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位于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14所高校的校领导在实行校际教师互聘的协议书上郑重签字,承诺高教园区内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和教学效果特别显著的讲师在上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带研究生、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进行合作。这意味着高教园区内的近万名教师不再为本单位所独有,学生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够聆听到不同风格教师的讲课。实行校际教师互聘,打破教师单位所有制,是教育管理制度的一个创新,它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一个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进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区域内教育整  相似文献   

2.
高教园区文化具有系统性、共享性、发展性、渗透性特征。高教园区的文化互动既是高教园区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园区内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高教园区文化的互动机制应建立园区层面的文化活动整合机制,构建园区内各高校文化资源的共享机制,加强园区内文化互动的动力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园区文化互动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目前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区,有14所高校,专任教师占杭州高校教师总数的将近一半。笔者对下沙14所高校教职工幸福指数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实证解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教园区建设作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自1999年9月以来,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宁波高教走上了一条以园区化建设为特色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五大高教园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浙江省从2000年开始在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和宁波、温州等地建设五大高教园区,通过集中建设一批高校来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拓展高等教育发展空间。本对高教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园区的规模和投资、园区的功能和定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温州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对发挥园区高校整体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还停留在初浅的层次。如何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全面共享的长效机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下沙高教园区是浙江省高校数量最多、在校学生数最众的大学高教园区,研究园区内大学生们的体育用品消费特征可以反映出体育用品市场在高教园区的基本发展趋向。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10所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中体育用品的消费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的体育用品需求较旺盛,潜在市场较大;(2)大学生总体消费倾向于"经济实用型",高档产品需求不大;(3)运动品牌优选顺序为国产名牌、国际名牌与国产杂牌。  相似文献   

8.
高教园区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高教园区,从解决实验设备资源不足以及解决高校公平与效率矛盾,提高高教园区整体素质以及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等几方面,分析了高教园区内进行实验设备资源共享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高教园区内实验设备资源共享的方法、措施,即从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修订管理制度等几方面来促成高教园区内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9.
高教园区各高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但园区各高校间体育资源具有显著地相对独立性。实现高教园区体育资源校际共享将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城市人文建设、社会资源利用、教育公平、资源整合等方面对高教园区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必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园区体育资源校际共享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高校体育资源作用,提高高校体育整体水平,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本研究提出了实现高教园区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对策,以期为实现高教园区体育资源校际共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温州高教园区的建成和体育场馆的建设,特别是园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资源,有利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本拟采用资料分析法、走访研究法、座谈等形式,结合温州经济发展的模式,探讨温州高教园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五大高教园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从 2 0 0 0年开始在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和宁波、温州等地建设五大高教园区 ,通过集中建设一批高校来扩大高等教育资源 ,拓展高等教育发展空间。本文对高教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园区的规模和投资、园区的功能和定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教园区内高校高度集中,学生跨校间、跨系间交流频繁,使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增高.要预防高教园区群体性事件,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全面了解高教园区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意义、特点及高校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不足之处,建立科学的预防机制和具有针对性的处置机制,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作为国内一所典型的高教园区,在发展的道路上有着自己的规划。园区在向着广义的大学城转型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制约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发展高校旅游、依靠大学科研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能有助于园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省市均建立了高教园区。高教园区的建设给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来了活力,对整合、优化高等教育资源、提升高校办学层次,壮大和发展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实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教园区的建立为高校后勤社会化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各地高教园区(大学城)的兴起。以浙江省为例,全省高教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总投入142亿元,竣工面积达650多万平方米,已有34所高校、21.5万名学生进入园区学习。作为新生事物,高教园区总体发展健康,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学生管理、特别是稳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构筑以园区为背景的、新型的稳定工作机制,把高教园区建成安全文明的大学城,成为当前迫…  相似文献   

16.
我校下沙新校区座落在下沙高教园区。目前高教园区内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浙江工程学院等五所高校,学校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完全分离,不同学校的学生同住一幢学生公寓,后勤完全社会化,学校不再对学生包吃、包住、包服务。这使得学生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一些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也难免发生。有鉴于此,学院实施了四项措施,联合有关方面共同编织学生安全网,以利于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学生人身安全事件,维护校园稳定,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7.
建设大学园区——奠定新世纪高教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建设大学园区的背景、高校教育用地不足问题,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中发展高教的观点,提出了建设大学园区的原则及其选地应考虑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教园区建设作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自1999年9月以来,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宁波高教走上了一条以园区化建设为特色的改革之路。一、宁波市高校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迅速发展,但宁波高等教育的发展却落后于全国同类城市。1999年,全市只有3所传统的普通高校和2所成人高校,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明显匮乏。宁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同时,富裕起来的宁波人民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有着迫切的愿望。但由于宁波市高等教育的相对落后,导致供…  相似文献   

19.
高教园区 (也称大学城 )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高教园区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也是一种崭新的大学组织制度。这是最近由宁波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高教园区建设与管理学术讨论会上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个新观点。一、高教园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扩招以及高等教育大发展态势是产生高教园区的重要原因。有的学者认为 ,国外的大学城大都是自然形成的 ,而目前我国正在兴建的大学城是主动构建的 ,各地建设大学城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外乎如下三条 :一是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 ;二是促进地区高科技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园区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大学生的生活动路径与行为偏好为研究视角,全面审视和探讨大学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规划预期的偏差。研究表明:(1)园区内大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空间依然呈现高度集中性,园区内高校间各类资源共享并未出现实质变化;(2)园区内大学生课余活动空间具有显著时空集聚性,园区内的各类配套设施建设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3)园区内大学生移动时耗大和出行意愿偏弱,园区的交通可达性还需提高;(4)园区内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空间有限,大学园区需要加速"产城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