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优优 《小读者》2013,(1):79-79
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是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无权漠视孩子的意愿,更不能扼杀孩子的个性,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在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听孩子的意见。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会蹲下身来,与孩子在高度上保持一致,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权。家长不会厉声呵斥,更不会逼迫孩子吃某道菜。家长只有解释权,告诉孩子这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让孩子自己选择吃或者不吃。  相似文献   

2.
瑞典人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瑞典的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比如,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全都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钱国宏 《留学生》2011,(10):57-57
中国古话云:“人前教子,背后教妻。”而在瑞典,教子观念恰与中国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体现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在瑞典人眼中,再小的孩子也是生命,父母从孩子降生那天起,就要对这个生命尊重。他们认为,孩子作为生命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钱国宏 《小读者》2013,(6):79-79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有些孩子性格非常倔犟,做事总喜欢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办,稍不如意就耍脾气,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 首先要充分讲清道理。孩子往往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和“不想做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却和国内的做法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  相似文献   

7.
女儿小时候,不论在家里还是在托儿所里,都是一个懂规矩的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孩子懂规矩,并不代表孩子没有个性,有个性与不懂规矩是两回事。我们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个性”却莽撞无知、没有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8.
熊如珍 《学子》2003,(6):35-35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聪明,头脑也很灵活,但工作业绩平平,究其原因会发现,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增强他的责任感,讨他的成长十分有益。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由父母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做。对应当由孩  相似文献   

9.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3,(28):5-5
不以孩子为敌,平等对待孩子,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并适时引导他们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才是成人理智的行为。不要总认为孩子就是无知的,要怎么对他就怎么对他。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诉求和满足指数,当你为了自己的所谓进步而忽视了孩子的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时,孩子就会以你为敌。——摘自唐金龙的博客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当今的孩子不但需要营养、知识,而且更需要尊重。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意愿和个性。无论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而是在子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  相似文献   

12.
佚名 《辽宁教育》2013,(8X):43-43
<正>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在瑞典的所见所闻,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  相似文献   

13.
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由于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瑞典人非常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  相似文献   

14.
肖瑞 《教育导刊》2007,(3):63-63
瑞典父母不替孩子做主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 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  相似文献   

16.
最好的礼物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可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从小就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初生儿要挣脱父母对其手脚的束缚,为的是自由伸展;婴儿要挣脱父母的搀扶,为的是想自己学会走路;幼儿要挣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孩子从一出世起,就在  相似文献   

17.
秘鲁把幼儿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对孩子感性认识的教育上,对于一岁的孩子,也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秘鲁家长普遍善于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主动去做,不逼迫孩子做事。家长们认为,让孩子独立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对孩子人性教育的基础。秘鲁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内是自由的,怎么装饰自己的房间,怎么玩,都由自己做主。家长期望孩子自由的个性在这  相似文献   

18.
小玉 《母婴世界》2013,(12):124-125
辨别自己和孩子的意愿 前文例子中的“妈妈”不断地忽略孩子的意愿,并且将自己的喜好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还肯定地认为这个就是孩子“真实”的心声,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自己成长中、我们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重演着:  相似文献   

19.
刘强 《山东教育》2003,(27):63-63
瑞士人不喂孩子吃饭瑞士人是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会吃的。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事,阿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或者在行动上给予暗示与支持,大人不强行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否则的话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由于个性受压抑,而使得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没有个性,就没有独特性。没有独特性又怎么会有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呢?瑞士人强调孩子的自主行为。不过于强调纪律,如坐要坐挺,站队要成直线等等。她们倡导孩子独立自由地玩耍,而不过多地限制和控制孩子们的行…  相似文献   

20.
谢金霞 《家长》2010,(2):24-25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想着如何为孩子遮风挡雨,那么他们做事情往往会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从而影响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