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以对他这样破口大骂?因而怒不可遏。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究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以对他这样破口大骂?因而怒不可遏。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人在针对丰先生的《乡村学校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3.
范维胜 《初中生》2015,(9):63-65
下面是中考作文中出现的几个典型失误片段,我们应当怎样修改呢? A.描写人物,你千万别这样写 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微笑,无处不在的大自然气息,陪伴我不知不觉从温暖洋溢的白天不留一丝痕迹地过渡到了安详静谧的夏夜.(2014年辽宁省中考作文《微笑》) 温馨提示:题目是《微笑》,文章对伙伴们的微笑却一笔带过,缺乏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微笑”?有什么特定的动作或言语特征能表现它?如果要用一些行为动作来表现天真无邪,什么样的事最合适呢?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能这样去想,也能这样去改,作文自然会得高分.  相似文献   

4.
陈小红 《生活教育》2011,(20):34-35
美国灾难片《天地大冲撞》里有这样一个镜头:负责阻止天地大冲撞的宇宙飞船执行任务失败了,在返程等待地球毁灭的最后几个小时,船长微笑着给一位眼部受伤的船员念起了一本封面已泛黄的书籍——《白鲸记》,让人震撼的是,在面对世界末日的最后一刻,聆听名著代替了哭泣与绝望,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生物中会遇到很多丰富的情境,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也能很好地理解,但遇到类似情境时却往往不能准确地将理解过的知识提取出来。面对这样的尴尬,笔者思考:在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知识的时候缺少有效的抓手,并没有将知识内化,若借助于合适的模型将知识进行打包处理,则能方便学生理解、内化、提取和运用知识。人教版高中有《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生物·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演讲和书信为主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希克厉和卡瑟琳的“致命的爱”被赋予两层含义,即爱的死亡与重生。面对两颗饱受煎熬的心,死亡是一种解脱和拯救。而面对一种希望的降临,我们更多的是快乐和欣喜。献上蒙娜·丽莎的微笑,因为只有它的神秘才能捕捉到《呼啸山庄》中似穿越黑夜的极光般“致命”的爱。  相似文献   

8.
曾在报纸上读过这样一段文字,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面对记者关于“假如你是教育部长”的提问,赫然回答:“我要开除那些不会微笑的老师!”说来也巧,1999年我参加高考作文阅卷,但见一考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写有这样一段文字:“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 教学指向:生词"脊椎骨" 词语来源:《微笑着承受一切》 《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记叙了我国女子体操队运动员桑兰在一次体育竞赛中失手致残的事.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桑兰遭遇脊椎骨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微笑是一种愉快的表情,微笑着面对学生能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领悟到微笑的不凡魅力,并做出积极尝试。于是,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们笑了,学生笑了,课堂“笑”了!然而,有些教师却片面地理解了微笑,把微笑仅仅当作一种表情。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或是强颜欢笑,或是一面在微笑,另一面却在责罚。微笑已沦为形式,没有一点真诚,显得那样苍白。有的甚至让学生感到可怕,“笑里藏刀”、“笑面虎”……正是学生们对某些老师的微笑的评价。面对这样的微笑,学生各个敬而远之,哪…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本组由三篇课文组成:《微笑着承受一切》、《雪儿》、《花瓣飘香》。《微笑着承受一切》讲的是体操运动员桑兰面对伤痛和残疾,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雪儿》讲了一个腿跌伤了的女孩.收养了一只受伤了的信鸽并细心照料它.最后让它重返蓝天的故事。《花瓣飘香》讲了一个小女孩每天摘一片带着露水的美丽花瓣送给病中的妈妈的故事。这三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用叙事性作品启迪学生如何面对挫折。  相似文献   

12.
丁红问:《记念刘和珍君》中为何要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和“温和”?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的形象特征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类似这样的描写,文中先后出现了五次。作者为何要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和温和呢? 一是为了突出刘和珍的高贵品质。比如第二次描写:“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时,她始来听讲义,见面的回数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在这里,前面的微笑温和与后面的黯然泣下显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困难,她看到了胜利的前途,没有丝毫的气馁;面对引退,她看到了潜藏的危险,充满忧虑以至于泣下。通过对比,强调了刘和珍的心胸开阔和远见卓识,突出了她不顾个人得  相似文献   

13.
笑对人生     
一位哲人说过:“微笑无需成本,却能创造出许多价值。微笑使得到它的人们富有,却并不使献出它的人们贫穷。”微笑着面对诽谤,微笑着面对危险,微笑着面对坎坷崎岖的人生,其实,这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我想,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将是快乐幸福的。陶潜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一笑而过,这是一种淡泊。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一笑而过,这是一种执著。是的,面对着痛苦,我们应当选择微笑,用微笑将痛苦埋葬。生命是建筑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命贯穿着痛苦,面对如此境地,我们应当选择笑对人生,一笑而过。因为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只管风雨兼程,别再留恋破碎的旧梦,…  相似文献   

14.
smile≠微笑     
刘刚义  王璐 《英语自学》2009,(10):39-40
一看到smile,学过英语的人都会想到“微笑”,这似乎巳成为常识,因为手头的常用工具书都是这样翻译的。《新英汉词典》、《英汉技术词典》都将smile译为“微笑”;《现代汉英词典》也将“微笑”译为smile;《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的解释为“expression of the face,  相似文献   

15.
周是汉武帝时代政治舞台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司马迁、班固为这样的政治人物立传,却各具匠心。《史记·酷吏列传·杜周传》与《汉书·杜周传》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一是形制有别,二传皆为纪传体,但形制稍有差别,司马迁将杜周与其他酷吏合为一传,而班固并没有把杜周列入《酷吏传》,却另为《杜周传》。二是取材有别,司马迁单取杜周事迹,连缀为传,而班固却附记杜周子嗣,资料丰赡。三是立意之别,司马迁主要着眼于个体之"士"与大历史观,认为杜周是依赖于汉代酷吏制度而存在的,班固则着眼于宗族发展和西汉历史,认为杜周是武帝时代极为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杜陵杜氏家族的崛起者。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第 1 1 0面对“介电常数”是这样定义的 :电容器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 ,电容增大的倍数叫做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用ε表示 ,并且明确其单位是 F· m- 1(定义 1 ) .而人教版高级中学试验课本《物理》第二册第 2 4面则是这样给“介电常数”定义的 :电容器极板间充满某种电介质时 ,电容增大到的倍数 ,叫做这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也用 ε表示 ,没有单位 (定义 2 ) .两种版本的教科书对“介电常数”的定义虽只有一字之差 ,但数量关系却有一倍之别 .“增大的倍数”与“增大到的倍…  相似文献   

17.
笑容     
《蒙娜丽莎》曾使众人为之倾倒,蒙娜丽莎成了举世公认的“微笑之王”;但是,在我心中却有一幅不是名画却胜似名画的“微笑”之作。或许在他人眼中,它  相似文献   

18.
袁卫星 《师道》2003,(10):14-14
记不得在哪张报纸上读过这样一段文字,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面对记者关于“假如你是教育部长”的提问,赫然回答:“我要开除那些不会微笑的老师!”说来也巧,有一年我参加高考作文阅卷,但见一考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写有这样一段文字:“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的脸上露出春意……”由此我想到魏巍笔下的老师蔡芸芝:“她从来也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平心而论,时下不会微笑的老师多矣!倒不是他们的脸…  相似文献   

19.
编辑心语: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乞丐》中诉说着这样一件事,一个乞丐向他乞讨,然而他却身无分文,只好无奈地冲乞丐笑笑,但乞丐还是说了句"谢谢",因为就是这简单的微笑,给了乞丐无限的温暖。是啊,有时候,我们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一种会心的微笑……都可能是对他人极大的帮助。生活中,我们如果能给他人一点点小的帮助,哪怕是一个微笑,也足以温暖他人的心灵,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相似文献   

20.
说“兴趣”     
泛黄的胶片,斑驳的石径,梁家辉手持一把油布伞,站在绵绵的细雨中,凝望着那幢布满苔痕,破落却不失韵味的老石屋。往事不堪回首,却又让人欲罢不能——这是令“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们赞叹不已的《人约黄昏》中的一个极为平常的镜头。而身为此片的导演陈逸飞面对闪烁的镁光灯时,却仅仅是微笑着说:“绘画是我的事业,电影却是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