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学校教育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络技术为教育架起一个无限开放的平台,使基于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现代远程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学”。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网络教学从客观上促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以获得信息资源。在21世纪,基于Internet的网上研究学习,能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更为快捷的信息。有人担心基于  相似文献   

2.
朱瑞芳 《文教资料》2007,(11):131-133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目前在Internet上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应用向深度和广度的快速渗入,尤其是Internet网络技术的巨大成功,它标志着又一场信息革命的到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也逐渐从单一的电视、广播等媒体迅速地转向了通过Internet网络,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达到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通过计算机中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使教育教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概况、Internet上的教育信息资源及获取方式、Internet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教育改革一些研究课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应用向深度和广度的快速渗入,尤其是Internet网络技术的巨大成功,它标志着又一场信息革命的到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也逐渐从单一的电视、广播等媒体迅速地转向了通过Internet网络,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达到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通过计算机中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医学信息资源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资源,在医学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及时了解Internet医学教育资源的种类、搜寻方法,正确认识应用Internet医学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渐显雏形,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有效的支持手段。提高信息素养,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已被提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来认识。Internet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随之发生变化,而且将引起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的变革。网络化多媒体软件、仿真教育系统、信息资料共享系统将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使体育教师利用校园网,通过Internet查阅和获取体育教育信息资源,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分析、评价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即教师如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把媒体资源完美地融合到我们的各科教学过程中,使上述丰富优质的网络资源为我所用,成为网络时代课堂教学的一个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这也是时代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下面就我在高三政治复习中对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过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三个基本要素中,信息技术是基础,没有信息技术就无法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是核心,没有教育信息资源,就没有教育信息化过程。下面以美国和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比较入手,找出差距,提出对策,以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宋艳芳 《教师》2012,(11):66-6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大大加快了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全球信息共享成为现实。信息技术课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非常关注的,那么如何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紧抓授课的任务驱动,可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网络环境的现状 当前,各种局域网、地区网和远程网的建立,已使整个世界连为一体,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Internet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资源开创了广阔的前景。现在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万个网络加入到Internet,而且世界上有17,000多个图书馆连入Internet。在中科院软件园1999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根据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和特点,结合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良好的Internet网络目的信息资源高效获取策略,特别充分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和专业网站检索,从而高效获取Internet网络目的信息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智慧,结合教育信息化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推进学校教育工作信息化,努力形成一种崇尚学习信息技术、崇尚研究信息技术的氛围,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协商、交流、促进的学校文化,使我校逐步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升成长的学习型组织。目前我校建立了"三网一站",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广域网连接通过学校网关机接入Internet,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搭建了Web服务器、资源服务器、FTP服务器。还配备了2000G的Xeon  相似文献   

14.
Internet的出现使信息传递速度,质量和范围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不但优化了信息环境,而且使信息本身增值。Internet所能提供的查询、检索、统计等功能,使原本由人脑承担的一部分信息处理任务由网络来完成,这样就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时效性。从事教学,科研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从网上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利用Internet网络资源成为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几个与物理网络教学和科研有关的期刊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基于Internet的远程学习模式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能适应网络时代远程教育信息需求的全新的学习模式。本文重点分析了Internet的远程教育学习模式,它为远程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阐明了Internet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将使远程学习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章最后就如何深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教育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使教育接受了变革性的洗礼。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深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开始多元化,教育手段逐渐向现代化过渡,教师的教学思想在嬗变,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质的改变。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将带来教育的信息化,进而推进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跨越、是变革,它突破地域和城乡差距、教师素质等基础条件的限制,带来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的革新,广泛推动了教育质量、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在瞬间可以传遍全球,凭借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资源可以全球共享.  相似文献   

18.
我们学校从1998年建设校园网至今,始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一基本理念。始终以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为根本,建立了先进稳定、经济实用的校园网络平台,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努力探索农村初中如何在经费紧张、信息不畅、资源受限等条件制约下,抢占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改革制高点的路子。一、建好网是实现学校教…  相似文献   

19.
以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为核心,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使教师适应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习辅导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文 《当代电大》2002,(1):90-93
1 引论1 )教育部决定 ,从 2 0 0 1年起用 5至 1 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2 )当前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第一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第二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3)“校校通”工程目标 :用 5至 1 0年时间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使全国 90 %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 ,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提高中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