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眼睛》教学课件此课件是江苏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张刚要老师制作的初二生物课件。课件的主页面上有五个按钮,分别链接了“眼睛的结构”、“视觉的形成”、“眼睛的调焦”、“远视成因及校正”、“近视成因及校正”五部分内容。在“眼睛的结构”中,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勾画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眼睛”,并以动画的形式分别呈现各个部分及位置,可以让使用者过目不忘。在“视觉的形成”中,展示了物体在人眼中形成的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眼睛的调焦”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眼睛是一个可调焦的晶状体,会根据物体距离眼睛的远…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银眼睛”“金眼睛”智慧卡 在主题活动教育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实施好教育的基础,我园建立的“银眼睛”“金眼睛”智慧卡就基于此。班上各位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兴趣点,随时填写在“银眼睛”智慧卡上,然后定期对这些关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出最有价值且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及关注的内容,填写在“金眼睛”智慧卡上,从而产生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3.
眼睛是心灵的“窗子”。透过这扇“窗子”,可以窥探到人物内心各种复杂而丰富的感情:喜、怒、哀、乐、忧、伤、悲、惧等。晋代顾恺之说:“传神写照,尽在阿堵(指眼睛)中。”宋代的苏东坡也说:“神在两目,情在笑容。”因此,中外文学大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 无不注重眼睛的描绘。孙犁在《荷花淀》中写了一双锐利的眼睛:“……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相似文献   

4.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对人物“眼睛”的描写十分突出。教学中认真分析课文描写“眼睛”的作用,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接受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都有较大的帮助。一、描“眼睛”写事情本文易读好懂,它与作者描写“眼睛”是分不开的。课文一开头就写扬科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说明他聪明活泼。扬科喜爱音乐,渴望能有一把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小提琴,他“出神”地听周围的一切响声,“眼巴巴地”望着地主食具间墙上的那把小提琴,地主走狗毒打他时。他“睁着”和“瞪着”眼睛,任人宰割,含冤挨打。最后在惊恐和悲愤中寂然死去——“眼睛睁着,眼珠已经不再动了”。全文对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眼睛向上”与“眼睛向下”;二是“眼睛向外”与“眼睛向内”。  相似文献   

6.
赞赏会     
有一天,嘴巴提议:“我们来开一个赞赏会,自己夸自己,增强自信心。”“自己夸自己?怪不好意思。不如互相夸一夸,还能增进友谊与情感。”眼睛提出异议。耳朵、鼻子都表示赞同。耳朵抢先发言:“我来夸眼睛,如果没有眼睛,我们就都生活在黑暗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龙点睛’这些都可以证明眼睛最重要。”眼睛不好意思地说:“过奖,过奖。”  相似文献   

7.
《小麻雀》     
角度之一,“小黑豆似的眼睛”描写,作者扣住“眼神”,对小麻雀的眼睛作了传神的写照,准确地透视了它复杂的心理过程,耐人寻味,课文中直接写小麻雀的眼睛主要有六处,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展示了小麻雀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间接写小麻雀的眼睛,在第二自然段里较典型,接连三次间接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突出了小麻雀的“小黑豆似的眼睛”给人印象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小麻雀的深深的爱怜之情,苏东坡云:“传神之难在目。”作者正是通过对小麻雀“小黑豆似的眼睛”的描写,透视出受损害的弱小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和黑猩猩会因同伴的瞳孔放大或缩小而改变自己瞳孔的大小,从而证实眼睛在交际过程中确实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画眼睛”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他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艺术手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画人物要善于画眼睛;“画眼睛”不局限于画眼睛;画好眼睛,先要观察眼睛。要学会画“眼睛”先要学会观察,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人很重视炼字,往往“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他们主要是锤炼诗句中最关键的一个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使之句中有“眼”,称之为“诗眼”。诗眼好比人的眼睛,顾恺之画人物时就非常注意画眼睛,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就是要在眼睛里传达出人物的神情来。诗眼也这样,如果句中  相似文献   

12.
老师的眼睛     
今天吃完中饭后,廖奇志对我说:“胡老师,我最喜欢你的眼睛了!”“为什么?”“因为你的眼睛总是看着我呀!”是呀,小朋友是需要老师关注他们的,从眼睛里可以看到很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一、推敲炼字择语字词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从表情达意的角度看,语言无高低之分,妍媸之别。教师要具有一双“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实见色”的慧眼,选择“总关情”的一字一语供学生训练学习。如《这不是一颗流星》中有这么一句:“我模糊的眼睛里只有孩子那星星般的眼睛在一闪一闪”。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我’的眼睛是‘模糊的’,孩子的眼睛是‘星星般的’”,联系课文中看看几次写到孩子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晋代画家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里的“阿堵”就是指眼睛。可见,画家画人物,尤为注重画眼睛,因为眼睛最能传神写真。作文同样如此,要重视点睛。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奇妙的“眼睛”》是小学语文二册看图学词学句课型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中“眼睛”二字加上了引号,课文中凡有“眼睛”二字均带上了引号,引号的这种用法,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初次接触。  相似文献   

16.
这篇短文题为《林忆莲的眼睛》,内容却不止于林忆莲的眼睛,作者透过林忆莲的眼睛看到了“人类文明传统中最优秀的女人所具有的最美妙的品质:温柔、坚定、无私”。作者笔下的“林忆莲的眼睛”已变成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09,(3):37
上海眼镜博物馆由上海市科委、闸北区政府和宝山路街道共同投资建设,是上海首个由社区主办的行业类专题博物馆。展示内容分为“眼睛让世界更美好”“人类眼睛的起源与进化”“我的眼睛”“视光学与屈光校正”“眼睛与健康”“你未来的眼睛”“光学与眼镜材料的奥秘”“眼镜发展的历史”“制作眼镜的工艺与设备”“眼镜百态与时尚”“个性眼镜设计室”“品牌眼镜的时光隧道”等40个展项。  相似文献   

18.
赏析美点印象中写牛的文章,多是浓墨重彩的渲染牛的憨厚和淳朴,而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用写意的笔法为我们勾勒出极富人情味的牛的眼睛、牛角、牛的蹄印、牛的食谱、牛粪等。首先是牛的眼睛。牛的眼睛是忧伤的,这种忧伤深刻而绵长,“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已作了最好的诠释;牛的眼睛是诚实的,这种诚实用“最没有恶意”作了说明。牛的眼睛是美丽的,这种美丽不仅是“好看的双眼皮”“长而善眨动的睫毛”、“天真黑亮的眸子”,而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灵气”。作者的描述让我们读懂了牛的眼睛,读懂了牛的一生,读懂了“真、…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绘画技法中,画眼睛是至关重要的。《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六朝人口语,犹言这,这个。即指眼睛也。中国文学崇尚“逼真”、“传神”,也十分重视眼睛神奇的传神作用。鲁迅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观念:“画人”注重“点睛”。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古人云:“眼为心苗,目传心声。”鲁迅不愧为  相似文献   

20.
在“认识蚯蚓”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蚯蚓没有眼睛、没有腿。我问小朋友:“大家都知道蚯蚓没有眼睛、没有腿,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顿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胡柏杨问:“蚯蚓没有腿怎么走动?”钱雨瑶小朋友问:“蚯蚓没有眼睛怎么找食物吃?”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