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爱晖 《传媒》2006,(5):48-50
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创了我国第一个电视读书节目《读书时间》.它作为一个弘扬精英文化,营造屏幕精神净土的栏目而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随后10多个地方台纷纷效仿,在短时间内掀起了读书节目的高潮.  相似文献   

2.
电视读书节目曾经辉煌,但如今却在整体上陷入低谷。电视读书节目要生存,必须尊重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处理好以下五个问题:一是面向普通观众而非文化精英,二是要让观众“看”节目而非“听”节目,三是突显主持人及嘉宾的个人价值,四是增加娱乐性,五是加强与新媒体联动。  相似文献   

3.
蔡瑞华 《视听界》2010,(2):89-91
自1996年央视开办《读书时间》栏目,国内电视读书节目经历过“干树万树梨花开”的辉煌,终究逃不过“聊聊落落数点星”的低谷,目前,仅存5档:央视10套《子午书简》、河北卫视《读书》、北京电视台8频道《悦读会》、北京电视台3频道《非常接触》以及广西电视台生活频道《读书时分》。  相似文献   

4.
在时下电视讲坛热和地域文化热的双重背景下,地域文化类电视讲坛节目的诞生是必然的。湖南教育电视台于2008年1月14日正式推出的电视讲坛栏目〈〈湖湘讲堂〉〉,就是定位于传播湖湘文化,立足让节目具有本土性、贴近性。作为一档地域性讲堂类栏目,如何创新,如何走出一条个性化、本土化道路,并让栏目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栏目亟待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地域文化类电视讲坛节目栏目制作的困境与突围阐述一些心得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项华 《视听界》2010,(1):107-108
1996年5月12目,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开播,为中国电视读书节目树立了一个标杆,一时间读书节目甚是红火。2004年,《读书时间》因收视率等原因遭到末位淘汰,各地开设的读书类节目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近年来,只有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河北卫视的《读书》等极少数的读书节目依然在顽强地生存着。电视读书节目真的没有生存空间吗?其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6.
90年代,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经过了最初的躁动和喧嚣之后,渐趋稳定,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但随着节目队伍的扩大,形式、定位的雷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节目表面的多样与本质的单一,节日数量的简单扩充并未从根本上实现电视谈话节目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6,(5X):4-4
我国电视读书节目摸爬滚打了整整10年,依然走不出整体低迷的状况,其症结何在?李爱晖在《传媒》杂志上撰文认为原因有多方面:1.多元化导致文化迷失。电视读书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三种文化状态的共存和博弈中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而最终迷失了前行的方向。2.多元载体造成形态瓶颈。  相似文献   

8.
当读书节目集体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玲 《新闻前哨》2007,(1):58-59
前段时间,《工人日报》上一条新闻中说:“继央视《读书时间》香消玉殒之后,北京电视台的《东方书苑》、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有益》等10余个电视读书节目也相继消失。”一个拥有13亿人口、电视频道众多的大国,竟然容不下一个读书类节目,真让人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9.
杨琳  李亦宁 《新闻知识》2007,(11):55-57
自1996年以来,我国各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以《读书时间》、《文化视点》、《千秋史话》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目,这类以电视为载体,为受众提供教育文化信息的节目形态丰富了荧屏内容,也以高雅的传播内容给受众精神的享受和启迪。但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节目评估体系下,各电视文化节目不是被迫停播,就是惨淡经营。然而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播出的文化类栏目《百家讲坛》,却以同比新闻、综艺节目动  相似文献   

10.
按照传播影响力、经济实力、节目制作水平等来考量,我国电视媒体呈金字塔状分布(如右图)。位于最顶端的是中央电视台,各省市卫视位于第二级,笔者认为,沿海发达地区电视媒体应该划分在第三级,而欠发达地区的电视媒体则位居第四级,是金字塔的最底层。这样划分也许不完全科学,但是从欠发达地区的电视媒体当前所处的困境来说,却有很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电视对农节目的困境及突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大的目标收视群体与屈指可数的几档节目,强烈的信息饥渴与隔靴搔痒般的节目内容——对农节目总量短缺,内容不实用缺乏针对性,时段安排边缘化,原本就不多的节目又在收视率末位淘汰制的游戏规则下不断地被腰斩——以往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电视对农节目境况不佳,生存堪忧。在全社会  相似文献   

12.
2011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运作了5年的《子午书简》正式改版为《读书》,不仅名字和播出时间换了,节目内容和形式也"改头换面",从10分钟的一人简单讲谈,变成了现在每期30分钟三人的评书  相似文献   

13.
万彬彬 《视听界》2013,(1):83-86
2012年4月,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在“世界读书日”推出了特刊,首次对全国的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开辟读书版、读书周刊、读书栏目(节目)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存六档电视读书节目。即,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原《子午书简》)、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书香北京》、河北卫视《读书》、上海星尚频道《今晚我们读书》、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初以来热播的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在爆红后因其"低俗、泛滥、造假"等不良倾向被要求整治,然而所引发的争议范围却已远超以前的种种综艺节目.本文认为在后情感时代卷土重来的相亲秀节目是情感孤独与商业诉求结合下的巧妙产物,其背后有三重困境.为提升节目品质,突破同质化危机,相亲秀节目要在资源、深度和视角三方面进行整合.相亲秀节目突破的路径也许更多寄望于新闻从业者的自律,和更开放的讨论和更丰富的媒介话语.  相似文献   

15.
杨阳 《声屏世界》2009,(2):37-38
2004年,开办了8年的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在历经多次改版后走到尽头。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有益》、浙江有线电视台的《书情手册》、广州电视台的《书讯》、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青岛电视台的《一味书屋》等电视读书节目也相继停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然在播出的河北卫视的《读书》节目俨然成为中华大地读书节目中仅存的果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拜读《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一文所引发的某些问题入手,在分析、解读了原文中“频道制:走向‘绿色收视率’”部分论述和推论的不合理性基础上,从宏观的战略视角分析、提出和回答了中国电视的困境与突围这一中国电视界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玥  柴艳霞 《视听》2024,(4):125-128
中国读书节目的雏形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不可抗力使其一度销声匿迹。20世纪90年代中期,读书节目才重新出现在我国的电视荧屏上,其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开创期和探索期,现已步入新的时期。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掣肘、媒介差异造成的传播困境、受众主体兴起与传统批判思维的矛盾,使读书节目在发展中困难重重,但危机孕育生机。我国的读书节目可以借鉴国外优秀读书节目,警惕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陷阱,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国民阅读习惯、传递知识、启迪思维和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张洪 《传媒观察》2007,(11):54-55
随着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逐渐兴起,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电视方言节目较为成功的地区是重庆和杭州。重庆电视台的方言栏目剧《雾都夜话》  相似文献   

19.
时评节目一直是电视节目中的高地,也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试金石。遗憾的是,时评节目的现状与电视事业蓬勃向上的整体水平很不相称。过于空泛、与老百姓相关度不大的选题和太过偏执的评论,让这类节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怎样精准地定位时评节目?如何搭建更强更有力的电视评论平台?这是地方台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视谈话节目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上海东方电视台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是对这种节目形式的最早尝试。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热潮的兴起,则是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实话实说》获得空前成功之后。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湖北卫视的《往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北京卫视的《国际双行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