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呼小教     
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诗人臧克家为当代初等教育专家斯霞老师写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话时,要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接着,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又问:“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坐得端端正正。斯霞老师根据词语教学的需要,辅以自然朴素,而又准确的情态,使学生不仅明白了“…  相似文献   

3.
雷洁 《甘肃教育》2003,(1):37-38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话时,要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接着,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又问:“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坐得端端正正。斯霞老师根据词语教学的需要,辅以自然朴素,而又准确的情态,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12日晚11时30分,一代名师斯霞永远离开了她的学生,离开了她为之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1月14日,记者采访了斯霞老师的长子孙复初,在访谈中,加深了对“伟大出于平凡”这句话的理解。愿此文对读者在悲痛中纪念斯霞,在景仰中学习斯霞,在工作中弘扬斯霞精神能有所启迪。农  相似文献   

5.
一天,斯霞老师让她教的一年级学生根据外宾来班上参观这件事,做写话练习.其中有个学生写道:"今天,有些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阿姨是女的,不是男的……"在我们看来,阿姨当然是女的,后面这句话应是一句废话了.老师处理这个问题,可以删掉这句话,或者告诉学生:后面这句话是废话,可以不写.但是,斯霞老师没有这么做.她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对学生非常了解,她仔细揣摩这个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提示·斯霞,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一个感人的名字。她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锋,听过斯霞讲课的人,无不有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斯霞始终与学生融为一体。她播下了爱的种子,在她的身上始终流淌着慈母般的温情、洋溢着充满爱的暖流,每一个学生的冷暖温饱、所思所想,她始终放在心上。重温斯霞,让我们共同回忆斯霞那份教育的情怀、那对教育的执着、那永远的"童心母爱"。  相似文献   

7.
田本娜 《江苏教育》2004,(4A):40-41
1月14日上午忽接电报,惊悉斯霞老师远行!虽然享年94岁高寿仙逝,而我心仍长长地哀戚,深深地悲痛!斯霞老师是我最敬仰的我国杰出的小学老师,她是我国当代具有卓越贡献的儿童教育家。我和斯霞老师虽然直接接触不多,但是她博爱的教育思想,她那艺术化的语教育方法,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在一次学校接待外宾的活动结束后,斯霞老师让学生叙写活动过程。小作文交上来后,斯霞老师看到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学校来了一批法国客人,我发现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她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笑声引来邻座一位年轻教师的兴趣。年轻老师看到后有点不解:明明是病句,应该毫不留情地划个红叉。有什么好笑的?斯霞老师...  相似文献   

9.
斯霞的意义     
在斯霞老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相聚在一起,追思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民教师,诉说对她的挚爱和敬仰,阐说她丰富的教育思想,论述在当下中国学习斯霞的价值所在。我想,各位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編輯部在《<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的錯誤》这篇文章中指出的問題,确是当前教育战线上两条道路斗爭的重大問題。我听到一位同志看过《斯霞和孩子》发表他的意见说:“教师能做到象文章中所写的斯霞老师这样,就不坏了,她是多么关心和爱护学生!她感情丰富,方法有效,此那种空洞的政治说教总要好些。”初听,似是务实之言,細想,則不然。《斯霞和孩子》中写了三个事例,说明儿童在老师的教育下得到了转变。文章描繪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确实很好,有的送紅噴噴的苹果給她,有的象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她后面,亲昵地喊媽媽,……可是我认为从这里只能看出老师在用个人感情去籠絡学生,不是从根本上去提高学生的阶級觉悟,帮助他們改正缺点,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12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斯霞老师不幸去世。噩耗传来,编缉部同仁陷入深深的哀思之中。斯霞老师不仅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我们语文报刊的发展始终给予大力支持。为了表达对斯霞老师的深切怀念,本刊特刊出田本娜老师撰写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记忆     
金一民 《江苏教育》2014,(1):M0003-M0003
<正>照片中正在执教《我们爱老师》的斯霞老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那年她已经68岁。就在这一年她被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可是她不愿离开校园、离开她深爱的学生。《我们爱老师》也成为我国小学界第一部教学电影。孩子们在课堂上反复诵读"我们爱老师,老师关心我们"这句话,因  相似文献   

13.
一代名师斯霞老师,走过了94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20014年1月12日,永远地离开了她钟爱的教育事业,驾鹤西去。  相似文献   

14.
由斯霞和学生一起跳橡皮筋想到的储北平读报,看到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花甲之年,尚童心不泯,和学生一起跳皮筋、做游戏,心里颇多感触。是什么给了斯霞老师永不衰竭的动力呢?我想不是别的,正是她对于下一代深沉执着的爱!这种爱是忠于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建立在高度...  相似文献   

15.
袁浩 《教育》2010,(9):22-22
在斯霞老师的墓碑上镌刻着她常说的一句话:“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感到自豪”。这句话概括了她一生的经历和追求。  相似文献   

16.
<正>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在一次学校接待外宾的活动结束后,斯霞老师让学生叙写活动过程。小作文交上来后,斯霞老师看到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学校来了一批法国客人,我发现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她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笑声引来邻座一位年轻教师的兴趣。年轻老师看到后有点不解:明明是病句,应该毫不留情地划个红叉。有什么好笑的?斯霞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教师:"孩子了不起呀,会观察了,也许孩子很快  相似文献   

17.
听了斯霞老师教的《江姐》一课以后,有一个鲜明的感觉,那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斯霞老师能自始至终扣紧课文,讲深讲透课文的字词句章等基础知识,切实地指导学生进行巩固基础知识的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斯霞老帅还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该咬文嚼字细讲的就细讲,能简单扼要略讲的就略讲,不是—般对待。譬如生字词的教学,斯霞老师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实际出发来处理的。如“万籁俱寂”一词,学生是很陌生的,她就先用师生谈话的力法,逐字分析,给学生以充分理解的机会,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讲解它的意义,对其中笔划比较复杂的生字“籁”,还作了书写指导,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而对偎、悸等生字,因学生容易理解,她就不多费口舌。因此,所化的时间不多,而学生却理解和掌握了。讲读分析也是这样。在《江姐》一课的讲读分析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外加什么词语、思想去“丰富”学生的词汇,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老老实实地根据课文本身提供的语言材料,根据课文本身体现的教育精神,深入细致地进行教学。例如,她在分析讲解“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一句时,不是抽象地讲这句话表现了江姐怎样的优秀品质,而是通过这句里一字一词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仔细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教坛新秀     
阎勤 还是在学生时代,阎勤就十分敬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 1981年,她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别提多高兴了。这就是斯霞老前辈所在的学校啊! 阎勤坚信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她自觉地以斯霞老师为榜样,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爱学生,勤学习。她注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  相似文献   

19.
20年来,她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学生说:"王老师脸上永远挂着的微笑就像春风,给我们带来温暖和自信."她就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将军路中学班主任王晓静,她用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诠释着一名普通教师的平凡而不简单--她让学生的生命之舟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13、14期合刊上发表了吴天石副部长“一切优秀的教学经验都应当在全省开花结果”和“斯霞同志的语文教学经验”的文章,我们全公社一百三十多位老师,随即联系了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认真地进行了学习。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但对我们的帮助启发很大。斯霞老师的语文教学,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她能够遵循了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来不断地改进提高的,可以看得出来,她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