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也是中学和大学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说:“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说:“废除井田制度,‘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成为中学师生耳熟能详的定论。  相似文献   

2.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二课说:"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秦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同版选修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也说:"商鞅下令‘为田开阡  相似文献   

3.
学习秦史,觉得以往史家对“为田开阡陌封疆”的解释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想利用近年出土的文献材料,联系秦孝公、商鞅变法的有关背景和目的对这一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方家。《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商鞅变法内容说:“为田开阡陌封疆。”其它如《战国策·秦策》,《史记》中《秦本记》、《六国年表》,《秦始皇本纪》皆只言“开阡陌”或“决裂阡陌”。云梦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何)如为封?封即田千(阡)佰(陌)。顷半(畔)。”可见,有无“封疆”二字,其意义是一样的。同时,也说明了“开阡陌”与“制辕田”、“废井田”  相似文献   

4.
朱子讲到“商鞅变法“,对于《通鉴》未载商鞅见秦孝公时的那一段精彩对话,很不以为然。朱子说:“司马温公的个性过于朴直,不能了解像商鞅这种人,也就不相信这段谈话的真实性。删去了,很可惜。”接着,对于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解释,朱子是这样讲的:  相似文献   

5.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 ,历来都是教学的重点。现行中学课本中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废分封行县制 ;实行什伍连坐法 ;奖励军功 ,实行军功爵制 ;废井田 ,开阡陌 ,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以及“燔诗书明法令”。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是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特权 ,建立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 ,使秦国强大起来 ,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实 ,除此而外 ,秦国强大还有另一重要原因———秦国实行客卿制。这也是秦国政治上由弱变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专题要点指要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和鲁国的初税亩;北魏至唐实行的时间长影响大的均田制;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西汉、曹魏、北周和明初实行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与土地有关的赋税制度,如田租、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评价。  相似文献   

7.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说到商鞅变法,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废井田”,其实商鞅是否废了“井田”,还是一个尚待考证的问题。最早言及商鞅“废井田”的是董仲舒,他说:“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汉书·食货志》)但是,在先秦典籍和《史记》上,似乎都无商鞅“废井田”的记载。那么,董仲舒的商鞅“除井田”说又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战国时的孟轲曾对井田作过乌托邦式的描述,提出了正经界的说法。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膝文公上》)孟轲认为井田制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9.
《史记·商君列传》生动地记载商鞅变法的经过,也表达了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商君之法治国,所以司马迁对奠定秦并六国基础的商君变法的评价,一定会受到变法后秦国统治的成败影响,司马迁不但是以史学家的角度,而且是以经学家的角度,把追求王道政治的实现作为评判标准。就叙述者的角度、立场而言,《商君列传》是反秦反法家时代的产物,但又不能不承认其贡献,因此在《商君列传》中,可以读出儒法对抗的纠葛。  相似文献   

10.
关于商鞅变法的史例我最近阅读了一些书籍如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史记·蔡泽列传》、孔子的《论语》,还有法家祖师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的很多史料。有很多史料上讲商鞅是老子的学生,或者是荀子的学生和门徒,这些我都存有异义,因为老子的道家讲究"遵循自然,无为而治",荀子讲究的是孔孟之道,以"德、礼"治国,道家和儒家之理念并没有在后来的商鞅变法中体现出来,可见商鞅是老子或者是荀子学生或门徒的说法是令人不敢轻信的。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讲述商鞅推行新法、严厉打击贵族保守势力时说:“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击。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狠狠打击了守旧贵族的气焰。从此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没人再敢公开反抗...  相似文献   

12.
荣获“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之称的《耕织图》历经了浩浩历史长河,是迄今为止将中国绘画史、农业史与艺术史高度融合的文化瑰宝。《耕织图》将天子三推、皇后亲蚕以及男耕女织的小农情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自然得到了古代君王的推崇与厚爱。《耕织图》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小农耕作图景,在促进我国农耕技术传播的同时,农耕文化的精髓也得到了很好地宣传。  相似文献   

1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推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既为秦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典型地体现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这一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据此,本课教学应讲清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催生了商鞅变法?怎样的措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4.
1.下列古代农具中,动力和功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履亩而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二者产生的相同社会影响是  相似文献   

15.
期末评初一历史卷,卷末有两道综合题是这样阐述的: 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当时,不同阶层的人对这次变法褒贬不一,后来,《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大秦帝国》使商鞅变法再次成为热门话题.秦都栎阳也成为人们闲时的谈资。商鞅在何地变法?秦都栎阳在现在何地?一般人会想起咸阳.实际上商鞅的第一次变法是在当时的秦都栎阳.第二次变法的首要法令便是迁都咸阳。秦都栎阳故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北的古城屯、御宝屯一带。  相似文献   

17.
学习历史,搞清时间的概念是很重要的,所谓时间概念当然不仅指具体的年月目,大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掌握。第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概念。我们谈到历史上的一个事件或一项发明,首先耍弄清楚这是发生在哪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事。如大家熟悉的商鞅变法,只有当我们了解到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初期,才能领会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变法,是废除奴隶制度,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变法。  相似文献   

18.
在楚简研究中,有论者认为,二千言简本《老子》出自老聃,五千言《老子》则出自太史儋。本文接着提出,太史儋入秦为公元前350年,正值商鞅变法10年前后,五千言悉数采用二千言并加以改铸,实际为反变法而造;其不朽的哲学价值,在它原创性的“道生一”图式,这相对独立于其政治取向;此后,在秦的韩非和吕不韦从相反立场利用了它,前者使它代替二千言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9.
现行统一高中《中国古代史》在《秦朝的统治》一课中这样表述:“……经济方面。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这里提出了秦朝田租的征收标准。按其表述根据史实,我们应怎么理解呢?春秋战国以来,随着以井田制为中心的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封建田赋制度逐渐确立起来。当时田赋征收有“税地”之说。《商君书·垦令》记载,“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以及《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可见当时把粟与土地作为田赋征收依据。高中课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节也讲到: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是按土地的多少和好坏征  相似文献   

20.
岳麓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称“商鞅新法把秦国划为41个县”。但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中.教材称“全国设31县”。两个地方的表述明显矛盾。据记载,商鞅新法把泰国划为41个县,在未设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共新建31县。因此,教材表述时应明确、全面一些,以免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