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试从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观、教师观等方面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加以论述。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小平同志在探索、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阐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态势的深刻分析,进…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回顾了主体性教育发展的过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阐释了主体性教育思想下的课程观和课程变革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两个系列,该文所议的主体性活动教育是研究怎样把活动课程的特殊机制和功能运用于学科课程的教学。主要论述了主体性活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必要性及各样更新观念以适应主体性活动教育的实施等问题,以期建立起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相互联系,共同推进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交互主体性是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交往实践是交互主体性产生的根源,人们在构造交互主体性关系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互动性、差异性、共通性等内涵特性,而这些内涵又是在交往实践的历史变迁中不断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主体性内涵与人的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博士论坛”专栏,作为中青年博士和在读博士生进行教育问题研讨的学术园地。本专栏将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依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学术讨论,重点研讨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本期发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和成有信教授所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6.
简论主体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我国提出已有20多个年头,主体性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上其理论基础逐渐扩展,在方法论上也逐渐多元化,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实践方面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上,更主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儿童主动积极地能参与。  相似文献   

7.
近十余年来,主体性教育思想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与热点。一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状况所谓主体性教育,简而言之,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对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最初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9年,于光远先生提出教育、教学“三体论”。1981年,顾明远先生在《江苏教育》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此后,关于学生作为主体的研究日益增多。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8.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①。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以乐学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的上海“愉快教育”、北京“快乐教育”、天津“金色童年教育”等诸多实验,在不同层次水平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对小学教育改革具有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乐学教育思想作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的上海“愉快教育”、北京“快乐教育”、天津“金色童年教育”等实验,在不同层次水平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小学教育改革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本文仅就乐学教育思想的内涵谈点认识。乐学教育思想的内涵,概括地讲是乐学与苦学辩证的统一,即愉快地学习和刻苦地学习互为结合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乐学”即愉快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愉快与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学生在学习过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主体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以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段精采的论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依据哲学发展的历史背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教育观和一般社会文化观看来,教育就是传授知识,科学、思想品德教育都是知识教育。但是,在传统教育那里,有知识没有能力者,比比皆是,同样,有能力而没有知识的人,也同样不乏其例。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把主体之外的知识形式与主体之内的知识形式混淆了,并没有考虑到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教育观和一般社会文化观看来,教育就是传授知识,科学、思想品德教育都是知识教育。但是,在传统教育那里,有知识没有能力者,比比皆是,同样,有能力而没有知识的人,也同样不乏其例。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把主体之外的知识形式与主体之内的知识形式混淆了,并没有考虑到在教学中,主体之外的知识要转化为主体内的知识,有一个内化过程,在内化过程中主体必然要赋予客观的知识更为丰富的内涵。为此,我们必须弄清楚主体之外的知识与主体之内的知识的内涵与相互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怎样才能把主体之外的知识转化为主体之内的知识,使客观知识被赋予丰富的主体性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予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18.
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美国,公民教育是指民主社会中关于自治政府的教育,旨在培养知情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公民.美国人认为,民主社会中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美国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不仅对美国本土,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公民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内涵.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可归纳为3种基本方式,即灌输、疏导、和陶冶。一、灌输。灌输引导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指教育者运用各种舆论手段、宣传媒介,向受教育者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理论。简言之,灌输就是打烙印,就是让正确的思想理论在人们脑海里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记。列宁曾经明确的指出,工人运动不会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这种意识必须从外部灌输进去”(《列宁选集》第1集,247页)。毛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主体性教学,就是通过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不仅能自主自觉地把握学习对象,而且也能自主自觉地把握自己本身,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最终实现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较,主体性教学的根本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