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具有育人工作的不可分割性和育人效果的迟效性等特征。当前,中小学班主任评价类型、评价主体、评价内容指标和评价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管理缺乏正确的评价理念,评价的实施过程不科学,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使用不当。构建中小学班主任绩效考评制度,应当注重班主任的个体差异,强调班主任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多渠道为班主任提供反馈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班主任绩效考评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具有育人工作的不可分割性和育人效果的迟效性等特征。当前,中小学班主任评价类型、评价主体、评价内容指标和评价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管理缺乏正确的评价理念,评价的实施过程不科学,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使用不当。构建中小学班主任绩效考评制度,应当注重班主任的个体差异,强调班主任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多渠道为班主任提供反馈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了英国NVQ考评模式,并对其做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借鉴英国NVQ的先进模式,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资格考评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PISA是英文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Assessment的简称,意为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策划的一项国际性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PISA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了解15岁左右的在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及科学能力,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是否具备了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一、PISA的基本情况评估形式。PISA测试形式为笔试,并要填写一份有关个人背景及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PISA每个评价周期参加测试的人数都在20万人以上,测试范围也十分广泛,PISA…  相似文献   

5.
杨平 《江西教育》2006,(3):20-20
PISA是英文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简称。意为学生能力国际砰估计划,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策划的一项国际性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PISA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了解15岁左右的在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及科学能力,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术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是否具备了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开展生命教育,不是补救和呼吁,而是发展与预防。长兴县于2005年3月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发展性辅导的方式展开,渗透一种“和谐”理念,横向分为人与自我和谐、人与他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三个维度,纵向从小学、初中、高中系列的连贯性的铺开,有农村学校、有乡镇学校,目的是形成县域的生命教育体系。在这里,我们呈现长兴县的教科研部门及老师们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与读者分享,希望在这样的碰撞与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对大家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中国计量学院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有18个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重心的下移和学院制改革的推进,校内二级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和责任实体。与此同时,随着二级管理体制的日渐形成,建立完善的二级民主管理制度成为学校和广大教职工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指挥棒”,是“风向标”,左右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左右着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也左右着学生的努力方向。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内容窄、方法死、方式简单、结果处理不当、功能窄化。实际上,考试只是一种工具,它既可以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也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评价手段。要使考试在学生评价改革和素质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必须研究发展性、素质化的学生学业考评方法与制度。一、摆正考试的位置,树立正确的学业评定观念考试是在一个阶段学习结束时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开展的比较正式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聘任制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通过一定的契约或合同聘用教师的制度。目前,国外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多采用聘任制。我国自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颁布后,逐步在中小学推行校长负责制。作为校长负责制的配套措施之一,教职工聘任制也由试行走向推广。然而,正如人类历史上的诸多改革,虽然其动机是基于要纠正旧有  相似文献   

10.
考试是“指挥棒”,是“风向标”,左右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左右着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也左右着学生的努力方向。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内容窄、方法死、方式简单、结果处理不当、功能窄化。实际上,考试只是一种工具,它既可以成为应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包括五个方面:学生评价理念的变革,日常学生评价实践的改革与研究,高利害学生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挑战,大规模教育考试的改进与研究。为了真正澄清学生评价的价值追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日常学生评价改革应遵循四个原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特别重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相整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高利害学生评价改革的原则,一是尽量减少对青少年学生造成的伤害、压力,二是不让高利害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扭曲学校应然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中教育中存在的过于突出考试的甄别筛选作用的做法,以考试分数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与新课程改革宗旨背道而驰。因此,建立科学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高中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十年风雨历程,硕果累累。在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我们需反思过去改革十年的得与失,寻求课程改革新出路。通过对区域课程改革现象与政策透视,对比分析区域课改的存在性、合理性、可能性和差异性,认为实施区域课程改革是一条可能、必要、合理、恰切的路径。课改政策向区域倾斜,制定区域课改新方案;区域联动互助合作,催生区域课改新理念;校本培训针对区域,彻底解决课改"三课"难等是推进区域性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是整体、持续、有效促进课改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考试与评价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考试与评价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效,同时也存在着形式化、功利化、矫枉过正的倾向。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今天,对考试与评价改革所积累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建设性的反思,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建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框架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变革理念的内在要求。课程观念变革之际,核心素养评价发展趋势为:评价目的由评价学习结果转向促进学习过程,强调测评框架的可解释性;评价内容由知识本位走向关注对学科本质的深度理解;评价工具的设计强调测试任务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据此,本研究建构以情境为依托,以语言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中表征出的关键认知能力为核心的测评框架。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构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结构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性教育评价侧重于发展的评价,其评价观注重长远发展的需要;评价内容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评价方法和手段注重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注重自评,强调合作。发展性教育评价倡导的评价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发展性教育评价下我国中小学校考试改革的方向,应突出考试的发展性功能;注重考试内容的多元化;体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提升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的特点,提出了将学习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实现评价与教学的统一,实施差异教学和异步评价,实行多主体评价,要注意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元化等构建学习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课程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运作及成败直接关联于其保障支撑体系的诸多因素。它包括:由学校的教师发展体系、课堂教学变革体系所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核心支撑体系;由学校发展战略体系、学校文化体系、学校管理体系等所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内在保障体系;由教师教育变革体系、教育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教育财力投入体系、社区文化及环境支持体系以及课程改革各参与主体责权利再分配机制等因素所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外在保障体系。要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健康运行,则必须优先致力于整个课程改革发展保障支撑体系的建设及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许多新的课程观点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课程认知,进而引发了人们对诸多课程理论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从课程改革自身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到课程政策研究范式的科学性,从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问题到课程实施中的诸要素,覆盖了课程理论研究的完整领域,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采用献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演变发展回顾的基础上,就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反思,提出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改革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