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学研究会虽然不是一个纯诗歌团体,但在新诗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在新诗的主题、描写对象及意境、感情、用词、音韵诸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比照对读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比照对读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意义;从总体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实现汉语专业人才整体培养方案的关键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格律在翻译中的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翻译中为了更好地再现原作的神韵风貌,以格律形式表现出来的音韵美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中英文传统诗歌在格律上是大相径庭的,那么要在译诗中表现中国诗词的音乐美无疑存在很大困难。该文从中英诗歌共同的表现手法入手,对它们在分行、用韵、平仄以及步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格律在翻译中的传达问题。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人类思维的智慧闪光,是语言艺术绽开的灿烂花朵。诗歌是以高度凝炼的艺术语言负载情感的有韵律的文学形式。中国古典诗歌在比喻修辞的运用上形成了比散文更为灵活的运用形式,如互喻、倒喻、顶喻、共喻、双喻、连喻、骈喻、较喻、否喻、博喻等。这些特殊的比喻形式,使比喻这个语言艺术王冠上的明珠更加瑰丽多姿,使比喻更显示出具象性、会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中对仗的形式很多,常见的对仗形式大概有六七种。诗歌中的对仗体现了诗歌语言的整饬匀称之美,形式的变化又使语言的表达免于单调平板。  相似文献   

6.
张荔 《甘肃教育》2011,(2):77-77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但要求历史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还需要历史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为此,笔者在中国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这样,既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通过这些古典诗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以某种特有的载体表现出来.要赏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悲剧美,就必须要解读产生这一系列悲剧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齐静 《快乐阅读》2012,(30):123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其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讲究创造意境,表现主题。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现象,倾注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复习阶段.有许多同学对古体诗、近体诗及词的形式特点仍然很模糊.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律诗的四联名称,有的学生不知道元曲的宫调名、曲牌名等等,特别是对那些句数、字数一样多的诗词更无法判断其体裁。下面以王勃的《滕王阁诗》、苏轼的《红梅》和宋祁的《玉楼春》为例来说说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比较法是学鉴赏中常用的方法,善加运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以古典诗歌的鉴赏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离不开对诗篇中形象的理解.文章把古典诗歌分为以人物形象为主的、以意象为主的、人物形象与意象并重的三种类型,提出了理解不同的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帮助人们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文教资料》2012,(2):17-18
鉴赏诗歌通常由语言入手,形成语言—意象—意境—情感这样一个过程,换言之即为"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语言就成为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成为读者理解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在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使作品中的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这种艺术加工字的方法,称之为炼字。那么炼字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体会炼字的韵味和魅力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一、丁香之结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相似文献   

14.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 ,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虚实分写 ,情景互见 ;实象涵虚 ,融情入景 ;虚中有实 ,景藏情中 ,是“虚实相生”的三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古典诗歌中语言形式与内涵表达的互动作用,指出在英译中诗歌形式传达的必要性。在探讨诗歌的语言形式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紧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在翻译中对待诗歌形式的不同策略取向下各种译文的得失,指出对诗歌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转换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莉 《甘肃教育》2014,(17):99-99
正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加突出,俗谓之烘云托月。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描写来突出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他所说的,就是烘托的技法。侧面烘托用于古典诗歌的创作中,主要用来:1.写人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相似文献   

17.
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公认的领袖,其诗歌创作对英美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究其渊源,应归功于中国古典诗歌.文章从中国古典诗歌赋予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灵感、拓宽其诗歌创作与翻译视野、丰富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对庞德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阐述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载体的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在多媒体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比较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蕴含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涵量大 ,韵味深 ;而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则往往是“客观对应物”的呈现 ,少蕴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留下了众多的关于思乡题材的诗作,这些诗作主要分布在游历诗及表现客居生活的诗、边塞诗、描写宦旅生活及表现贬迁生活的诗这三大类中,并以此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鲜明的“思乡情结”,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