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散文要放得开,收得拢。古往今来的优秀散文告诉我们:这种“放”,决不意味着毫无目的、漫无边际,而必须合乎一定的法度。惟其如此,才能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达到所谓形散神聚的要求。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由规矩者熟了规矩,能生变化,不由规矩者巧力精到,亦生变化,既有变化,自合规矩。”穴魏际瑞:《伯子论文》雪散文“放”的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四面铺陈法。向并列的几个方面平行铺陈。朱自清的《春》的核心部分写春景,先写春草,再写春花,三写春风,四写春雨。这就是典型的四面铺陈法。他的《绿》,在写梅雨潭的绿色时,两…  相似文献   

2.
鞭长莫及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不过话题还得从宣公十四年说起,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  相似文献   

3.
4.
补充质疑法所谓“补充”,即在原文中补上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然后比较、分析,从而品味语言。例如,《最后一课》的高潮部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韩麦尔先生似有千言万语可并未说出。他到底还想说些什么呢?不妨让学生想像后补充上一段话,比较后定会感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探究质疑法即从文章主题、选材、详略处理、环境设置等方面入手,探索研究其妙处。例如,《孔乙己》中为什么将孔乙己的故事设置在鲁镇的酒店这个背景中?通过探究学习,即可透过作品看到那…  相似文献   

5.
张正春 《四川教育》2006,(10):32-32
【案例】一堂作文课上,教师先让学生独立作文,之后让学生交流,并且把主持权也交给了学生,形式非常开放。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开始还有序,后来就乱了,学生们抢着站起来,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文章,竟出现了七、八个学生同时念的局面……上课教师束手无策。【反思】类似的现象在教  相似文献   

6.
<望梅止渴>教学片断: 学习了课文之后,有学生质疑:前面到底有没有梅林?安静的教室一下就热闹起来了,他们先是相互间窃窃私语,而后是前前后后的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终于大声喧哗起来,争先恐后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乡间开车,有次我无意中被一所初中学校进门的一大排黑板树所吸引。进去以后,发现这排黑板树下面有一个石牌,牌子上写:"王老师,谢谢你,我们的考卷都还留着。某年放牛班全体同学。"我对此十分好奇,就问校长,社会上对放牛班这个名词的看法是被放弃的一群孩子。现在,教育部门已经不准有放牛班了,但是为什么放牛班的孩子如此感谢王老师呢?校长说,过去这里还算热闹,这所初中的人数也很多,有些孩子程度很好,有些很差,放牛班也就应运而生,几乎没有老师肯教放牛班,因为这些孩子无论上什么课,都没有兴趣,不是  相似文献   

8.
情绪:好的学习心情;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并采取主动的态度。理解:在读一个单元时,记下任何你不明白的内容: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学,一组练习一组练习地做。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不动脑,长期以来是一大问题。每当论及此事,许多教师常常是责怪学生学习不积极,“启而不发”。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经历与体会,感觉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教师“启不得法”才是问题的关键。 “启”者,打开也。教师的教,一定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脑子活动起来。我们在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掰”与“摘”、“捧”与“抱”的用法,问学生:“掰玉米”为什么用“掰”不用“摘”呢?“摘桃子”为什么用“摘”不用“掰”呢?学生的小脑筋开动起来了,经过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学生说:…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读书不动脑筋,是一大问题。每当谈及此事,同事们常责怪学生学习不积极,“启而不发”。最近有机会听了几节语文课,渐渐地感觉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教师“启不得法”。“启”者,打开也。教师的教,一定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脑子活动起来。有一位教师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掰”与“摘”、“捧”与“抱”的用法,问学生:“掰玉米”为什么用“掰”不用“摘”呢?“摘桃子”为  相似文献   

11.
乔瑞民 《班主任》2011,(12):55-56
大鹏性格内向,平日里很少与别人交往。可不知为何,自从我重新调整座位以后,大鹏好像特别烦躁和痛苦。偶然的机会,我在班级的QQ群里看见他在线,于是,经过半个小时的试探,我渐渐切入了正题……"老班,求您大发慈悲之心给我调一下座位  相似文献   

12.
张俊 《教书育人》2005,(1):66-67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人文教育滑坡现象,重振大学人文教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对大学教育人文内涵缺失的理性反思,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热点。与专才教育重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不同,人文教育的重心是“做人”教育,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培养一种理想人格。那么,大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人文教育最终要使大学生具有怎样的理想人格?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哪些精神内涵?这是大学人文教育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语境出发,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对比、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自主探究知识,是自然课学习的重要方式,可这些探究活动的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往往会出现“无序”的现象,课堂中呈现个体之间静闹不一、体态不一、活动不一、思维不一的无序状态,这对那些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老师无疑是一种冲击、一次挑战。探究活动中要体现主体,那么“无序”是必然的,正是由于“无序”才能让学生的个性特征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应把握火候,适时引导,使“无序”活动能乱而有序、乱得其所,我们绝不能因为怕乱,而挫伤孩子们主动探究的…  相似文献   

14.
“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得法”就是要符合教育规律,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确实,在自然界,从来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没有种瓜得豆、种豆得瓜的。可是,在一些成语的流传和使用过程中,还真有一些“另类”——明明当时撒的是瓜籽,收获的却是一把不折不扣的“豆”。稀奇吗?我们看看几个成语的流传过程就明白了。难兄难弟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相似文献   

16.
教案的撰写,如同文章的撰写,文无定法,写教案也应如是;当然,文无定法的前提是贵在得法,教案的撰写也如是。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读文悟道” 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昧,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才能达到读文悟道之境界。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正如古人所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前人对此有过形象的诠释,所谓“读书百遍,其义 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力求创新的同时,对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应该取继承的态度。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一个学生,如果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语感,那么其他一切语文诸要素便无从说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叶老也充分肯定了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四、特例估算 特例估算就是从特殊情况下进行数值的猜想、判断和估计,然后再进行一些计算和推理. 例6已知十个正整数al、aZ二,a飞。的和是400,且a,相似文献   

20.
四 最说明我没脑子、在徐州小学教育界广为流传的是我请别人客而自己却忘记到场的那件事。 1986年第四期《小学语文教学》“人物专访”栏里发表了张庆、高林生、徐善俊撰写的关于我的长篇报道,封三上发了由梁宝华拍摄的五帧教学照片。为了表达对上述朋友以及其他几位同事的感谢,我准备宴请他们一次。我把宴请的时间、地点通知了他们,并把钱交给梁宝华,一切由他张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