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政洽、经济、军事形势的变化,教育不断发生改革。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日益把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提到迫切的日程。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理论研究逐渐兴盛,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对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科学指导作用。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呼唤科学理论指导的迫切情况下,研究和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成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教育改革的本质与特征在西方国家,教育改革呈多样性、多元化的态势。有中央直接发动的全国性大规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
美国优异教育质量教育委员会1983年发布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吹响了上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号角,标准本位教育改革、市场本位教育改革和学校本位教育改革是这场教育改革中的三大潮流。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有内部逻辑与外部逻辑、主导逻辑与辅助逻辑。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了经济逻辑、政治逻辑等外部逻辑演变为主导逻辑的异化现象,对教育改革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反思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为应对教育改革失去社会公信力的风险,走出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有必要建构教育改革的合法性逻辑,并坚持规则、价值、实践等三个维度上的合法律性、合目的性与合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进行了多轮教育改革,每一轮教育改革在向全国推行之前,都会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如何评价试点的教育改革,是决定是否要在全国推行的重要依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教育改革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对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教育改革评价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公正,从而保证我国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岳龙 《生活教育》2012,(24):9-12
教育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面向广大民众现实生活的教育改革目的、立足生活独立创造教育改革理念、科学基础上的改造试验的教育改革方法.构成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改革思想的基本框架,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以极大启迪。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若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革新教育方式,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的参与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果、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学生的发展使教育改革的目的、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等方面,全面探究了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希望以此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谈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讲了教育改革应该遵循求是性、层次性、育人性、时代性要求和教育改革的内容等问题 ,说明了教育改革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30年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其他领域社会改革一样不断扩展和深化,极大地推进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改革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酝酿与教育事业恢复发展时期(1978-1984)、教育改革起步与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时期(1985-1992)、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时期(1993-1998)、教育改革持续深入与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时期(1999-2008)。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改革的性质定位、背景认知、路径选择、价值诉求等四个方面对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概括,可以发现,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从根本上说还是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政策表达;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不在于教育自身,而在于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提出的客观需要;教育改革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明显侧重于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等。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未来10到15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性质会更加突出、教育改革的背景认知更加全面、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更加多样、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知识人才,然而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前途并不明确,和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改革思路还不清晰,改革经验相对缺乏,同时也缺乏对于外国先进教育改革经验的探索,这使得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存在着教育质量下降、、教育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中所出现的经验效应,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改革经验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过三次教育改革。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相当完备的教育制度。教育改革对日本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日本近现代及当代教育改革的目的、措施及其成果进行了论述,得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区教育改革实验是1980年开始 选点起步的。1983年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的发表,使我们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增强了改革的意识。1985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使我们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发表,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及基本要求,增强了教有改革的信心,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现在全区118所中小学、8万  相似文献   

12.
裴璐 《教书育人》2008,(5):10-11
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背景中所发生的。所以这些要素就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或促进着教育改革的发生与发展。纵观中国20世末到21世纪初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是在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都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教育改革也对这些因素作出了新的阐释。但在众多因素中,文化因素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应该是最为复杂最为深刻,反过来教育改革能否承担起文化价值的使命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兵波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第6期上撰文说,一部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改革史。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开展,关于教育改革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深层次的推进。教育改革研究的历史,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决策到政策的研究历程。就教育改革研究路向与视野而言,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在这两次大的改革浪潮中.周恩来与邓小平分别对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的、改革的艰巨性与长期性、教育改革与经济的关系、教育改革的内容等做出了各自卓越的分析,比较二人思想不难发现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对深入认识教育改革,进行教育改革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区教育改革的实验是1980年开始选点起步的。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使我们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发表,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及基本要求,增强了教育改革的信心,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经过十三年滚动式发展,我们义务教育区域性整体改革正在逐步展开,现在全区118所中小学,可以说校校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不能脱离社会支持只在教育系统内进行孤立的自我改革。教育改革嵌套于社会改革,两者是相互包含、互为媒介、互动同构的有机整体。社会信任、社会合作、社会参与是影响教育改革的社会三要素,三者以社会合作为中心,共同为教育改革提供从心理到行动、从行动到制度化的社会基础。社会信任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本与责任共担,信任程度缺失制约教育改革,造成教育改革制度设计的“公平悖论”与参与改革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内耗;社会合作促进教育改革的技术、人力、经费等诸要素融合,并为教育改革提供自生自发的基层创新动力机制,跨界合作为解决教育“短板”与“盲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社会参与为教育问题解决从个体感受经由社会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政策开辟了渠道,通过协商机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重建社会信任、鼓励社会合作、扩大社会参与可夯实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改变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以《决定》精神为指针,就石河子地区教育改革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石河子地区教育改革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区的教育改革,近年来虽然有不少同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的还进行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外一些学者将这种高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归功于所谓的"中国模式",并进行了大量的经验总结与论述。教育改革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其中也不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基于政策过程的视角,我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包括:"顶层推动"与"上下互动"的"探索型"教育改革试点工作;"集思广益"与"开门磨合"的"共识型"教育改革决策机制;"项目治理"与"目标治理"的"规划型"教育改革战略部署等。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多方利益相关者围绕教育改革展开着复杂而尖锐的博弈,不同部门、范畴、类型、领域、层次、地区的教育改革都涉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利益竞争、协调与整合等问题,也牵涉到其他领域深层次的制度变革。我们需要充分认清我国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形成系统管控、协同改革、规则主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改革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是统率教育改革的善恶准则体系,蕴含着教育的伦理本性和时代的伦理精神,是衡量教育改革的基本善恶标准,体现了对现代教育发展理念的追求。教育改革伦理规范具有评价与鉴定、崇善的导向性、整合与调控等功能,能对教育改革实行有效的统率、指引和规约。遵守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革的道德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1月25日上午,云南教育界新春茶话会在昆召开,共商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大计。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教育工作者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全省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更加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创“十一五”时期云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省委副书记、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丹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梁公卿,副省长、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峰,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先猷出席座谈会。云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