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固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台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2.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赵凡湘,王中兴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但是我们绝不可以忽视发展所带采的危机,比如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民族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宽广底层”,是变革创新的基础性资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就是保护历史、民族自信、民族长远发展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并给我们以莫大启示。  相似文献   

4.
谈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遍开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由于受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取得了许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近期体育发展的新动向,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努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民族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该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民族教育体制、模式和观念已经在某些方面不适应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民族教育要发展必须深化改革。那么,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在何方?这是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以战略眼光,借鉴古今中外民族教育的发展历史,审时度势,分析研究民族教育的发展前途和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教育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的民族教育相比,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从历史条件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珍爱自己传统的民族。在我们民族的意识里,史学直接关系到王朝的更替和国家的兴亡,所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样的意识代代相传,凝结成了重视史学的优良传统。正是这样的传统,在我国学术文化史上留下了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在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气质上烙下了富有历史感的深刻印记,甚至给整个社会熏染上了厚重的历史氛围。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易县老区优势,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历史与传统教育之中,从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本着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启发人们的智慧、开发其荒芜的第一要素和主要工具。对个人而言,它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对社会而言,它有助于认识历史传统、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反思过去,可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国情,少走弯路,科学决策。因此,任何人必须懂得一点历史知识,任何民族,不能忘记历史。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些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非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对我们祖先五千年文化的一种认同。学校通过让学生认识、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不能违背事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研究员历史学科的处境现在不是太好,但是我本人对于历史学科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不相信一个文明的民族,会不要自己的历史;一个不要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中华民族就有特别重视自己历史的传统。那么,历史这门...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形成的民族交融传统对广西目前的民族团结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民族交融传统是当前广西民族团结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它有助于实现边疆的稳定,为广西的大开发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广西的民族交融传统并合理地加以利用,以进一步密切广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建立适合开发建设需要的新型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汉字中专为民族称呼造的字,据《说文解字》一书所收,仅有夏、夷、蛮、闽、侥、羌、狄、貉等几个,探讨创造这些民族专用字的语言文字理据及其历史文化蕴涵,不仅有丰富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对待传统文化。本文从文字学、语源学、文化学和民俗学几个方面对这些民族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认为,创造这些民族字乃与先秦时期华夏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观念以及其他民族的古老习俗、文化信仰和生存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而批判了《说文》中的古代错误的民族文化观念,为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不能割断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在教育改革开放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传统文化又必须在教育的改革与开放中,进一步改造、更新、丰富和发展自己,使之充满生气与活力。现在,我们再也不能左右摇摆了,不能在尊重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时拒绝吸取世界各国乃至西方资本主义的优秀文化成果,不能盲目引进外国文化而妄自菲薄,不能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4.
语文带给了学生什么?这个疑问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心灵的痛。面对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有些麻木的眼睛,面对一篇篇足以使教师写作水平下降,且平淡苍白的作文,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深思。勿庸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甘肃省艺术学校王平传统知识分子,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群体,他们的政治抱负。人格追求对华夏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培养和形成曾经起到过构筑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们所特有的那种致力于自尊自爱。崇高充实的人格追求,可谓我们民族千...  相似文献   

16.
论传统儒学思想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该民族的传统的思想、文化长期熏陶、培育、凝结而成的,它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和表现。就我们中华民族而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培育的结果,它凝结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一般言,儒、释、道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但尤以儒家思想文化最能代表和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精神之形成,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最大。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概而言之有家国一体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含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民族,在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又含有丰富的道德伦理资源。我们的大学德育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使之在培养跨世纪人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现在50岁以下的两三代人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感到生疏、隔膜,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精彩内涵更是知之不多。即使在文化人中间,也形成一种与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断裂。最近,在一次中国文化的国际研讨会上,一位德国学者说,他在德国碰到中国的年…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特征,都有着深刻又广泛的影响。然而我们优秀的文化正在消失,我们的学生很少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断层。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社会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即民族素质现代化。在构成民族文化素质的各要素中,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是最活跃、最富于能动作用的因素。培养和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民族文化素质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传统伦理道德对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了决定性作用,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工具意义或功能意义,为我们社会文明提供了可靠的心理和理论保证。民族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以传统伦理道德为重要的历史前提和出发点,但这个起点或基础不是简单的“复印”和照搬,而是一种对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