为外国探险家、考古学家的楼兰大探险时代。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楼兰成为军事禁区。1979年借中日合拍《丝绸之路》的机缘,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到达楼兰,中国学者在楼兰被发现半个多世纪后,才实现到楼兰考古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的3000名演职人员宣告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顿时,人民大会堂为之沸腾。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  相似文献   

17.
速度与深度:Twitter对美国报业内容生产流程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技术的扩散一直是以加速度进行的。从世界上第一张报纸(1609年)到第一份大众化日报(19世纪初),历时达300年;收音机从诞生到普及(用户达到5000万)却只用了38年,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死伤的人数和城市毁灭情况,令人不寒而栗。 硝烟还没有散尽,紧接着,第二次攻击又开始了。8月9日凌晨3时50分,两架B—29型轰炸机,秘密地从提尼安岛基地起飞了,其中一架飞机的炸弹仓里携带着一颗原子弹。这是美国计划中的对日本的第二次原子弹袭击。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庚寅虎年春节,恰逢西历21世纪第一个10年。从中国久远的天干地支60一轮回纪年到新世纪,从农耕社会的田园牧歌到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互联网已经成为汇聚社会万象、人们交流喜怒哀乐的另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万豪酒店遭遇恐怖炸弹袭击。各路媒体记倾城而出,直扑爆炸现场。作为新华社驻雅加达分社的摄影记.我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由于事件突然,现场混乱,以至于现场的摄影记很多激动不已。第一次采访重大爆炸新闻的法新社摄影记巴勇说:“我太兴奋、太紧张了.这摩托车头盔戴了一天居然忘了。”现场面对“热新闻”的摄影记并非人人有所收获.例如美国自由摄影师理查,因未能在现场拍到令自己满意的好照片而十分懊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