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放大镜     
“司空见惯”的“司空”是什么意思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在京城受人排挤,被贬到苏州做刺史。  相似文献   

2.
①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朝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  相似文献   

3.
李秋勤 《语文知识》2004,(11):29-29
刘禹锡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酬答他的亲密朋友白居易的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那年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  相似文献   

4.
《学苑教育》2012,(23):96-96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刘禹锡任播州刺史。柳宗元听到刘禹锡被贬播州,凄然泪下,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刘禹锡,他说:播州不是人住的地方,梦得还有白发老母相随,“吾不忍梦得之穷”,于是“请于朝”,愿将自己所去的较近的柳州与刘禹锡交换,“虽重得罪,死不恨。”刘禹锡随后改任连州刺史。  相似文献   

5.
汉字王国     
《小学语文》2010,(12):50-50,49
“司空见惯”的来历 据说唐代诗人刘禹锡卸任苏州刺史后回京,好友李司空设豪宴款待,席间命艳丽的歌妓劝酒。刘十分激动,即席赋诗《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相似文献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出自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值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奉诏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好友自居  相似文献   

7.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刘禹锡中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朗州司马,后迁连州刺史,其间还曾贬为和州通判。按照当时官员的生活待遇,即使被贬为和州通判,刘禹锡也应该享受住官署衙门三间三厦官邸的水准。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从高位贬到此职,认为他不被杀头就不错了,此生肯定不会再有出头之日,因此,对刘禹锡多方刁难,半年之间竟然叫刘禹锡搬三次家,而且房子越搬越小,使刘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  相似文献   

8.
陶沙 《教学随笔》2010,(12):33-34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诏罢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回洛阳,白居易因病免去苏州刺史也回洛阳。于是他俩在路过扬州时相逢了。故友相见,分外亲切。在酒席宴上,自居易先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刘禹锡有感于此诗,便写了这首诗相酬答。  相似文献   

9.
提起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凡知书者是无人不晓的,至于《陋室铭》是怎样写出来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唐贞元年间,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时,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的策知县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不但毫无怨言,还根据住地景况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急辩”的对联贴在门上。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便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  相似文献   

10.
唐朝后期,我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位名叫白居易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作诗歌纯朴自然,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为古今中外的人们所喜爱。这位大名鼎鼎的诗人还做过十九个月的苏州刺史,与苏州结下不解之缘,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象多次在他的作品里出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曾祖时迁居下邽  相似文献   

11.
水利专家     
唐代白居易以诗闻名于世,一生写下诗作近三千首。其实写诗只能算他的业余爱好,他的本职是翰林学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尚书以及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官职。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给百姓做过不少好事,特别是关心水利事业,可以说是一位水利专家。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名政治家、思想家、学家。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前后共23年,后又调任夔州、和州刺史。宝历二年(826),刘被召进京,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遇。白赠诗一首,刘以此诗作答。刘禹锡在诗中抒发了自己遭贬谪的愤懑心情,表现出坚持理想、  相似文献   

13.
<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昼居池上亭独吟(1)刘禹锡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2)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3)。[注](1)此诗写于开成元年,这年刘禹锡被排挤出京城,出任苏州刺史。(2)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所酿造的酒。(3)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讽刺朝廷不能任用贤才。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6,(1C):79-79
唐朝会昌年间,杜牧被委任为池州刺史。上任没几天,就听说池州城内有一位名叫杏云的卖酒姑娘十分聪颖,善于联对,便想抽时间前去拜访。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陕西渭南县)。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二十九岁成进士,曾任校书郎、左拾遗、江州司马、忠州刺史、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八四六年病死在洛阳,终年七十五岁。  相似文献   

16.
刘禹锡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因为他参加的改革失败,先被贬(biǎn)为连州刺史,后加贬朗州司马(朗州:今湖南常德)。一贬就是十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来,觉得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唐宪宗把刘禹锡调回长安,让他留在京城做官。刘禹锡回到长安,看到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guàn)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些桃树。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  相似文献   

17.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解读分析】因参加"永贞革新",刘禹锡不为权贵所容屡次左迁,而且一次比一次贬得荒凉、偏远。这二十多年间他曾多次路过洞庭,这首诗是他在长庆四年(824年)八月从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刺史的任上途经洞庭所写。中国古代文人有伤秋、悲秋的传统,刘禹锡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古  相似文献   

18.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京兆长安人。一生经历相当复杂,十五岁时就当过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因遭人轻视便折带读书,举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有意学陶渊明,写了许多山水田  相似文献   

19.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桔树鹧鸪声.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本文即借用刘禹锡的《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见怀之什,时守吴郡》的前四句作开篇,这虽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写的,却十分精炼而又深为眷念地概括了前在朗州的十年贬谪生活。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祖籍洛阳,出生苏州,是中唐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和吏部取士科,  相似文献   

20.
刘禹锡,字梦得,公元 772年生,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进步的改革家和有独特成就的诗人。   公元 793年,年仅 21岁的刘禹锡中了进士,以后又考中学宏词科,官至监察御史。这时的他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准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永贞元年 (公元 805年 )正月,忧国忧民的刘禹锡参加了以“内抑宦官,外制藩镇”为口号的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被称为“永贞革新”的政治革新活动,八月,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改贬为朗州司马。这一去就是 10年,直到元和十年 (公元 815年 )刘禹锡才被从边远的朗州召回长安。 10年的贬谪,并没有消磨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